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兜學卉
-
2 # 無殤遇上太陽花
為什麼要打壓孩子,我一直堅信疏導式教育更適合家庭,要讓孩子對我們真的信服,不能迫於我們得虎威之下。
只有真正關心孩子,陪伴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疏導也是真正教育得態度。
一味得打壓,高壓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除了讓孩子自卑,變得唯唯諾諾,有話不敢說,有疑問不敢提,有怒不敢言,難道真的要這樣麼!
我覺得真正得教育是遵從孩子內心,發掘孩子得潛能,因地制宜,根據孩子得性格該鼓勵就鼓勵,該指導就指導,該疏導就疏導,該壓壓就壓壓,該說說,該教教,該育育……
-
3 # 媽咪老師
我比較贊同一句話:與其管控,不如成全。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但是作為父母必須明白,我們陪伴孩子的只是一程,孩子的未來必須由他自己走下去。
打壓式的教育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維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甚至可能摧毀孩子的自信心。打壓式的父母不會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會願意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靈之窗就可能對父母關閉,親子關係也會疏離。
如果遇到問題用疏導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可以獨立思考,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親子之間互相傾聽,彼此感受,就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對我信服談不上,虎威我也沒有。女兒成年之前我們之間爭執挺多,我語言上極少勝過她,也動過手,直到女兒警告我“用武力永遠征服不了人!”我才改用生氣或者離開的方式暫時迴避。
現在女兒成年了,我除了年齡比她長,見識、思維、看問題的高度未必比她強,所以我們之間也許沒有信服,也許只是彼此尊重和體諒。
-
4 # 旮旯裡的神仙洞
除了打壓式、疏導式,還有引領式和成長式,我們家是後兩種。
1、引領和疏導有什麼不同呢?疏導一般是在孩子發生問題後父母才進行干預的,引領則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已經做好一切準備來讓孩子可以有能力面對一切了,成長式的意思是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需要父母給予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育,包括和孩子的說話方式、內容、思想及具體行為等等。比如嬰幼兒時期一般是會給孩子語言和肢體動作上的同步表達,比如“寶貝媽媽愛你”,說這句話的同時也會擁抱他撫摸他的後背,但到了青春期時,如果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父母是不能觸碰他的身體的。
2、引領的話就需要首先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須先做到,比如學習這件事,可能從孩子記事起,父母每天的學習內容都比孩子多,自然孩子也會安靜地坐在旁邊看書,父母運動的時候,孩子也要跟上一起,所以父母的榜樣力量先樹立起來。同時父母也需要敏感地意識到孩子的感受和困惑,進行及時地價值引領,只要根上正了,行為上不至於偏到哪裡去。
3、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是會在言行上做到尊重平等的,自然也就會民主些,並且有時候孩子提出的解決方案更有效,因為他們能看到大人忽略的點。對於每件事的決定也是家庭所有成員的思考結果,不會彼此不通氣也不會作出然家人擔心的事情,因為家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最安全、最被理解、最被尊重的地方。
所以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題主說的那些問題,我覺得教育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先把自己做好事情才會順理成章,更重要的是給予彼此空間,尊重彼此,用真心和真誠,當然還需要掌握很多具體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這些都需要父母有孩子之前就做好功課。雖然前期很累,但後面相對會比較輕鬆。
回覆列表
看什麼樣的情況,比如說孩子如果在學校或者是家裡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我會使用打壓式教育。記得有一次班級裡一個學生因為寫作業的時候字錯的比較多,被老師批迴去重新做,那這個孩子性格比較暴躁,當場在教室裡就把本子給扔地上,甚至還把桌子推倒椅子推倒,故意發脾氣。家長來了之後呢?只是說你把桌子擺好,不能這個樣子啊,不尊重老師。這樣的說法,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並不起作用,他還是在故意的在踢桌子。如果這個孩子是我的孩子的話,我想我肯定會先揍上一頓再說。等他哭完了,冷靜下來了,再講道理。我想這樣做以後,他下一次肯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要讓孩子有界限感,讓他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不要輕易的去觸碰這個界限,觸碰這個界限之後會有不好的後果。
如果孩子犯的錯誤比較小,那我會採取說教式教育或者是迂迴政策。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習慣不太好,我不會直接去批評他,你怎麼這個也做不好啊?那麼我會誇另外一個小朋友,你看二伯家的大姐姐吃飯的時候吃得又多又好。你不是最喜歡大姐姐嗎?我們要像她一樣棒,對不對?這樣的引導會讓他積極的改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