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76775027637

    恆星的種類非常多,分類也很複雜。

    1、按照大小(半徑和/質量)分:矮星、巨星、超巨星。

    2、再結合恆星的表面溫度,可分為:黑矮星、棕矮星(褐矮星)、紅矮星、黃矮星、白矮星。紅巨星、藍巨星、紅超巨星。其中黑矮星是冷卻後不再發光的白矮星。藍巨星是初生的大質量恆星。棕矮星是質量太小,只能發出紅外線和微弱紅光的恆星。

    按照恆星的演化階段分:原恆星、主序星、紅巨星或紅超巨星。其中原恆星是剛剛形成的恆星,主序星是恆星的青年期到中年期,紅巨星和紅超巨星是老年恆星。

    按照恆星的密度分: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主序星、紅巨星或紅超巨星。恆星的密度依次降低。

    按照恆星組合數量分:單星、雙星、三合星、四合星、星團。

    按照恆星的光譜型分:從O型星、B型星、A型星、F型星,到G型星、K型星、M型星。其表面溫度由高到低排列。以及與K型星光譜類似的S型星、與G型星光譜類似的R型和N型星。

    此外,還有變星、新星、超新星、脈衝星、X-射線星。。。其中變星有食變星、脈動變星(不是脈衝星)、爆發變星等。脈衝星就是高速旋轉的中子星。當恆星光譜中有較強的X射線時,就叫X-射線星,其形成機理有好幾種。新星和超新星都屬於爆發變星。

    以太陽為例,太陽是一顆主序星,單星,G型星、黃矮星。在大約45-50億年後,太陽將不再是主序星,將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成為一顆白矮星,最終會成為一顆黑矮星。

  • 2 # 瀟湘夜雨201314

    恆星分類一般有兩種,按照質量分類和按照演化階段或者外觀分類。

    如果按照質量分類的話,具體則看恆星最終能演化成什麼,一般如下;

    小於太陽質量的(但必須大於0.08倍太陽質量):紅矮星——宇宙中尚無此類恆星死亡的殘骸

    小於8倍太陽質量的:中等質量恆星——死亡後為白矮星。

    大於太陽8: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成為中子星。

    大於太陽50倍質量的:超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成為黑洞。

    按照演化階段分類的,根據質量不同,恆星演化過程也不同;

    小質量恆星:星胚——主序星——熄滅

    中等質量恆星(太陽):星胚——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死亡殘骸)

    大質量恆星:星胚——藍超巨星(主序星)——紅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死亡殘骸)

    恆星胚:恆星胚即恆星開始燃燒之前的胚胎,由星雲在引力作用下逐漸聚集形成。

    主序星:主序星,即核心只發生氫聚變的恆星。根據恆星自身質量不同,主序星階段的持續時間從幾百萬年到數萬億年間不等。質量越大,主序星階段越短。

    藍超巨星:藍超巨星即大質量恆星的主序星,由於此類恆星能量噴發速率極快,恆星表面溫度很高(通常在2萬度以上,太陽表面只有6000度),所以此類星體呈現藍色或者亮白色。其實除了顏色和亮度不同外,與一般的主序星沒有任何區別。

    紅巨星:紅巨星即中等質量恆星演化至氦聚變(氫聚變之後)的階段。由於此階段能量噴發速率大大提高,因此它的體積會比主序星階段膨脹數百萬倍以上,由於體積膨脹,熱量散發更快,表面溫度降低,所以呈現紅色。

    紅超巨星:紅超巨星即大質量恆星進入氦聚變或者更高等級的核聚變(例如碳聚變)階段。恆星能量的噴發速率將極大的提高,導致恆星體積膨脹數千萬甚至上億倍。但仍然因為體積膨脹,表面熱量散發更快,溫度降低,所以仍然呈現紅色。

    白矮星:中等質量恆星最終的演化產物,演化到這個階段時它已經不能再稱為恆星了。

    超新星:大質量恆星以超新星爆發來結束自己的一生,從引發超新星爆炸時起,它就不能再被成為恆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扎馬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