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就要凹著吃
    孩子從2歲左右到4歲左右是最容易亂髮脾氣的年齡,還有一個專門委員會詞來形容這種現象,叫“可怕的2歲”。

    可怕的2歲到底有多可怕?這時候的孩子,稍有不順心,就滿地打滾,亂扔東西,大哭大鬧,哭著哭著有時還憋過氣去,關鍵是怎麼哄都沒用,家長煩的團團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因為2歲的孩子開始出現了自我意識,於是就有了自己的要求,我要玩這個,我要吃那個……這個自我主觀意願孩子很容易學會,但他的自身能力還達不到完成自己願望的要求,有時孩子詞彙量不足,不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和媽媽說了半天也說不明白,而且他還沒有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只能發脾氣哭鬧。

    其實我們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你和你老公說一件事情,連說帶比劃10多分鐘,他都沒明白你要說什麼,你會怎麼辦?估計脾氣大的早就動手了!這樣換位思考一下,媽媽是不是就能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了?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該怎麼辦?

    1.打一頓?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哭鬧更加加劇。

    2.不理他?如果孩子是因為你而發脾氣,這招倒是可以管用。要是孩子因為自己的原因發脾氣呢?關鍵是孩子亂哭亂鬧、滿地打滾是會有危險的。

    3.抱起孩子,抱緊她,直到他不哭為止。當你覺得局勢不可控時,可以這麼做。

    4.詢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不要問“你為什麼哭呀”,這麼問是屬於故意為難孩子,他要是能說明白,就不會大哭大鬧了。

    要問“你是因為積木沒搭好苦的麼?你是想要玩具熊,還是……”總之,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告訴他大人也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做好的,小孩子就更不可能了,做事情之前要減少對成果的預期,積木搭不到5層,可以先搭2層,再搭3層,慢慢來。

    5.告訴孩子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這個道理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中之重。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意願,但能聽懂簡單的道理。孩子要是因為不合理的要求而發脾氣,告訴他這樣做沒用,你是不會妥協的。

    要是為了不讓孩子哭鬧而滿足他的某些不合理要求,那麼這就是在鼓勵他,下次得不到東西的時候就繼續哭鬧,他會覺得這招很管用。即使在商場、超市等公共場合也一樣。其實我們在外面經常能看到這種情況。

    孩子的發脾氣哭鬧,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基本上到4歲以後就不會這樣了,這件事情很正常,家長不用過多擔心。

  • 2 # 媽媽充電屋

    大多數時候,父母認為的小事兒,在孩子眼中是“天大的事兒”。

    3歲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就完美了。正因為他們的世界簡單,他們才會為了大人看來不是事兒的事兒哭鬧,發脾氣,大人就會覺得不可理喻,無理取鬧。

    一口好吃的掉在地上,孩子都會不開心,甚至會哭鬧。他哭的,不僅僅是一口吃的,而是他預期可以享受的全部美味,結果沒有稱心如意。即使再重新買一個,也破壞了完美的印象。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是秩序的堅決擁護者。

    我經常會為家裡的贈品玩具煩惱。孩子去玩遊戲,或參加什麼活動,總會贈送一些小玩具,都是贈品,可想而知,質量是多差。孩子經常會為了小車的輪子掉了,小鳥的翅膀掉了哭鬧發脾氣。

    大人看來,幾毛錢的破玩具,壞了就壞了。但在孩子看來,那是他新得到的玩具,他正稀罕的時候壞掉了,他是很不開心的。孩子的小玩具壞了,傷心程度應該不亞於大人買的LV被刮破了。

    所以,孩子發脾氣,父母要擺正心態,孩子的事無小事,別覺得孩子不該為這麼件小事發脾氣。別忘了,在孩子眼裡,小玩具就是LV,甚至比LV還重要。

    大人情緒控制好了,孩子就不會失控。他想哭就讓他哭,孩子哭鬧的時候,也別講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要知道,邏輯最大的敵人就是情緒。

    抱抱他,拍拍他,讓他激動的情緒逐漸平復。情緒穩定之後,該講道理講道理,該擺事實擺事實

    只要大人不崩潰,孩子的情緒很快就能穩定。這是我多次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黃金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巔峰期的羅斯能贏下熱火,那麼公牛是否能擊敗小牛隊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