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末140130231
-
2 # 陳媽胡爸
對於興趣班在大寶小班的時候沒有報,中班的時候報了一個分享閱讀戲劇表演,還有一個兒童美術,一直猶豫要不要報籃球,主要想的是一動一靜相結合更好培養孩子性格和體格!
後來分享閱讀還是挺不錯的,一個學期二十多本書,孩子喜歡上了閱讀每天都會跟家裡看書讀繪本。專注力也提高了不少,期末的戲劇表演還不錯。鍛鍊孩子的自信和膽量!
其實報興趣班主要結合自己家經濟能力,還要看孩子的興趣,前期還是要選擇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的興趣班!
-
3 # 教大育小
你或許會問,你真的做得到嗎?
先來分享一個媽媽讓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真實心態:孩子七歲,他從幼兒園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可是每次孩子都半途而廢。每次問孩子想學點什麼,孩子都說沒有想學的。於是家長擅自做主,報了班,逼著孩子去學,每次失敗而歸。痛苦的要死?
媽媽擔心孩子不及時的培養,會錯過敏感期,以後就再也難彌補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確實事半功倍,蒙臺梭利的育兒觀裡詳細的闡述了敏感期。但是其實只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注意保護孩子,不過分的強制孩子不做某件事,那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便不會存在著巨大的缺陷,也就是說孩子都能夠正常的發展。例如:我們會發現,現在爺爺奶奶帶孩子會格外的小心,孩子稍微磕一下,碰一下就特別的擔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怕兒子兒媳責備,鑑於這種情況,就希望孩子格外的乖會限制孩子的行動,一位的要求乖,一些稍微危險的活動就不敢讓孩子去參與。例如滑梯,或者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不限制孩子活動。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運動神經不夠發達,長大以後孩子的運動會比別的孩子弱。這也就是在教養過程中的一個失誤。
其次: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的各種天賦潛能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有差異的,所以千篇一律的去上興趣班,或者按照想象的去上興趣班,家長自然是自己找苦果吃哦!
作為家長,要從孩子很小就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潛能,然後去呵護這個天賦。
總之:常規的興趣班孩子不願意上沒有關係,那可能是孩子暫時沒有發現。家長保護好孩子的感知力,呵護好其幸福感。隨著孩子的成長,他一定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特長,那個時候再支援他也不往。興趣班不著急報,但是可以帶著孩子去體驗,如果孩子有喜歡的,那就給孩子報吧! -
4 #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興趣班的“興趣”兩個字是關鍵,如果對於這個課,孩子失去了興趣,那麼,我覺得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我的兒子現在四歲九個月,從敏感期階段就顯性出了對於數字、字母和符號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們就陪他一起玩遊戲,還買來數字和字母的玩具,讓他可以在這個階段痛痛快快地去玩兒。
而我個人也從他一歲開始學習英語,之前已經丟掉十年,起初是為了孩子在學,兩年之後,我真正地愛上了英語,現在完全是為了自己在學。
或許也是受我一部分影響,兒子對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而我們也沒有著急給他報班,就想著等到五六歲再說吧,現在還是痛痛快快地玩兒更重要。
去年的夏天,我手機裡跳出了VIPKID的試聽課提示,因為之前我們就決定將來給他報這個網課,於是,隨便就填了一個試聽申請,幾個月沒有動靜,我自己也忘了。
突然在十一月初給我打電話約試聽,結果這一次試聽,兒子竟然主動要求繼續上課,我們反覆和他確認了兩三天,最後只能提前開始了報課計劃,一個月試學期過後,他已經可以獨立上課,不需要我陪伴了。
直到現在,每次上課他都樂在其中,而我也可以無壓力地陪伴他讀繪本,分級讀物,日常對話了。
而這是兒子目前唯一在上的課,也是因為他確實很喜歡,如果沒有興趣為前提,那麼對於大人和孩子都會是一種折磨。
回覆列表
謝邀請。自己有孩子,也報了興趣班,但是不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求在興趣上面有所建樹,但是想給孩子有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自己小時候,其實很喜歡舞蹈唱歌一類的,但80年代,似乎溫飽就已經很好了,這些興趣愛好家裡沒有更多的資金。但是參加工作後,發現這些特長真的也很重要,尤其是到一定年齡,有了家庭瑣事後,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特長,無形的會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想給小孩機會,但是要讓他自己感興趣,自己願意,不強迫。現代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中國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