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對聯大會

    回答樓主,肯定是有的。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先不說官方都這幾年在加大力度弘揚,民間就一直有很多高手在默默努力創作著,但是有著深厚功底的還是一些上年紀的人了,年輕人專攻此門的除外,其餘的都是為生活工作忙著,就沒有精力去深度修習了。

    曾記得我在北京工作的七八年時間裡,在京城我就遇到了很多精於此道的朋友,或許書生愛山水,也或許書生遠虛名。他們都是自娛自樂,很少去參加打擂,比賽什麼的,無論書畫詩詞都堪比科班出身的高才,很多絕句和七律,當然還有宋詞漢賦,我都摘錄了不少儲存在網易郵箱,遺憾的是不記得郵箱密碼了,好些年沒打開了。我想用實名制去把那些經典作品取出來的。供大家欣賞,爭取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微薄之力!

  • 2 # 葉落不隨風

    有打遊詩,但多是重量而輕質之作,言之無物,沒有詩心詩魂。當然也有大家,但是很少。追名逐利的社會,又有幾個真正的詩人?

  • 3 # 詩詞書院

    經典之作,一定是要經過歷史沉澱後,被廣泛認可的作品才擔當得起。《全唐詩》四萬三千首作品中能稱得上經典的也不過數百首,當代的經典之作還得待後人評定。

    就詩詞而言,從近現代起,創作水平整體上出現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也給人一代不如一代之感。這在一些門脈清正的作者身上很容易看出,如中大教授陳永正,在當代詞壇,也算大家了。但若單論創作水平,與其師朱庸齋相比,則還有差距。而陳永正的弟子中也尚未見有清出於藍之人。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人心越來越浮躁了,能將詩詞創作作為畢生“修行”的人愈來愈少。但當代詩壇也有優勢,就是創作人口之多,為過往歷代所遠遠不及。雖然缺大家,但卻不缺靈光一閃的優秀作品。

    而在網路詩壇,作者體量龐大,他們也很少去關注和閱讀另一個陣營的作品。此陣營的創作者大多未經歷過嚴格的創作基礎訓練,故水平較為參差,但其中也有不少極具靈性,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這些年,我因覺得可讀,而隨手摘下的網壇詩作,算起來單七絕也有好幾百首了。

    因此,我個人覺得當代詩壇並不缺優秀作品,但不象過往都集中在一些大家身上,而是較為分散,稍不留神就會淹沒在茫茫網海中。

    最後貼上幾首網壇摘錄的七絕作結:

    關山相望朔雲中,鐵馬王師夢已空。 唯有西風心不死,年年吹雨過江東。(張智深.望黑龍江東故國領土)高閣垂裳調鼎時,可憐天下有微詞。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李夢唐.詠史)身墜泥沙色尚鮮,殷勤拾取作書籤。紅塵我亦飄零客,暫替秋風管一年。(紫陌花開.楓葉)
  • 4 # 高歌吟詩

    1.讀著舒服,喜歡就好,為什麼一定要經典?

    2.《春江花月夜》經典,允許我不喜歡嗎?

    3.經典是大浪淘沙之後的金子,是過去式,不是現在進行時。

  • 5 # 遼海醉仙

    發一首詩獻醜請網友評說。

    《湖光月色(念奴嬌,100字)~~~秋之聲(9)》

    湖光月色,

    朦朧又浪漫,不可多得。

    一縷雲煙傍秋月,

    映在湖中柔和。

    月光粼粼,湛藍湖水,

    碧麗泛光波。

    玉帶橋上,炫美燈光襯托。

    多少詩緒流淌,

    溶入月暉,盡醉微湖泊。

    詩人墨客風騷句,

    難表秋夜湖月。

    風彈古樂,驚飛海鷗,

    有流星劃過。

    湖岸林綠,湖水舉起月色。 ​​​

  • 6 # 閒吟居主人

    可以肯定,該提問者不懂更不會寫詩詞。若是行家裡手,便會有自家見解,無須問什麼“有經典嗎”。須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包括詩詞。詩詞是漢語言文字獨有且最高之文學表現形式,漢字不亡,詩詞便不會消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航班晚點多久可以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