回覆列表
  • 1 # 37號鋪子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生活就象買股票,哪裡有機會,人群就扎堆。北上廣就象熱門股票,大家都買,所以漲了又漲,自然流動性好,易於套現,所以趨之若鶩。漂與定也是一組相對論。漂久了買了房子有了事業安了新家,就漂成了新的定居地。我目前在上海,一家人都在那安營紮寨,父母也在,孩子都在那讀書成長。孩子不能參加中考就回老家讀書,先後又弄進上海的大學讀書,現在上海有很多自費的大學可以選擇。後來我們這一輩透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積分辦理了居住證,後面的孩子就能夠明正言順在上海參加中考高考了。我覺得關鍵還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在漂的地方留下來。留下來就沒有漂的感覺了。大都市海納百川包容性強,只要你有本事,四海之內皆可安家。隨著社會的發展,流動性越來越大,你這代的故鄉,在第二代很可能就變成了他鄉,"居無定所"才符合社會發展的常態,因為他們可能不光在一個城市有房產。

  • 2 # 北蜻蜓

    首先來介紹一下我,我是在2015年6月份大學畢業的,大學是在家鄉一所普通的高校。在2015年3月份,很多同學離開了學校開始實習,我沒有合適的工作單位,只能來到了北京。

    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不善於交際,當時是沒有勇氣孤身一人來北京的,幸運的是,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提前來了北京,他是在2014年10月底,透過校招,成功應聘了一家北京的網際網路公司。

    我當時剛到北京的時候,地鐵不會坐,用的不是智慧機,幾乎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但是,有一點是值得驕傲的,那就是我在四年大學期間考取了一些資格證書,對於金融行業來說,資格證書就是工作的敲門磚。

    我來到北京之後的經歷按照時間順序來一一陳述:

    1、2015至2016,這期間,我是一名真正的北漂。當時帶著爸媽給的1000多元生活費,坐高鐵來到了北京,當時從北京南站下來,茫茫人海,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幸好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去高鐵站接我,帶我坐地鐵回到了出租屋,當時是合租在一個80多平的小三居,他們一群來實習的大學生一共8個人合租在一起。記得剛到北京的第一個晚上,當時沒帶被褥,和一個室友擠在一張破舊的鋼絲床,床板都斷掉了。當時的我失眠了,感覺特別迷茫,也特別惶恐不安。因為未來是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的。第二天,我便開始了求職的歷程,幸運的是有人陪著我在陌生的城市。當時感覺北京真的很大,路況很複雜,因為從小在農村生長,對城市的大馬路本來就不熟悉,看到北京寬廣的馬路和繁華的車水馬龍,加上面試的不順利,更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面試了4,5家公司,均無果。後來生存壓力太大,進了一家外匯公司,無薪實習了兩週,不合適,又踏上了面試的歷程。

    2、2016至2017,後來進了一家小的券商,老闆給化了大餅,實習了4個多月,結果到了正式入職的時候,發現工資只有2000元,對於在北京生活的我來說,這個工資水平無法養活自己。所以,我又踏上了面試的歷程。

    3、2017至2018,我換了另外一個工作,雖然月薪依然不高,只有幾千元,可是最起碼能養活自己。在2017春節,我們訂婚了,雙方父母商量著給我們在北京五環外首付了一套小戶型,從此過上每月還房貸的日子,當時房子沒交房,既要交房租又要交房貸,當時我又報了在職研究生,學費差不多4萬,我經濟壓力很大,辦了一張信用卡,貸款了4萬元,兩年之內還清,還好,到今年4月份就還完了。

    4、2018年,我們搬進了新房子,在老家舉辦了婚禮,從此之後,每天上班來回一共3個小時路程,因為我們每天早上8點上班,所以每天5點多我就要起床,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要8點多。但是為了節省費用,我選擇自己做飯、帶飯,所以,週中的時間,幾乎沒有多少自由的時間。不過還好,不用交房租了,也不用擔心被租房中介欺騙了。房子雖小,但是畢竟屬於自己的。我們的日子也過的有滋有味。

    下面附上幾張我生活中的照片,我感覺很滿足現在的生活。

  • 3 # 志和13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天難!不是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又有誰原意去漂呢?在外漂泊的人經歷過有多少血淚與心酸只能自己知道吧!但是也有一些漂出了出人頭地成就了輝煌的人生,90年代要外漂的最熱辦的是務工證,和邊境通行證,每個月都有親朋好友叫幫辦證,曾對他們說過在家總比出去好的,從來沒想到在2000年生活給我開了過大玩笑,也要廣漂了,到現何去何從,自己都沒明確的方向,俗稱樹高萬丈,落葉歸根,總是要回家鄉的,可是小孩是在廣漂的出生地,在這生活學習適應了,難道要把家鄉話,習俗都憧的孩子帶回鄉下嗎?唯有繼續在前行漂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陰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