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945
-
2 # 宋育平倉央嘉措
農業品牌形成周期比較長,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以我家老父親的翠香獼猴桃為例說明。
一、生產種植要精耕細作,以高質量作為農產品的種植目標。
一些農業公司只想在短期內迅速賺錢,因此不對土地保護,濫施化肥農藥,又是密植,造成產品質量不達標,於是就變相做虛假廣告,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給當地農產品造成整體損失。
我父親種植獼猴桃,每年冬季必用雞糞或羊糞,雖然成本高,但是土地肥力深厚持久,另外這些有機肥也是獼猴桃樹吸收養分更多;來年春天,獼猴桃開花後,父親要給地裡再加施一次油渣(油菜籽榨油後的餅渣),這使得我家獼猴桃的味道格外香甜,因此儘管獼猴桃九月才成熟,但訂購的客商七月就從父親哪裡爭相預訂。
二、銷售時直達消費者,讓消費者做廣告。
再好的廣告不如消費者的口碑。消費者吃了好,你不宣傳他替你宣傳。這點我特別有感受。我並沒有幾個外地朋友,但這幾年吃了我家獼猴桃的朋友相互推薦,是我家獼猴桃走向了全國。
三、注重售後服務。
不是自己產品賣出去服務就結束,可以給客戶和消費者普及挑選、製作的知識,讓消費者體會到朋友一樣的關心。
有時候,客戶可能要給員工發節日禮品,我們會在每件獼猴桃裡都送上手寫的溫馨祝福,一下子增進了老闆和員工的感情,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覺得,農產品產銷品牌的形成,要花時間,投資大,回報週期長且慢,切不可為一時之利矇蔽了雙眼
-
3 # 海子音樂秀吧
現在把農產品利用電商銷售的是很主要的
沒有一個主打產品的農產品電商銷售是不成功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特色產品。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很容易就消失在茫茫的農產品電商創業大軍中 ……
特別現在是內容電商的大背景下,你沒有主打產品,靠投機取巧、瞞天撒網式的方式來賺錢,消費者是記不住你的。
農產品的電商化應該怎麼走?
這個問題根據我的經驗:
首先解決渠道的問題,這個又可以細分為兩個方面:
2、活躍的商家,光靠平臺的扶持是不夠的,需要我們這些基層的小電商企業、個人去開網店,活躍農產品的銷售!
然後就是產品質量的問題,這個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以及產品的規格,比如說當地的氣候,土壤能生產出什麼樣優質的農副產品,能給電商們一個充足優質的貨源!
最後就是政府的政策鼓勵和支援!讓農村小自媒體們更容易變現,小商家以及個人網店無後顧之憂!活躍市場!
-
4 # 正午之光
實現農業品牌的銷售,第一,要大力宣傳。不宣傳,農業品牌就不能被人們知曉。只有宣傳到位,人們認可接受,農業品牌才有銷路。第二,一定要保證農業品牌的質量過硬,名副其實。農業科技指導和推廣要跟上。第三,要主動推介。利用招商會,品牌推介會,各類廣告等,廣為推介,促進銷售。要記住,在全媒體時代,好酒也怕巷子深。
回覆列表
農產品銷售模式多元化,是現在農產品創新營銷思路。各位可以根據農產品在全國的認知程度、消費習慣等特性,選擇以下幾種方法做產銷:
一:賣品牌優質單品
做大某一個單品,一個品牌主推一款高品質的單品賣向全國,凡是被大眾所熟知的,消費沒有障礙的,都適合做高品質單品,農產品要想把品牌做大,就要加強渠道工作。如果不做品牌,就只能拼價錢了,所以,要做網際網路傳播和銷售,就要做品牌,做出品牌後才能遠離拼價格。
像老乾媽、褚橙、溜溜梅......都是這樣的成功經典案例。
二:在城市建立農產品招牌店
養殖種植中遇到問題,可以找相關專業的書籍,或者可以找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解決。
三:農產品領域b2b
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風俗和消費習慣,可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
比如尋找餐飲公司或者食品加工廠來進行合作,形成b2b關係,為自己的食材找到出口,打通產業鏈,為企業謀取更多的成長空間。或者尋找優質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為產品開啟銷路。
四:深加工產品賣全國
食品市場競爭激烈,比傳統農業高的多,因為,農業企業想做深加工就要在品牌、產品、團隊上多花心思,在物力財力人力上做好準備。
五:農產品餐飲化
農產品在店內加工製作,現場售賣,現場體驗,這種方式在外國很常見,比如很多農場都有製作麵包、果醬的店鋪,會組織週末家庭聚會。中國也可以這樣,如果做的養殖,完全可以做食品加工,但是一定要保證食品衛生。如果可以把餐飲店的形式做大,食材原料自己能把關,會受到消費者信任和支援,企業會有更好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