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村裡都說打工好,說大學畢業也是打工沒什麼用,究竟上大學有什麼好處!

16
回覆列表
  • 1 # 細語生活美美噠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最大的區別應該在選擇性上。上了大學,選擇餘地肯定會大一些,很多沒有上大學的人幹不了的事情自己可以幹。不過人在生活過程中,一輩子都是需要學習的。也不能因為自己上了大學就停滯不前。

  • 2 # 文山

    “打工好,大學畢業也是打工沒什麼用”這句話是結果思維在綁架。

    欸,拜託,按照這個邏輯,人早晚都要死的,你現在幫人打工受氣,費個什麼勁?

    早早入土為安不挺好嗎?反正人都是要死的。

    為啥很少有人追求死亡,反而強調要過好一生?

    因為每個人都還是追求過程的。我們都會死,但是人生活過的這個過程是非常豐富的,它的吸引力遠遠大過我們最後死亡時刻得到的結局。

    所以很多人,在死亡時都會留下遺憾,說自己以前沒做好什麼,沒照顧好家人,沒均衡好時間,等等。

    人們對過程好壞的追求,遠遠高過人們對它的忽視,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反而更多的用結果思維去衡量一件事值得有否。

    說到這,你也就明白了。讀完大學打工和直接打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經歷過繁花似錦的人,和一個枯坐枯井的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樣。雖然我們最後都是在幫人打工,但是人生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景。

    曾經的北大屠夫陸步軒,受盡所有人的嘲笑。“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是眾多媒體調侃他寫出來的。

    要說同樣是幹屠夫,讀北大的和沒文化的,幹起來有什麼區別麼?費勁考北大幹啥?

    陸步軒失魂落魄i的時候也這麼想。

    但如今賣豬肉年收入18個億的陸步軒早就不這麼想了,因為現在他所做的一切,全靠他當初考上了北大。

    有北大的招牌和幫助,他才能走進全國視野,北大屠夫這個名頭才會這麼響。可以說沒有北大作為基座,陸步軒才真正的和每個同是屠夫的人一樣。

    世間最弔詭的是,那些令他受盡嘲笑的,最後卻成就了他,這是不上大學的人,不曾有過的待遇。

    這也說明了,讀過大學的人和不讀大學的人,雖然同為打工,但是那些經歷過繁花似錦的人,更能捕捉到機會,更容易得到優質資源的幫助。

    換句話說,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有儘可能多的選擇,而最怕的就是我沒得選。

    所以,別信那些邏輯綁架的話啦,當你有能力上大學的時候,就儘量去吧,它能不能讓你的人生開掛不知道,能讓你的人生多一些選擇就已經足夠。

  • 3 # Hey壹只加菲

    許多人都說“上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我想說的是,上大學與不上大學確實存在一定差距,接受過高等教育,受過大學氛圍渲染的大學生在某些程度上優秀於普通學生。

    大學的設立便是讓廣大學子擁有進入社會的腳踏板,是讓我們早一步接觸到社會的重要場所。

    而打工,說白了,大家接受義務教育,在未來幾十年,我們會一直出於打工打拼的狀態,多數普通人都是打工的人,所以打工早晚並不重要。

    我目前大二,通過實習機會了解到不少職業要求,也有許多職業規劃。我有一個沒上大學的同學,她反而顯得迷茫,並沒有所謂的目標,說句俗氣的話,她只是掙到了錢,而對於未來的規劃,仍然不知所措。

    大學也分為三六九等,如果上了高等大學,所受的教育,接觸的人才,所見的視野都會有所不同,這肯定比不上大學優秀的多;但如果上了普通大學,就需要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付出越多,回報越大,上帝永遠不會委屈每一個努力的人。

    但相反的是,如果選擇了低端大學,所花費的金錢和時間將與所得不成正比,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現實,每個人的起跑點不同,未來所選擇的生活也會有所不同。

    對於是否上學這一問題,應思慮過後再做打算,首先要有目標,明確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怎麼做,不要只是聽他人之言,也要對自己有所交待,避免後悔當初的決定。

