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麥田詩社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陳宮的生平吧。陳宮這個人曾經也是在三國時期名動一方的謀士,我們都知道他是因為在跟隨呂布出謀劃策之時,由於呂布戰敗於曹操之手,而被曹操俘獲,雖然說曹操欣賞他的才華,希望它有著與呂布不同的下場,渴望著他能夠成為自己的部下,為自己出謀劃策,然而陳宮寧死不從,這就導致了我們沒有辦法再後面的戰事之中看到他的身影了。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道為什麼陳宮寧願死也不願意追隨曹操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做一下分析吧。首先,要說一段大部分人都不太瞭解的歷史了,其實在黃巾之亂初起之時,曹操作為一方郡守,當時就已經有了平定戰亂,謀劃一方的野心,然而此時的他面對無人可用的局面,恰逢陳宮前來投奔,他們便一同謀事了一段時間,那麼為什麼陳宮會選擇離去,然後投奔呂布?如果說這是被迫之舉,那麼為什麼曹操再度招納他時,他卻寧死不肯呢?

    然而在多疑的曹操耳中,只聽到了他們談論如何殺的事情,便以為他們想要殺害自己,便先下手為強,將他們殺死了,後來在廚房裡瞭解了事情的真偽後,有一不做二不休的將外出買東西的剩餘人一起殺害了。我想這就是在陳宮眼中十分不能夠接受的事情了吧。

    也因此而對於他所說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言論感到不適,便感覺到了曹操的性格不適合自己,因而離去了。那麼按理來說後來呂布死後,他見識了這麼多的事情,再度投靠曹操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他卻選擇了赴死,我想是因為,他一方面雖然感慨於呂布的不聽謀略,有勇無謀而惋惜,又因為自己的才華沒有辦法更好的展現而傷感。但是對比之下,這樣的呂布卻依舊強過曹操,對他而言一個人的品性顯然更重要了,而曹操的品行是不被它所認同的,因此才會有了這樣的結果吧。

  • 2 # 平頭呆瓜

    古人有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陳宮被曹操殺時,也證明了他和曹操的政治思想不同,他註定不會跟隨曹操,即使跟隨,由於政治上的方針不一樣,也不會被重用的。

    《三國演義》上一首詩,就可以看出對陳宮的評價: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①單從三國演義的小說角度來看,作者羅大大沒有介紹陳宮的家世出身,這就是一個伏筆(三國志記載陳宮為兗州氏族),一個沒有家族利益的人對於官場的事當然可以置之不理,所以寧願棄官也要追隨曹操。【筆者評價:擁有夢想的憤青,年少莽撞】

    ②陳宮與曹操在呂伯奢家中發生了一系列事件,讓當時陳宮的內心極為震驚,捫心自問下,覺得繼續跟隨曹操可能對自己的聲望不利,最終不告而別。【筆者評價:目光不夠長遠,注重名聲,膽小怕事】

    ④在徐州發展的期間,呂布貪戀美色,玩物喪志,使陳宮失望至極,上文講到陳宮注重名聲,所以“忠臣不仕二主”的思想一直保留在心底,無論形式如何,都不曾想過要拋棄呂布、自己跑路,這也就說明了這一點。【筆者評價:有自知之明,知道離開呂布的自己什麼也不是】上述講解都是筆者看過三國志後對陳宮的一個綜合評價,畢竟三國志記載了陳宮是發動政變要摧毀曹操在兗州的控制權,而並不是演義中寫到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後才離開的曹操,所以筆者對於陳宮的為人評價不是很好,庸碌之輩罷了。

  • 3 # 張思遠33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的陳宮?陳宮在三國裡應該只是一個過客,這人比較仗義,比較理想化,眼裡不能存一點汙點。當年曹操受董卓追殺,被中牟縣令陳宮擒獲,陳宮問曹操,為什麼要刺殺董卓,曹答曰:‘要與國家除害,回家鄉要發驕招於四海,共討董卓,今被你捉,要死要刮隨你便吧’!陳宮一聽大為敬佩,親手鬆綁,盡情招待,伴隨曹操逃生,他認為曹操是一個英雄,可以跟隨一生。沒有想到逃亡路上,到曹操好友呂伯奢家,呂伯奢為招待曹操,出門打酒,曹忽聞有人說殺了他,大驚,仗劍去屋裡殺了呂伯奢一家,轉到後院,見一口肥豬綁在案上,方知人家是在談論殺豬。只好扯起陳宮趕快逃命,路遇呂伯奢,問為什麼匆匆離開,曹說不安全,你後面有人,呂伯奢一回頭,曹趁機一劍殺死老友!陳宮大為吃驚,問你已經殺死人家一家,為什麼還不放過你的朋友?曹答曰,他回家一看家人被殺,必然報官,寧我天下人,決不天下人負我!陳宮由此驚醒,如此狼心狗肺的東西,不能與其為伍,於是棄置。以後陳宮成了呂布幕僚,專門與曹操為敵,後陳宮被俘,曹操一再勸降,陳宮不為所動,被曹所殺,曹操養著陳母,妻兒,為其盡孝。有兩句詩: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就是對陳宮的評價!謝謝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發現的25000年的建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