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臺說
-
2 # 老貓談史
我們知道西周王朝建立之後實行了分封制度,西周為許多在戰爭之中立功的大臣分封到各自得領地,西周建立之後的封國地位平等,但都直屬中央管轄,除此之外國君的爵位各有高低。周王朝將封國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相信這也是大家所瞭解的。
但有一件事情令人不解,當初西周分封的公爵諸侯國地位崇高,為什麼都沒有成為區域性大過國呢?
歷史記載西周一共分封了八個一等公爵諸侯,他們分別是
炎帝后裔姜姓,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區。 黃帝后裔伊姓,位於今北京市市區。
唐堯後裔祁姓,分封於今山東濟南市長清縣。
虞舜後裔媯姓,分封於今河南省柘城縣。
夏禹後裔姒姓,分封於今河南省杞縣。
商湯後裔子姓,分封於今河南省商丘市市區。
周武王的叔爺爺太伯和仲雍的後裔封在虞國。 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封在虢國。
他們沒有成為主要大國的原因就是這些諸侯國都不是周朝的嫡系國家,周圍有更多的姬姓諸侯國,起到限制作用。齊,魯,燕,衛,晉這些諸侯雖然是二等侯爵,都位於邊疆的重要位置,疆域更大。
周武王姬發滅殷商之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
諸侯分為五等,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在“公”國裡,
姬姓諸侯是周王的本宗,諸侯國數量最多。其中公國有:魯公伯禽建立的魯國,在公元前256年被楚國所滅;召康公建立的召國,滅亡時間不詳;畢公高建立的畢國,在國君畢萬時,被西戎所滅;賈共公建立的賈國,公元前678年被晉國所滅;燕召公建立的燕國,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周文公建立的周國,滅亡時間不詳。
子姓諸侯有,邶祿父建立的邶國,滅亡時間不詳。
姜姓諸侯有,齊太公建立的齊國,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所滅;鄣穆公建立的鄣國,公元前664年被齊國所滅。
媯姓諸侯有,陳胡公建立的陳國,公元前478年被楚國所滅。
還有幾個公國,史載不明,存有很大異議,此處不表。
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幾個國家。 這個時間也是周朝後期的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的分水嶺。
那麼,以此為時間分界線,從上述史料可見,除了魯、燕、齊國幾個國家能支撐到戰國時期,周朝初期分封的絕大部分“公國”都在中途滅亡,陸續消失。
這些地位和發展起點頗高的“公國”,為何未能很好地存在下去,主要原因在於幾點:
其一,與“公國”的表現及獎罰有關。
諸侯國向周王的納貢、跟著周王東征西伐等表現,都與賞罰掛鉤。
那麼諸侯國的地位就會有升降,“公國”的等級和實力就會受到影響。
其二,外敵入侵。
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漸不如前。
而且,西北戎狄漸興,周人深為所苦,周幽王還被戎狄所殺。
西周“公國”中畢公高建立的畢國,也是被西戎所滅。
其三,內政混亂。
不乏有周王粗暴干涉諸侯國內政的事情。例如周宣王晚年干涉魯國君位承繼,以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快。
也有周王腐敗、殘暴統治時期。例如周厲王時期,朝政腐敗,連年戰亂。
內政混亂的結果,也即諸侯國以及國民反叛,引發戰爭。
那麼諸侯國的地位就會有升降,“公國”的等級和實力就會受到影響。
其四,周王室衰落。
尤其是遷都洛邑、進入東周之後,周王室日益衰落,僅成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那麼“公國”的等級也就隨之名存實亡。
尤其是“公國”與周王室長期習慣養尊處優,坐享其成,那麼在這個轉型面前也就難以實現自立自強,於是實力逐漸衰落。
其五,諸侯爭霸。
隨著周王室衰落,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
例如春秋時期先後爭當霸主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優勝劣汰,諸侯格局得以重新洗牌,大國兼併小國、弱國,諸侯國數量逐漸減少。
這也是“公國”滅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