    綜上所述,本人的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應該上大學。可以作為步入社會之前的緩衝,也可以為自己的未來做些十足打算,一定要對自己負責,人生短暫,請慎重決定。

  • 4 # 半命名

    為什麼建議讀大學

    前段時間北大教授談了大學的意義,提到“畢業前,一個學生是在校園裡生活,畢業後,校園在這個學生身上生活。”大學不僅僅是一所讓你進行專業學習的學校,更是讓一個人從幼稚邁向成熟的一道橋樑,今天我就以我自己為例向各位闡明為什麼建議大家去上大學。

    1

    還記得剛剛到底學校宿舍樓門口的那一天,“家長止步”的牌子赫然掛在門外,儘管走進去後有新同學新室友的幫助,但是從進入這扇門的一剎那,我明白了:今後學校發生的所有事都要靠自己了。

    我相信很多人早就經歷了獨立的生活,中學時代住寄宿學校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大學與中學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學是小事自己做,大事找父母。而大學中無論大事小情都需要自己去處理。無論是生病去看醫生,還是與同學關係不好導致的矛盾衝突等等,需要我們獨立地去應對這些,更需要我們獨立地去解決這些。在這樣的環境裡,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總會得到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減輕了自己對於父母的依賴感,轉而培養了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

    2

    在進入大學之前,我一直認為大學再怎麼不一樣也是一所學校,第一任務肯定是學業,把第一任務完成好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但是第一學期結束排名的時候才發現在綜測中其他專案也有很大的權重,這就要求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去全方位的發展自己。

    第二學期我開始有了意識,儘管感興趣的不多,但好在總有一些新的事物能讓我去探索。因為所學專業為工科,所以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與本專業有關的技能大賽。另外,我有寫作的興趣,也積極在學校的報紙上投稿。而這些是我之前從思考過的,因為自小學時代伊始,對於這類“全面發展”的東西老師都是嗤之以鼻,而這樣的思維慣性也很容易導致我們忽略了發展的機會。但是如今的時代要求人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與能力,需要更加的全能型人才,而在大學裡,有足夠的資源去讓你獲得和鍛鍊自己所需要的能力,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總能遇到在某一方面有足夠知識儲備的人。

    3

    大三開始,輔導員就讓我們自己思考將來要走什麼路,無論是就業、考研、考公或者創業,希望我們去想想這個問題,因為很快我們就要走上社會了,而我在那時也意識到,所謂的讓我們思考,更多的是讓我們做出選擇。

    主動做出選擇,並且要獨自承擔選擇的後果,因為大學時代不再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選擇的優劣,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標與評判標準。沒有人會告訴我們這個選擇的後果會是什麼,只有選擇的人自己去經歷才能獲得。沒有完美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取捨。只有在這種怎麼選擇都覺得是正確的情況下,才會看清我們自己看重的是什麼。

    4

    前幾天跟父母開視訊聊天,他們提到村裡的一位比我大半年的朋友那天結婚了,說著還向我展示了去隨份子收到的喜糖,另外還提到還有一位看好了日子,估計我回家還能趕得上。最後媽媽說道“他們結了婚就是大人了,就要學會過日子了”,這一句話給我很大的衝擊,饒是我已經大學畢業開始了碩士生活,我的父母依然把我看作是小孩子。

    其實仔細一想,他們說得沒錯,我還沒有走出被父母護佑的圈子,沒有經歷生活的洗禮,所以距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一段距離,同樣的,人生階段也因為需要在大學裡度過而相應的向後延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大學就是讓我在不成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相反,大學生活給我打開了新的視野,瞭解到了這個世界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給予了自我思考的空間。

    5

    因為我不需要去考慮生活的壓力,同時在學校的生活成本也不是十分高昂,所以我獲得了足夠的空間去思考我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個世界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可能不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但是這是塑造世界觀的最有效的方式。

    在中學時代我們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便走向社會也無法在整體上感受這個世界,而在大學裡,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資源去思考、理解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世界發展的趨勢是什麼等等,這些能給我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引與參考,儘管有些時候我們看不透變幻無常的社會表象,但是總能在我們心裡引起足夠的漣漪。

