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龍256013933

    三國貨幣:魏、蜀、吳三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導致不同的貨幣流通形勢。

      三國時期所流行的貨幣,被稱為太平百錢。太平百錢,是指錢上面的文字是“太平百錢”,也有“太平金百”、“太平百金”。

      關於太平百錢,有人認為是西晉時期趙廞據蜀建元“太平”時所鑄。又有認為是吳孫亮的“太平”年號錢(公元256年——公元258年)。

    曹魏地處中原,人眾物博,商品經濟相對發達,因此幣制亦較穩定。初期以谷帛為幣,後僅用了七個月五銖錢即廢止,繼而又恢復流通五銖錢,形同漢制,錢體較漢五銖稍小,顯著的特點是外郭壓五又壓銖。

    孫吳地處江南,物產較豐富,人民亦較富裕,但孫權實行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幾個品種。到頭來是官民交困,財政極度虧空,國基不穩,最後走向滅亡。

    到了三國鼎立以後,由於是三個不同的政權,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貨幣流通,各自發行新的銅錢也都未能廣泛通行,魏、蜀、吳三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導致不同的貨幣流通形勢,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慄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魏國——曹魏地處中原,人眾物博,商品經濟相對發達。但三國中魏國的情況最混亂。可以說,曹魏的軍事和整體國力雖然最強大,但是,他的經濟建設,市場交易,貨幣政策,確實最失敗的。曹操時期是“五銖錢”,後廢除。文帝時期試過恢復五銖錢,但是不到一年就失敗了。五銖錢再次被罷。曹魏開始用穀物和錦帛作為交易的貨幣。

    五銖錢推行失敗後,並沒有發行大額貨幣來掠取百姓的財富。曹魏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倒退回了物物交換的原始商業經濟狀態下,持續了幾十年。

    以物易物的手段雖然原始,但是確實是保護百姓資產的最有利的方法。而事實上,在戰亂年代,老百姓也更願意接受以物易物,而不是使用貨幣。

    曹魏一直無法擺脫實物交易的經濟模式,少數幾次的貨幣改革嘗試都以失敗收場,這可能與其國土內缺乏大規模的銅礦礦山作為基礎有關。

    吳國——東吳地處江南,物產較豐富,人民亦較富裕,但孫權實行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幾個品種。到頭來是官民交困,財政極度虧空,國基不穩,最後走向滅亡。

    東吳所處地的經濟狀況一直都非常繁榮,孫權執政時期,民間富庶程度甚至超過了政府。公元236年,作為執政者的孫權便強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貨幣值五百枚五銖錢。

    據《通典食貨志》記載,孫權所鑄的大泉五百,直徑約3釐米,重約7.8克,而隨後,孫權覺得這種貨幣面值還是太小,在公元238年,相繼發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貨幣,據《通典》記載,大泉一千直徑約3.2釐米,重約10.4克。即實際上只等於3.2個五銖錢的大泉一千,被強制實行兌換1000個五銖錢。  

    公元246年,孫權府庫充盈,錢財豐厚。百姓卻抵擋不住這樣的剝削,無以存活,暴動不斷,孫權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取消了通行11年的大泉貨幣系列。至此,再沒有出現新的貨幣政策。現在發掘的東吳文武大臣的古墓中,有大量蜀漢“直百錢”本國貨幣反而不太多。

    蜀國——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這是劉禹錫敬仰劉備,寫的《蜀先主廟》詩句。

    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相對來說,蜀漢的貨幣最穩定。蜀漢有兩種貨幣,一種是“直百錢”,一種是“傳形五銖錢”。

    “直百錢”是當初劉備入蜀前,和將士約定,入蜀後所有庫錢分文不取。所以一入蜀府庫就被將士搶光了。劉巴建議劉備造“直百錢”來充實府庫。

    而“傳形五銖錢”則是為了彌補“直百錢”的缺點而製造的。“直百錢”說白了,其實就是政府虧空的情況下,為了把財政赤字轉嫁到百姓身上而發行的一種大額貨幣。雖然讓劉備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長久發行,肯定會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蜀漢兩種貨幣並行,是三國當中貨幣政策最成功的一個國家。除此之外,蜀漢還有第三貨幣“蜀錦” 。諸葛亮有說過: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左思《蜀都賦》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所以蜀錦能遠銷吳、魏二國,諸葛亮亦認為蜀錦為支援國家的重要物資。

    因為在魏吳兩國,貨幣政策比較失敗,穀物和錦帛反而成了最硬的通貨。蜀漢出產的錦帛天下聞名。所以成了很好的外匯儲備。為諸葛亮在經濟困難時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三國貨幣:魏、蜀、吳三國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導致不同的貨幣流通形勢。三國時期戰爭頻繁人口稀少,留存下來可見的文物相比其他朝代來說是少的可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遊戲適合情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