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舍筏翰墨藝術社
-
2 # 晉唐筆法
藏鋒,中鋒,回鋒理論是因為古筆法遺失,近現代人用小筆寫大字,無法一筆寫出一個筆畫而誕生的一種畫字理論。這種理論害人不淺,誤導了眾多書法愛好者,使他們迷惑並誤入歧途。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有詳細論述,大家可關注閱讀。
藏鋒,中鋒,回鋒理論是因為古筆法遺失,近現代人用小筆寫大字,無法一筆寫出一個筆畫而誕生的一種畫字理論。這種理論害人不淺,誤導了眾多書法愛好者,使他們迷惑並誤入歧途。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有詳細論述,大家可關注閱讀。
藏鋒和中鋒之辨及其顯用觀
華人文化是關乎"道"的文化為濫觴,凡一切事物都要遵循道的規律,道是什麼呢?老子就說,道無名,但它是萬事萬物之始。又說:“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告訴我們做什麼都按照道的標準,黃老之學得黃帝四經之精髓就總結出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書法也是以法度為準繩以道為根本的一門文化藝術。懂得道的表面字義還不行,深入其內涵還得通陰陽之辨,因為道家文化是從易學開始的,講事物的陰陽變化,魏晉玄學又發展了道文化,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玄遠曠達。道始終是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本體哲學範疇的。自古以來,陰陽之道,都是五聖同揆的。宋代理學家邵雍也指出,老子知《易》之本。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承繼了由《易》所開啟,蘊含的有關“道”的思想。 所以,後來孔孟就說,微言大義,言近旨遠都是隱含在大自然中的,隱含在春秋筆法之中的那個道。記述中說,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我們如果把握易的道理,就能獲得有用的知識,這就是體用之必然。
易經中說到“顯諸仁”,講的是地。因為“坤作成物”,所以地的仁愛顯露出來。“藏諸用”講的是天。因為“乾知大始”,所以天的作用沒有明顯顯露出來,而是透過地的仁來發揮,這就是“藏”,即藏其作用於地。
最早的漢字是象形文字,神話傳說中倉頡造字把大自然物體之象用筆畫線條詰曲成形來表達,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出現了模擬物象的象形文字。可見,象形文字把大自然的物象隱藏在了筆畫線條之中,以字這種符號的形式顯露出來了。 後來,《周易·繫辭上》就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所以我們也看到,文字書寫的象之意是隱含著的,聖人倉頡把字造出來後,大自然事物的隱象在字形之間顯露出來。其象意是透過漢字象形外在顯現出來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象意才是事物的本質或者說本體,而顯露在外的,象的形狀、形式,都是象意作用於字形罷了。所以回到上面所說,古人就認為事物的一切都是藏諸用,顯諸仁。顯露出來的事物,都是能夠被我們所利用的,這只是上天對我們的仁慈,很多藏而不宣,未顯不顯的事物還有待我們在追尋道義中去發現。這也是人們對大自然心存的一種敬畏之心。 我們又看到,藝概中就說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鬱,陰也;奇拔豪達,陽也。還是說書法的本質是事物象之意,而我們寫出的書法,只是象意體現出的形式作用而已。
書法藏鋒這個概念,在很古遠就出現在書法的理論之中,最有名的就是蔡邕《九勢》,文中就說,藏頭護尾,力在字中……。“藏”源於“君子藏器,待時而發”的哲學思想,強調書法創作需要沉著含蓄,具體到運筆,則要“藏頭護尾”,突出書法的勢和力。這些書論思想,為書法筆畫線條美學意義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當然什麼是藏鋒?普遍的概念解釋就是,在落筆和出筆時,將筆鋒收納在筆跡的中間,而不是外露在筆畫的邊緣。這是自古以來中國書法中重要的筆法之一。 當然,透過以上所說,我們就不難理解,藏鋒就是為了藏諸用的一個抽象的意象罷了,藏鋒的目的就是待勢而發而已。有了筆勢,就可以出發了,也就有了運筆的可能。當它體現出作用的時候,就會運用中鋒去運筆書寫。中鋒只是行筆方式和良好的辦法而已。沈括在《夢溪筆談》說到,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普遍性概念解釋中鋒就是,使筆直立,鋒在正中,左右不偏叫中鋒。
也可以看出,藏鋒是一種用筆的趨勢和方向,而中鋒是行筆的過程和筆畫線條入木三分的辦法。這是哲學思維中事物體用的關係,也正是書道中,用藏鋒的意義。展示出了中鋒行筆的良好用途。
事物的藏仁顯用是國學博大精深的源頭活水,我們學習書法在追求書道的人生中,利用這些哲辨觀念,就會深刻懂得書法更多的知識。這不正是藏仁顯用在我們身邊活鮮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