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氧媽的教養育兒寶典

    你孩子和我小時候一樣。

    到現在我和爸爸都還清楚的記得在我五歲的時候,一個星期六中午,爸爸到幼兒園接我放學。我如常的坐在爸爸腳踏車後面的小軟墊上。我抱著爸爸,突然問爸爸:爸爸你會死嗎?爸爸回答:會的。我接下來就說:我不要你死。

    我害怕它,一想到爸媽死了以後,我就見不到他們了。或者是我死了這個世界就再也和我沒有關係了,我什麼都不知道了。就感到很恐懼。導致到現在,我做手術都拒絕全身麻醉。

    爸爸當時沒有做太多的解釋,只是告訴我,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你不需要把它看得太重。你只要記住爸爸媽媽都愛你,會保護你的。

    老實說,爸爸並沒有給我解釋太多。但是他們儘量的讓我多感覺到他們對我的愛和保護,所以慢慢的我就忘記了。

    雖然那個恐懼沒有完全的遠離我,但是因為爸爸媽媽的愛,讓我大多數時間都會忘記死亡這個事情。等慢慢長大,自己從各種渠道點滴的理解了死亡,害怕就漸漸變成了敬畏。

    所以我自己經驗是

    1. 父母不需要有太嚴重的反應,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你越緊張,她就越害怕。

    2. 讓她更多的感受愛。現在和三十年前比,多了很多這方面的育兒資源,你們也可以透過很多繪本給孩子解釋。

  • 2 # 靈魂驅動力

    一般來說,當孩子碰到這類問題,都會建議孩子去看一些以“死亡”為主題的繪本。

    死亡這個事情,我們大人都很難弄清楚,更何況孩子。如果說單就死亡本身,去教育孩子,我覺得效果肯定是一般的。

    孩子擔心生死,其實更多還是擔心失去,失去爸爸媽媽,失去現在生活中所有孩子在意的東西。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安全感,告訴孩子我們現在非常安全,都不會死,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給孩子以正面的信心。

    其次呢,轉移話題。把孩子對生死的憂慮,轉移到對安全的關心上來。

    告訴孩子,做哪些事情是危險的,是有可能會死的。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非常有效。

    總之,一是正面強化,二是話題轉移。等孩子慢慢長大,過了這個階段,孩子就不會糾結於這類問題了。

    另外一點,就是平時注意孩子的生活環境,儘量讓孩子在安全,平和的環境下生活。現在一些電視、電影上的各種暴力恐怖鏡頭,會影響孩子的。這一點還是要注意

  • 3 # 糖包子or糖三角

    推薦給孩子看尋夢環遊記。

    關於死亡,我們總是顯得太嚴肅,彷彿當我們談論它時,如果不帶著點悲傷懷念悔恨追悼,就不能抅到道德的海平面。但是它每天都在發生,就像天冷會結成冰,就像食物會發黴,這是時間是衰老帶來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呀。何必如此傷痛沉重,非要嚎兩嗓子才顯得真情實意?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忘記才是!多麼溫柔的電影。關於愛,關於家庭,關於祖先,關於生死……有影評說它俗套,我不能同意,它已經觸碰到關於生命終極的思考了。其實世界文化是共通的,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亡靈節,有點類似我們的鬼節,逝去的親人可以回來陽間與家人團聚。關於生命的終極,我們有過很多想象、很多寄望,我們透過很多儀式來紀念故去的人,無非也是希望他們還在另外一個世界裡生活著。

    我們在孩童時期,對於死亡這件事,其實更多的是好奇,好奇他們最終去往哪裡,那個亡靈之界是否存在,又是怎麼樣的呢?然而,當我們愈長愈大,卻對死亡這件事越來越忌諱。

    coco這部影片將亡靈之界描繪得瑰美綺麗,有趣卻直接的揭示了死亡的本質—與我們這個世界的羈絆消失了。肉體的死亡只是通向亡靈之界的過程,而精神羈絆的消失才是真正的死亡。這何嘗不是一種對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的一種警醒呢?活著的意義就是製造羈絆。

     記得曾經讀到過一句話,所謂故鄉,其實就是我們的祖先在流浪途中停下的最後一站。我們透過很多儀式、故事,來紀念自己的祖先,如果有一天,我們把祖先也忘記了,是否也就成了流浪的無根之人了?不知道去哪裡懷念,只剩下無盡的漂泊……世人之所以懼怕死亡,其實懼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與親人的分離吧?

     因為家人永遠是這世間我們最溫柔的歸處,他們有時候可能不理解你,卻永遠是最愛你,最願意給你無盡祝福的存在。

     只要我們不忘記,他們便也不消失。被記住的人,他們真的是能知道不曾被忘記的吧!

     感謝那些曾經陪伴我們並給予我們支援的人。

    請記住我,至少讓我相信在另個地方,只要我記住你,你還在我們身邊,以後我們還會再見,還會是一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中有哪些戳中你淚點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