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2
回覆列表
  • 1 # 科學概論
    科學奇點·第10期“顏值即正義?”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如今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看臉”的時代。

    長得「美」的人,從出生到老去,都更容易得到各種好處。

    有多個社會研究發現:

    對人類嬰兒來說,長得可愛往往更能獲得成年人的關注和照料;

    對學齡兒童來說,長得漂亮就意味著更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和“認可”,犯錯受到的懲罰也會更少;

    對成年人來說,長得具有吸引力,往往會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和升職加薪的可能……

    彷彿這個世界所有的善意都給了那些長得好看的人。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是如何定義美醜的呢?我們在看見美麗的事物時,大腦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透過研究發現——人類天生就具有快速分辨出哪些同類面孔更美的能力。

    在相關實驗中,科學家們的實驗物件是還沒有被人類社會影響的嬰幼兒。

    他們透過把兩組成年人已經判定“美”和“醜”的人類相貌圖片,放在嬰兒面前,觀察嬰兒的各種反應。

    科學家們發現,對於成年人認為“美”的人類相貌照片,嬰兒們同樣會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花更長的時間凝視。

    對於“醜”的人類相貌圖片,嬰兒們則興趣缺缺。

    透過對沒有被人類社會影響的嬰幼兒的實驗觀察,這說明人對顏值的判斷和偏好是與生俱來的,大腦中存在一種先天的判斷機制。

    那麼,在“顏值高低”的判定機制背後,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分辨美醜的呢?

    其實在7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透過各種方法找出人類對顏值判定的原理。

    其中發現了一個叫「面孔吸引力」的原則,它影響了人類對顏值高低的判斷。

    「面孔吸引力」越高,人類看到時就越容易產生愉悅的感受,併產生一種想接近ta,親近ta的渴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容易盯著“美女帥哥”看,因為ta的確能讓我們內心產生愉悅的感受。

    影響「面孔吸引力」的關鍵因素主要有兩個:面部結構平均化水平和麵孔的對稱性。

    1878年,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做了一個關於“複合攝影”的實驗。

    所謂的“複合攝影”,就是將不同人的面孔照片,全部“集合”到一張相片的底片上,透過這種方式取得一個平均化的相貌圖片。

    透過這種方式合成出來的面孔,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和他的團隊驚奇地發現,平均的相貌圖片,看起來會更“順眼”。

    而到了近代,得益於科學的發展和計算機水平的提升,在透過大量的資料運算後,證明了“長相越平均”對人就越有吸引力。

    科學家們,也因此提出了“平均臉假說”(Averageness Hypothesis)

    其實“平均臉假說”的背後,也隱藏著遺傳生物學的奧秘。

    因為從基因角度來說,外貌特徵就越遠離“平均水平”,說明這個人的基因就越可能存在變異(其中包括了一些不利自己和後代的基因突變)。

    所以人們在選擇另一半時,我們體內的基因都會悄悄影響我們——讓我們傾向於找沒有極端特徵的配偶,比如外觀、行為等等。

    雖然有時一些“極端特徵”可能會提高你的顏值,但總體而言,只要你的臉越接近“平均水平”,你就越容易被人喊“靚仔”“靚女”。

    最右的圖片是平均化後處理得到的,是不是覺得看起來更舒服一些?

    當然,除了面部結構平均化水平影響顏值高低外,面孔的對稱性也同樣重要。

    因為生物學研究證實,人類發育的基本模式就是“對稱性發展”。

    章子怡就是五官對稱的最好例子之一。

    這就意味著,人的外貌越“對稱”,就越能說明這個人“發育精準度”更高、基因更優秀。

    所以,你的五官長得越對稱,你在別人眼裡的“顏值”就會越高。

    你看出對稱性的區別了嗎?

    當然啦,上面說到的兩個是影響一個人顏值高低的關鍵原因,而像面板細膩度、色澤等都會影響人的顏值。

    除此之外,經過長年的社會演變,人類的審美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比如在人類最初階段,男性陽剛是美的象徵,也更容易受到異性的青睞。

    但到了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大量研究表明,無論男女反而都更偏愛更有“女人味”的面孔。

    說了這麼多,其實「美」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它也會隨著生物的演化,形成不同的「美」。

    人類社會在不斷髮展和改變,對於美的定義也會隨之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期偏頭痛會伴隨終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