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米207225811
-
2 # 做不完美的媽媽
在寶寶小的時候,對母親是有三種依戀型別的。1)A型 焦慮-迴避型依戀。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母親是否在場對他們的探究行為沒有影響。母親離開時,兒童不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焦慮;母親返回時,也不主動尋求接觸,而且母親接近時反而轉過身去,迴避母親的親密行為。在憂傷時,陌生人的安慰效果與母親差不多,不表現出明顯的陌生焦慮。
2)B型 安全型依戀。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親作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圍環境。母親在場時,主動去探究;母親離開時,產生分離焦慮,探究活動明顯減少。憂傷時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親的安慰更有效。母親返回時,以積極的情感表達依戀並主動尋求安慰,即使在憂傷時,嬰兒也能透過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然後繼續探究和遊戲。
3)C型 焦慮-抗拒型依戀。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難以主動地探究周圍環境,而且探究活動很少,表現出明顯的陌生焦慮。母親離開時相當憂傷,但重逢時又難以安慰。實際上,這些兒童抗拒母親的安慰和接觸。他們的行為表現出一種憤怒的矛盾心理,對母親缺乏信心,不能把母親當作“安全基地”。當母親返回時,他們拒絕去探究,仍表現出明顯的焦慮不安。
最好的是安全型依戀。有70%的寶寶都屬於這一型別,這部分寶寶從小就被很好的看護的結果。如果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尤其是這麼小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很好的分析下原因了。是不是平時對寶寶關注不夠,照顧不夠,在一起的時間太短呢?雖然上班很忙,但照顧寶寶的時間還是要計劃出來,否則建立不好親子關係也是必然的了
-
3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是孩子和父母主要的溝通方式,他們透過遊戲交流和思考。如果你不陪伴孩子游戲,或者不關注他的遊戲,就好像兩個人在一間屋子裡,卻整天不說一句話。如果你總是想要控制孩子如何玩遊戲,就好像你在控制他說的每一句話。
這種自由的表達,讓孩子對自身和關係有更深的洞察,幫助他找到方法,去適應生活中的規則和壓力,不斷地傾聽自己的心聲,並作出有利於自我成長的智慧選擇。
遊戲讓孩子變得更智慧、更自信、更獨立,對生活更有責任感。而這些正是他未來生活的寶貴財富。
一個不願意,或者不會玩的孩子,就像一個失去工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成人一樣。換句話說,只有愛玩、會玩的孩子,才是聰明、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只要有可能,就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吧!
-
4 # 教育秀秀看
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非常好,現在各大教育專家都提倡要搞好親子關係,有一句話叫做:關係大於所有的方法。的確是這樣,那麼這位家長提出了寶寶兩歲多,如何與孩子增進親子關係?首先我先和家長分享一下我昨天晚上陪我家小女兒去樓下玩兒的時候看到的一幕。昨天晚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兒大約兩歲多的樣子,她騎著滑板車在前面滑,後邊的媽媽猛地喊了一句:“你找死嗎。”就這樣一句惡狠狠的話。小孩兒咔一下就站在那裡。這是什麼情況呢?是小孩子眼看就滑到井蓋兒上。其實那個井蓋兒也是挺安全的,並且我的小區的這個安全設施還是做的挺好的。那麼我很理解那位媽媽的心情,當時媽媽的內心肯定是充滿了對孩子的擔心和愛的,可是她那樣惡狠狠的一喊,把孩子給嚇蒙了,孩子就傻傻的站在那裡。
我想跟家長說:“我們的語言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們想表達愛,那麼就請用愛的語言去表達,要我嘴表我心,千萬不要刀子嘴豆腐心。因為我們的豆腐心,孩子很難看到,可是刀子嘴,卻在一刀一刀的割裂孩子和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那麼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可能看不到語言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因為可能剛訓斥完他,孩子兩三分鐘就跑到媽媽面前:“媽媽抱抱,媽媽親親。”所以我剛才給到家長的第一點建議就是,我嘴表我心,語言儘量要溫柔。第二點建議就是,孩子兩歲多,他是處於一歲多的被動認知轉為兩歲多的主動認知的過程中。
那麼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越來越強了,在這個階段,他就開始對這個世界太好奇了,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一會兒摸摸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可是家長出於安全考慮或者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把孩子管束的很緊。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認為: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擰啊,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犟呀,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呀。這樣家長跟孩子之間就又開始產生小衝突。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回覆列表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只要真心對待孩子,給予孩子愛心耐心,孩子是很願意親近大人,平時多陪孩子玩親子游戲,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去遊樂園,給孩子合理搭配飲食,採用獎勵鼓勵的方法教育培養孩子,不可以急躁,更不要對孩子發火,有什麼耐心給孩子講解,我相信,小孩子也是很明白,你只要真心用心對待孩子,孩子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