    6

    我沒有否認社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提前走向社會可以讓我們理解到生活的艱辛,所以大學裡也會給安排社會實踐,以此來讓我們更加珍惜學校的學習環境。我也同樣贊同社會有社會的規則,提前接觸到這些規則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社會相比大學更加的雲詭波譎,之所以說大學給我們成長的空間是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校園與社會的一個緩衝帶,在這個緩衝帶中逐漸成長,獲得足夠的本領,才會在進入社會時變得遊刃有餘。當然,如果一個人學習能力強,那麼無論他讀不讀大學,都會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 5 # 桑月半

    上大學與不上大學根本沒關係。同事的學歷都比我低,但是待遇都比我好,有一種學歷叫做函授,也就是花錢買的假學歷,但是在我現在的行業基本都承認,所以上大學跟不上沒有任何區別。甚至不上大學比上大學還要牛逼!工作經歷和學歷是分開的,所以繼續深造的時候上大學的人是吃虧的!

  • 6 # 壹史記

    上大學並不單單只是為了學習知識,還能讓自己的目光看的更遠

    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獲得專業技能,使自己在將來能夠找到一份更好地工作。但除此之外上大學還能夠讓一個人的目光變得更加廣泛。我們在上大學期間,會接觸到很多人,會遇到很多事,這些人和事就構成了我們很大部分的大學生活,讓我們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

    在大學裡,我們能接觸到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瞭解各地的風俗文化,而且我們在大學裡也能通過專業性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更加適合未來的職業。

    那些不上大學的,就失去了一段最美好的階段。他們認為打工能夠掙點錢,就放棄了學業,為了蠅頭小利放棄了大好未來,他們的人生也會受到很多影響。我們平常能夠看到,一些上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站在一起,他們所顯示出了氣質是不同的。這種氣質不是通過錢能夠買的,而是一個人在一個優秀的環境裡受到長久的薰陶所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心語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進入大學,去體會大學時光的美好,去感受來自象牙塔的呼喚,那裡不僅能夠讓你獲得專業知識,還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 7 # 微知秀

    兩者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就像我身邊的人一樣,雖然我不是很優秀,但是和我同齡的人相比。每一個的生活就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初中同學現在已經有兩個孩子了,高中同學也有兩個孩子了,如今的我還是單身一枚。

    學歷要是不重要,為何有那麼多人要去考研,考博士。當你的身份地位到達一定階段的時候,你的認知,你周圍的人,你的交際圈也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環境能改變一個人,也能影響一個人。

    當你去面試的時候,同一個崗位,如果一個專科和一個本科,你說會選擇誰?毫無疑問肯定會選擇本科。就像現在考公務員一樣,都是專科及以上的學歷。

    但是有的人又會說,本科又怎麼樣?我一年做生意的錢,可以當你兩年的收入還不止。

    這個其實沒有絕對的對於做,只是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罷了。

    就像有的人說大海很美,你卻說大海會淹死人。

    學識淵博的人,對待問題的時候,與處理方式是有很大的區別。

    如果你的條件允許,有更多時間去學習的話,我覺得你也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去學習。

    短暫的學習,雖然不能讓你收貨什麼,但是長時間的堅持,定會開拓你的眼見。

    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子,那麼你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

  • 8 # 北京地鐵7點半

    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都會給出不同的回答,個人(211本科,985碩士)覺得當然該上。

    人的一生很短,其實是由幾件重要的選擇決定。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18歲(甚至22歲)之前的選擇都由父母決定,而上不上大學是自己可以參與選擇,甚至決定的事,要好好想想。一旦做出選擇,必須承擔責任。該不該上學其實可以理解為上大學有沒有價值。對於價值的標準可能主要包括:

    1自我認識,找到興趣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2豐富知識

    3朋友與愛情

    對於第一點(最重要的一點),如果18歲的你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自我認知,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願意過怎樣的生活,覺得上大學耽誤時間,沒意思,當然可以選擇不去,直接工作也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罷,都可以,只要能夠承擔相應的責任就行。

