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超

    答:能吃。沒有哪種說法說 端午節不能吃孃家的粽子。 1.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關於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過去比較通行的說法是楚

  • 2 # 浪子愛分享

    答:能吃。沒有哪種說法說端午節不能吃孃家的粽子。

    1.端午節的起源: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過去比較通行的說法是楚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節。但是據宋高承《事物紀源》記載,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操練水兵而划龍舟,這說明端午節起源較早。也有人認為該節是龍圖騰的祭祀節日,或來源於夏至,或起源於惡日。還有的認為是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還有曹娥救父之說。也有人主張五月五端午節與介子推有關。還有的說是為了祭祀先祖。類似傳說五花八門。端午節的起源可能是為了祭祀水神或龍神而舉行的祀神儀式,後來各地又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端午節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比較流行的說法。

    2.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習俗。

    3.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後來形成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是因為《初學記》中有記載過漢代建武年間的一個故事,故事裡講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艾葉和五色絲線,因為怕粽子投到江裡後被蛟龍吃掉。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4.端午節的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注:所以說,沒有哪種說法說端午節不能吃孃家的粽子。不過,端午節的粽子是可以相互送的,因為各家做的粽子不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烈火英雄》裡消防員想在火場抽菸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