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周敏明
-
2 # 萬里長空夜未央不笑是因為不覺得好笑
通常我們會說某人笑點比較低,強行解釋的話,就是對於幽默類的內容比較敏感,會很容易地接受到你的笑話中的關鍵部分資訊,從而引發自己的一通大笑。
反之,則是對幽默的話題不甚敏感的一類人,根據我的刻板印象(其實是對關二爺的印象),通常應該是比較嚴肅的人,可能是職業習慣,也可能是性格使然。
他們的笑如曇花一現,要麼是對你的嘉許,要麼是被你氣樂了。
我想後一種情況會比較危險。
。
不笑是因為不想笑聽眾的精神狀態也決定了他對你的笑話的接受程度。如果一個人十分疲勞或焦慮時,一個不合時宜的笑話可能會使他更加煩躁;而萬一不幸你的笑話中有一些內容與他當前的困擾有關,他可能會覺得你不是在讓他開心,而是在拿他開心。
這樣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儘管你是一片好意。
所以講笑話也要察言觀色。
笑不出來是因為接收的資訊不夠完整舉個例子:
我喜歡聽相聲,更喜歡看相聲影片,因為有的時候,演員的表情配合語言更能讓我感到有趣,從而開懷大笑;但如果在上下班的路上,透過耳機聽手機中儲存的相聲段子,有時候感覺就沒那麼好笑。
其原因,應該是場景與情境的緣故。人在旅途,注意力不夠集中(防碰擦、防盜等),而且難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影響收聽效果。
此外,個別相聲的包袱需要配合動作來進行烘托,否則笑點沒有辦法充分展現。比方:
乙:你在幹什麼?甲(東張西望狀):我在找你爸爸坐在第幾排。(是個倫理梗哈,此處臺下觀眾應有紛紛響應聲)只用耳朵聽段子的時候,無法看到甲的張望動作,因此乙提出疑問後,需要我去想象甲的動作,因此產生了反應的延遲;等甲把包袱甩出來後,笑果(不是錯別字)就會降低。
所以當你在兩個不同情境下,即使是對同一個人講同一個笑話,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總結容易把對方逗樂的條件:較安靜的空間、彼此融洽的關係、正在進行愉快的交流,等等;
不容易把對方逗樂的條件:環境喧雜、聽眾與你關係惡劣、沒話找話地聊天(俗稱尬聊,等等)。
此外還有一條大前提:
你確定對方之前沒有聽過這個笑話?
【關注歷史,關注生活,我是夜未央】
回覆列表
我們每個人對於外界事物反應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有不一樣的記憶體(人格)即認知和行為系統,同一個事情有人笑有人不笑還有人認為有什麼好笑的,即笑點不同反應各異,就如同一電影中情節,有人淚流滿臉,有人卻無動於衷,這都是內在感覺系統差異造成的。
從這個角度說為什麼人的差異這麼大,和人從小經歷環境、遺傳因素、後天習得性相關。這個習性對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我們從中悟到二個關鍵點:一是你想非我所想,所以差異是絕對的,在交往中要理解對方。二是我們和外界(人與事)順暢與否,取決於認知反應理性和心量接納程度,凡是好的人際關係和做事成功,都和有一個成長成熟心智有關,所以我們一輩子最重要是內修心智系統,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