    但是,上面那種人應該很少。如果你會問該不該上大學這類問題,便說明你現在比較迷茫。

    大學是一個步入社會前的過渡期。當你還沒有準備好便直接踏入社會,會非常冒險。

    大學四年,不一定能夠找到自我,但是對找到自我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此時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嘗試不一樣的東西,老師、同學、書籍,各個專業、社團、協會都集中彙集在一起,而且成本相對於直接步入社會很低,更有助於你找到自己的興趣,完善自我品格。

    第二點,知識的儲備。基於上述的種種資源,以及獲取資源的低成本性,大學是獲取知識的寶地。理想狀態下,你可以學到很多。可是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上了大學的人反而認為白讀了,什麼也沒學會,不如不上。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有些無良野雞大學自身的培養體制問題,另一方面,或許是個人的原因。對於大學的培養體制,我們很難改變,更多地只能從自身出發,有意識的去學習,而不是整天躺著宿舍,浪費時光。

    第三點,朋友與愛情。這一點,大學期間能不能結識知心朋友或者談戀愛,這個都不一定,但一定的是會對你未來交友和戀愛產生影響。這個影響相對於步入社會而已,大部分是正面的。因為大學裡的人相對要單純許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社會中,魚龍混雜,利益兩字很難規避,而大學普遍單純許多。

    自我的認知,知識的儲備,朋友與愛情,從這些這角度看,大學當然該讀。然而,不管怎樣,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如果你做出的選擇和別人不一樣,也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好自己就行。

  • 9 # 飯大爹

    上不上大學在傳統觀念裡看來,就是工作的區別。可能上了大學畢業之後的工作相對體面,不上大學除非家裡有繼承產業,否則就只能做一些底層工作。

    仔細想想以前的朋友,用小市井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來自小地方,有時候覺得自己身上也有)不高不低的學歷,二十不到的年紀,嘴巴里談著柴米油鹽。大學裡的朋友,討論某些活動,兼職,做方案。接觸的東西不一樣,對人的影響也不同。

    我之前看過一句話,你在一個小地方,做什麼都會成為一個怪人,女孩子夏天穿的少,染頭,女生結婚晚,結了婚不生孩子,女生喜歡女生,男生喜歡男生,這些在別人眼裡都是怪人。我覺得大學要選擇在大城市,大城市對人的包容性更大,你可以成為真正的你自己,說的更真實一點,大城市裡的人都在努力讓自己生活的更好,沒空關心你什麼樣。

    如果你是女孩子,家庭一般,在一個小地方,沒考上大學,仔細想想接下來是什麼樣的。你現在19歲,通過一點人際關係去做一份悠閒但對自己沒什麼實際用處的工作,每個月兩三千。再過三四年,就會陸續有人上門提親(不一定),結婚生子,家庭主婦,把一輩子傾注在家庭上。這是你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是男孩子,社會對男孩子的期望這麼大,你需要養家餬口,買房買車供孩子上學,你一個高中文憑的人,只能做些體力勞動,同樣是不高的工資,就這麼朝五晚九。

    當然了,富二代都可以當我open yellow gun

  • 10 # 一文幾值

    我不知道在別的公司有何區別,但在我們公司區別大的驚人。我從事的是科技製造業,所有員工在入職的時候會根據學歷劃分資位,類別由員一、二、三,接著是師一、二、三……,高中學歷及以下者只能從員一開始,進階之路是必須每年績效考核為優,即使如此,兩年才能升一級。這也是很多員工做了很多年還在最低一級徘徊的原因,績效考核打優的指標是從上百人中才能產生一個。而應屆大專畢業生入職時資位直接為師一,本科生為師二,985之類師三起步,這就是我們公司招收新員工的評判標準。工資與獎金每隔一檔,差距相當之大,有時候閒得無聊,也會與同事私下算過一筆賬。以大專生為例,大學四年,假如每年的花費在三萬元左右,共計十二萬,一旦步入職場,假如和一個高中畢業生同時入職,五年之內,大專生除了在此期間的收入與高中畢業生持平外,多得的收入還能把上學的花費全部彌補,但之後的所掙所得與後者完全不在一個量級,這就是我們公司的現實。同樣的年紀,因學歷不一,劃分的職位不同,晉升渠道也是天壤之別,因為一張文憑,職場起步差距太過懸殊,至於以後的造化,各憑本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填滿水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