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153394072
-
2 # 龍文奮蹄
▲孝!儒家的孝!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2000年的文化。漢武以後的文化產生並服務於穩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強調的是穩定!所以才拼命的強調“孝”!看重的不是“孝”,而是孝字後面的那個“順”!是宣揚窮人要恪守本分,服從既得利益者!強調“孝”,就是為了讓你“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只有一個目標:恪守本分,不可僭越!目的是要建立“各安天命,不得僭越”的維護士大夫利益的“安定”的“順”社會。
▲(龍文版)仁義禮智信(五常)、三綱,我們常常看到,也常掛嘴邊,可是“仁義禮智信”的確切含義你們知道嗎?仁義禮智信與“三綱”的關係你們知道嗎?
因為中國古代漢字都是表意文字,所以全面理解儒的仁義禮智信的實質並不是十分困難。
什麼是仁義禮智信?什麼是三綱?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基本原則,相當於當今的“四項基本原則。
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確保三綱實現的方法、手段,是制度。
仁義禮智信,以禮為核心,仁義智信,都是從不同側面點強調守“禮”的重要性和說明如何守禮。
▲禮,什麼是禮?禮字的本義,應該就是要穿合適的衣服進行祭祀,要按規定的程式,步驟進行祭祀,以向蒼天求得保佑,賜下福瑞,代表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行為規範的總稱。簡單的理解就是道德規範(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道德規範)
▲“仁”的本義應該是妥協,倆個人在一起,要合作,就必須妥協,就要顧及對方的利益,就是“愛人”。是描述人的行為,就是互相愛護,妥協的結果就是人們創立了“禮”的規則。
▲義,就是要敬畏,敬畏規則守護者。“義”字按造字來說意思非常直白,繁體字的義就是上面一隻羊,下面一個我,就是我殺了一隻羊敬獻。提醒人民要供奉代表人民向天祭祀的天子,天子是“禮”的維護者。就是尊重、服從“禮”的維護者(或維護力量—政權)。
▲智,就是足夠聰明且口才好,能把“禮是什麼?為什麼要守禮,怎麼守禮”講清楚、能教化民眾守禮。
▲信,就是講誠信,信則威。是指教化人民守禮的有“智”的人(士大夫)要言而有信,在禮的教化、實施過程中不也要遵守禮的規則,不能肆意釋禮、肆意妄為。禮才有威信!
中國古代的禮,必須符合的基本原則是“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好像今天的中國的所有法律都必須符合“四項基本原則”一樣。
綜上所述,就是一句話,必須守禮。
-
3 # 對玥言詩
孔子的“孝”與“仁”“禮”的關係
孔子關於“孝”的言論在《論語》一書中有著大量的論述,他將“孝”納入“仁學”體系中,第一次把“孝”提升到“仁”的哲學高度。
“孝”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涵,在《論語》學而篇中,孔子有言“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提出“孝為仁之本”的觀點。在孔子看來,孝悌為“仁”之根本,是人要成為“仁人”的前提和要求,無“孝”則遑論“仁”。
《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何謂“愛人”?這裡的“愛人”是建立在儒學的差等愛的前提下的“愛人”,不是墨家的“若是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的由外及內的兼相愛,而是儒家本身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由內及外,推己及人的差序之愛。而這也正是“孝”作為“仁”之本的顯現之處,即對父母、兄長尚不能夠行孝悌之道,又何嘗能夠愛人,能夠成為儒家倡導的君子呢?
孔子的“孝”不是孤零零的教條學說,而是與“仁”同為人的一種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孝”與“仁”合而唯一,由內而言,關鍵在“敬”,即對於父母、兄弟是否懷著一顆仁愛、尊敬之心。
對外而言,則關鍵在“禮”,子曰“生之以禮;葬之以禮,敬之以禮”。就是說對於親人的“孝”對外要合乎禮儀的規範,即“孝”合之於仁而約之以禮是也,所以孔子主張,“孝”是子女對於父母尊敬之心的真情流露。
回覆列表
孝與仁、禮的關係!這要剖析封建社會國家的組成結構和封建社會家族組成形式,用現代人的思維角度就能清楚的孝與仁、禮的關係!孝、仁、禮是理論上平等的關係,在階級社會中是不平等關係,孝往往與權力綁架在一起,“孝忠君王,孝忠族長,"仁、禮是下層階級對上層階級的態度。“孝、仁、禮"孔子本意是平等,孔子提出大同世界推出孔子本意。但是孝、仁、禮被讀書的貴族階級篡改了孔子本意,仁、禮被孝綁架,不孝忠君王,不孝忠家族首就定為不仁、不禮,上升到政治層面,成為權力的工具。孝與仁、禮應迴歸生活,他們關係平等化,簡單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行為,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