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標日常

    價格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變化,畢竟現在的資訊多麼發達,人們知道後肯定不會再去食用了,就算所謂的專家出來放話說經過高溫殺菌的可以放心食用,但現在的專家有哪幾個回去信呢,所以人們多多少少還是不會去購買的

  • 2 # 林城伊春人

    當然會,沒有疫情的地方養殖少的地方會上調。養殖多的地方會下降。自然調控吧。因為這時候沒有流通。所以各自調節。

  • 3 # 港晟資訊諮詢

    非洲豬瘟對於禽肉價格肯定有影響。針對區域而言。

    我們地方上的策略就是禁止外來豬肉進入本市,嚴禁本地豬肉出去,本地大型養殖的豬很少,都是一些農家散養熟食豬,截止現在豬肉已經達到18元一斤,餐館飯店相對批發價要便宜一塊錢,整豬12到14了,剛好遇到年底,農家需要過年豬肉,所以豬肉價格上漲,供不應求,無法供給所需。

    北方一帶大型養豬場數不勝數,非洲豬瘟導致大批次豬滯銷,無法外供,更談不上出口,豬老闆們這時對於滯銷的豬肉恨不得見錢就脫手。形成兩極分化的狀態。

  • 4 # 90全職媽媽

    說說我的觀點吧!這個肯定有影響的,雖然說溫州豬疫不會豬傳人,而且在高溫下也可以把豬疫殺死,但是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去吃豬肉!總覺得會傳染之類的!豬肉的價格就會因此而下降!

  • 5 # 畜牧大集網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近期的市場表現已經做出了迴應。

    最近一段時候,生豬市場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跨省調運全面受限,直接帶來的就是產銷區間豬源不平衡的情況異常突出,產區豬源過剩,而銷區供應出現短缺的情況,所以豬價出現銷區10元一斤而產區只有5元一斤的異常情況,一頭活豬南北售價差異高達1000元以上,這也是從沒出現過的情況。

    所以,主銷區豬肉供應不足,必然會推動其他肉類的消費,提振相應產品的價格。而近期,相較於豬價的低迷,蛋價的不溫不火,毛雞價格已經異軍突起,部分地區的雞價甚至已經超過了豬價。

    截止今日(10.28),主產區毛雞價格已經漲至5.5元/斤,較9月初的4.8元/斤上漲15%,創下多年新高。而雞苗價格更是漲至8.4元/羽的歷史新高,較9月初翻番,更創歷史新高。雖然說,毛雞價格上漲很大程度是受自身產能去化的影響,但豬肉消費不振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外力因素。

    此外,近期牛羊肉價格也出現一定的上漲,雞蛋價格走勢當弱不弱,都多少受到非洲豬瘟事件的影響。

  • 6 # 農人新視角

    1、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猛漲。

    自2018年8月中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中國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餘頭。目前,全國25個省區的疫區已經全部解除封鎖。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疫情造成的最大後遺症——肉價上漲,逐漸顯露。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已經普遍一斤20元以上,有些地方一斤30元以上,是原來豬肉價格的2-3倍。

    豬肉在中國居民的肉食消費中佔比達到62%。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7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7%,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畜肉類價格整體上漲18.2%,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0.7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

    過去,中國養豬數量超過世界一半,佔53%。豬肉還是中國最大的單項農產品,年產值1.6萬億元人民幣,還帶動了3萬多億元的其他產業。

    2、豬肉價格猛漲帶動其他肉類價格猛漲。

    全國大面積發生非洲豬瘟以後,很多養殖戶的豬全部死亡,為了止損,很多養殖戶開始選擇短期投資、見效快的養鴨產業,希望及時回本。秧苗漲到10元一隻。市場上的鴨肉,也由原來的8塊一斤,漲到了14元一斤。其他的牛肉、羊肉、雞肉、鵝肉、魚等肉類產品受豬肉大量減少影響,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3、肉類產品價格上漲,帶動其他產品價格上漲。

    以養鴨為例,非洲豬瘟以後,大量養殖戶開始養鴨。其中的鴨飼料、藥品、籠舍、人工紛紛漲價,鴨肉的價格進一步上漲,但是市場上鴨肉依然是供不應求。其他的牛肉、羊肉、雞肉、鵝肉、魚肉和鴨肉一樣,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和非洲豬瘟影響,全部漲價,但依然難以補齊豬肉的缺口。以豬肉為例,過去一個攤位一天賣完兩頭豬,500斤豬肉,現在兩個攤位賣賣一頭豬200多斤肉,缺口的豬肉全部由其他的牛肉、羊肉、雞肉、鵝肉、魚肉補全。而這些替補的肉類只有鴨肉和雞肉能夠短期內出欄,其他的出欄都要半年到一年以上。

    所以,受非洲豬瘟影響,不僅豬肉價格猛漲,其他肉類價格也上漲。而且受非洲豬瘟影響,養殖家禽牲畜的飼料、藥品等全部價格上漲,最終導致全國上下,與養殖家禽牲畜的全部產品價格上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地無門,的前一句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