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潤船木傢俱
-
2 # 白日夢起飛
每個寶寶的成長髮育曲線不一樣,所以說話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寶寶十個月以後就會發簡單的音了,比如爸爸媽媽等。如果孩子遲遲不說話,或者說話不清楚,要排除孩子先天問題,再檢討下家長是否經常跟寶寶交流,聊天的時候儘量固定一種物體的稱呼,比如貓,你可以叫貓咪咪或者喵喵,但是,你不要今天叫咪咪,明天叫喵喵,這樣會混淆孩子對這個稱呼的概念,不知道如何發音,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發音不準,不要嘗試去糾正他,更不能嘲笑寶寶。大人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跟寶寶說話的方式,有研究證明,跟寶寶說話時注意話語的結構性,比如,寶寶要睡覺了,如果不睡覺,就會長不高,長不高就不能快快長大了,類似於這樣的結構,這樣孩子的情商和語言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的。
-
3 # 八月猴子媽媽
小孩語言的發展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一般女孩子說話會比男孩早。1週歲以內孩子的發音一般是無意識或僅有簡單的單音, 1-3歲後就能比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了.如果3歲時孩子的發音仍不清晰,甚至別人聽不懂,那就有問題了,需要家長及時干預找出原因。 1:首先要排除生理上的原因。比如軟顎或舌繫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就需要早期的發現和治療。如果存在聽力問題也會影響到語言的發展。另外智力發育遲緩,也會影響到語言能力發育的。如果小孩對於別人說的話無法理解,就會影響到他自身語言的發展。 2:孩子說話晚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心理原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對,會讓孩子產生排斥的心理。這樣他可能就傾向於不愛說話不想跟父母溝通和互動。 3:孩子說話晚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語言輸入不夠。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小嬰兒開始,我們的孩子一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我們沒給他輸入,他又怎麼能有輸出呢?比如很多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可能平時爺爺奶奶很少跟他們聊天說話和讀繪本之類的。這樣孩子就在一個語言很少的環境長大。她學到的語言很少,所以說出來的自然就少了。就算爸爸媽媽自己帶的孩子,如果我們每天陪在孩子身邊,自己卻忙著刷手機,跟孩子互動得很少的話,他們的語言發展也會比較慢。因為沒有人教他們該怎麼說,該說什麼。我記得之前聽一個老師分享的一個案例是這樣的:爺爺奶奶帶兩個雙胞胎孫子去早教中心體驗課程。剛一到早教那邊兩個孩子就為了爭一個玩具木馬大打出手。爺爺奶奶就上前一人拉一個。期間沒有任何言語的干涉和引導。當老師問及孩子們在家情況時,爺爺奶奶說在家也是這樣,打起來就一人拉一個,同樣沒言語的干涉和引導。正是因為沒人給予他們語言上的輸入和引導,所以導致雙胞胎到幾歲了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只知道用拳頭解決問題。 所以說家人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非常重要。平時家長跟孩子玩的時候可以邊玩邊給孩子說。比如拿起一個小球給孩子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說:“寶貝,這是一個紅色的,圓圓的球。它可以在地上滾來滾去”然後可以示範給孩子看,球是怎麼在地上滾的。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紅色,球,滾來滾去是什麼意思了。如果帶孩子出去玩,路上看到什麼都可以詳細地描述給孩子聽。比如聽到小鳥叫,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小鳥的叫聲,然後學著小鳥那樣叫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清楚小鳥是怎麼叫的了。另外繪本在孩子語言發展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多給孩子讀繪本,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能用繪本里的詞彙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了。
-
4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專家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響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慾望。
有研究顯示,有的寶寶說話早與晚,除了孩子本身的發育狀況區別之外,不愛說話的父母也是影響孩子遲遲不開口的原因。同時隔代教養(長輩年長)或父母忙碌缺乏與幼童有語言互動的機會,讓孩子在學語前期時聽覺刺激過少、聽語詞指令的理解度差,自然影響到的語言發展。
回覆列表
孩子現為3歲5個月,於2歲11個月進行言語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的聯合初診,後定期接受1對1的面對面言語--語言治療,每次1小時,頻率約為每週1次,至今已進行15次左右的治療。
初診時父母主訴:8個月大開始可以清楚說爸爸,但之後沒有其它任何語言。2歲時可吃力地說媽媽,但不清楚。非常活潑外向,會主動和別的小朋友互動,比如揮手,擁抱,跳躍獲得別的小朋友的注意,也樂於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肢體語言豐富,需要幫助或物品時會帶大人過去然後用手指物。已透過聽力評估排除聽力損失;曾在一年前被當地醫院首診為智力落後,近期由另一家醫院兒童精神科醫生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