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文馬克俊
-
2 # 讀史觀察局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作者在三國中塑造了豐富的人物性格,劉備的“仁”,曹操的“奸”,關羽的“忠”等等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細品一下三國裡面的忠與義,領略忠義之魅力。
關羽的忠(正面)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關羽為了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即使在曹營中,也是一心想著劉備。在後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流芳百世。這就是關羽眼中的忠,從剛開始幹什麼到後面也還是幹什麼。
董卓的忠(反面)”廢少帝,擄獻帝“。董卓為了自己能夠獨攬朝政,將少帝劉辯廢掉,然後另立漢獻帝劉協,更是無視禮制在自己的領地修建萬歲塢。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加封了董氏家族成員,不擇手段排除異己,踐踏法制,倒行逆施,使得朝政混亂,國家大廈將傾,董卓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是三國裡面的反面之忠。
關羽的義(正面)“華容道,捉放曹”眾所周知,雖然關羽在曹營時沒有投降曹操,但對當時的恩情也沒有忘記,關羽為了還這份恩情放走了曹操。這才有了後來的魏晉,所以,在晉朝的開立方面關羽可是有很大功勞。
袁術之義(反面)袁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的的人,將”私“詮釋的淋漓盡致。為謀私利私扣糧草,在討董聯盟中是掌管糧草的,但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扣糧未發導致,孫堅討董失敗。為奪玉璽挑撥離間,袁術為了能得到傳國玉璽,挑撥劉表和孫堅的關係,最後導致孫堅慘死與劉表之手。
三國裡面的忠義,都是正反相互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忠義原則。
諸葛亮之忠:白帝城託孤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意思是說,夷陵之戰後,劉備元氣大傷,敗退白帝城。臨終前他將諸葛亮召來,“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不止,一定可以興復漢室,安定國家。如果我的兒子有才能,值得你輔佐,你就附著他;如果他沒有才能,你就取代了他自己當皇帝吧。”
諸葛亮哭道:“我只會竭盡全力輔佐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告訴劉禪:“你對待諸葛亮,要像對待父親一樣。”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雖然大權在握卻從來沒有篡位的念頭,六度北伐中原希望可以興復漢室,最後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在後世成為了忠臣的典範,所有人臣消防的楷模。
關羽之義: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和與張遼的情誼,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要確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劉備訊息要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
曹操愛才心切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裡,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關羽也非毫無報答,斬顏良誅文丑,立下大功。
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訊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魯迅先生對《三國演義》評價道: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意思是說:《三國演義》描寫人物有時候過去誇張,以至於有時候想要表現劉備的長者風度忠厚性格,竟讓人覺得有些虛偽;描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簡直像妖怪一樣;只有寫關羽的時候,雖然用了許多誇讚的詞語,但是他的忠義勇敢的氣概,真實的如同我親眼所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