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光影

    作為一個80後,這樣的問題還是能激起我很深的回憶。小時候的年味兒比現在要重很多。可以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食,見到平日裡見不到的親戚,那時候的春晚也能夠給人帶來無盡的歡笑,過年通常會添置好多新衣服可以在小朋友們之間炫耀一番。轉眼之間,時間已過去了幾十年,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年還是那個年,但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 2 # 一身正派

    我是80後,村裡來的。

    1、穿新衣服是比較讓人興奮的一件事,一年到頭也不見得去買或者做件新衣服。

    2、拜年,那時也不怎麼流行磕頭拜年了,主要是有壓歲錢,那時候平常都是10塊20塊的,50的就算大額滴。

    3、放鞭炮,主要就是雙響炮和掛鞭,大人小孩都愛放炮。那時候煙花還很少,而且很貴。

    4、大人們最愛聚眾賭博,推牌九,打大老A,炸金花,那時候北方還不時興鬥地主

    5、春節聯歡晚會就沒有了,1998年我們村才通的有線電視吧!

    說實話,那時候雖然純樸,不缺快樂,家家不用鎖門,但實在是苦,資訊不通,生活單調簡單,如果不和現在生活對比還好。

  • 3 # 俯視星河962

    我得慶幸我們村基本保留了90年代的風俗習慣,但即使這樣,三十年的時間裡,還是遺失了很多傳統。

    我記得90年前後,我們要在年三十前準備一些柏樹枝,然後三十中午要把初一這幾天的飯菜都切好,做成半成品,因為過年是不讓動刀的,然後上貢品,擺香爐,放鞭炮,迎祖神。入夜時,在後院尋一地方燒柏樹枝。半夜12點又是一通鞭炮,早上得起早,不然往後這一年都難再起早了。六點多全宗男丁親都在輩分最大的家裡集合,開始每家每戶登門拜訪,一般到了某一宗親家裡,我們小孩都是喜歡各種堅果奶糖,而大人們都在交流討論著這家人的房子事業等等。最後給祖宗牌位磕頭,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接著又是下一家,如此下來到十一點多差不多結束,回家吃完飯,飯後大都是婦女們互相走訪拜年的時間。再接下來就是給遠處的親戚拜年,親戚多的會一直走到初十左右。而真正的過年,其實到正月初五就結束了,我們這裡初五就送神了。當然也要放鞭炮。再往後就是敲鑼鼓,耍獅子,踩高蹺,擺興子等等。直到十五鬧完元宵,年才算徹底過去了。

  • 4 # 錦繡影視

    特別懷念小時候過年的氣氛。我的老家住在河北北部,臨近東北,所以好多習俗都是東北那邊的,為了過年的吃食都要準備好久。臘月中旬,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那時候的年貨都是自家產的。

    那時候年成不好,沒有多少大米白麵,都是粗糧,玉米小米都是家常便飯,只有年節或來客人了才吃細糧。家裡來了客人,女人和孩子都不讓上桌,只有男主人陪客,我和媽媽都是在廚房吃。爸爸很疼我,陪客人都吃不飽,等客人走了把大米留給我他吃小米的。媽媽和大娘嬸子們包兩大缸黏餑餑,一缸蘿蔔油酥的,一缸爬豆餡的,夠吃一個冬天。做這個吃食是所有人都動手,一家輪一天家家如此。這個準備好,就開始準備做豆腐。那時候是石磨磨,磨半天回家做,喝豆漿,挑豆皮,吃豆腐腦,自制大醬拌豆腐,媽媽把一個家族的人喊來吃。等豆腐做好,在拿出一蓋叮簾放外面凍著,第二天就可以吃凍豆腐了。小年這天殺豬,又是族人都來幫忙,收拾豬肉,賣一半留一半,灌血腸剔排骨煮肉塊,請幫忙的好好吃一頓殺豬菜!然後是買春聯鞭炮門神年畫新衣服,掃房等活動就到了除夕。一早媽媽就起來殺雞宰鴨,剝魚洗菜炸丸子,都是自己產的很美味。中午放完鞭炮吃團圓飯,一年最好吃的飯都在這裡,爸爸喝著小酒,我們個個是滿嘴流油,吃飽喝足出去找小夥伴玩,媽媽則要收拾衛生準備包餃子。晚上磕著瓜子和夥伴聊天,真是享福。次日結伴去拜年,那時候沒有壓歲錢,只是得一些零食,吃剩下的糖紙都收藏起來。然後和媽媽一起去看秧歌。過了初六就和媽媽一起去拜年走親戚,真的是姥姥家看大戲的時代,走哪都有戲臺搭著唱,到了外邊穿著新衣好吃好喝好招待,是我們最美的童年回憶。

  • 5 # 欣然米兔

    天津本市,小時候住平房大院,每年過年周圍鄰居小孩一起玩,過年放鞭炮穿新衣,別提多高興了。現在一到過年大街空蕩蕩的,馬路再也不堵了,有的一棟樓裡也沒幾戶人家。

  • 6 # 安心分內

    那時侯的場景是時代造成的,也可說很窮!物質匱乏!現在過年買張機票全球旅行不是更好!總是回憶過去不過是回憶童年罷了!現在兒童的眼睛裡一樣美好!

  • 7 # 不找物件不換頭像

    東北八大怪:1,冬包豆包講鬼怪。2,大姑娘叼個大煙袋。3,草坯房子籬笆寨。4,窗戶糊紙紙在外。5,大缸小缸醃酸菜。6,養活孩子吊起來。7,狗皮帽子頭上戴。8,反穿皮襖毛朝外……但現在東北的變化,早沒了當年的年味,只有粘豆包,酸菜,還能看見,其他的,幾乎看不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幼兒除了喝母乳、牛奶外,可以喝羊奶嗎?嬰兒喝的羊奶粉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