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並蒂

    首先,說說戚繼光晚年有多慘:萬曆十年,給事中張鼎思上湊皇帝,將戚繼光從經營多年的薊遼調往廣東;三年後,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萬曆皇帝因此而罷免了戚繼光,御史傅光宅看不下去,上書為戚繼光辯解,結果被奪了俸祿。歸鄉在家的戚繼光生活十分赤貧,一度連吃藥的錢都沒有。萬曆十五年,戚繼光因病去世,去世之時竟無人為津,直到兩年後長子戚祚國到京師請求卹典,廷才下詔祭葬。

    其次,說說戚繼光為什麼會落如此下場: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戚繼光的人生軌跡與胡宗憲的人生軌跡其實很類似,都是盛極一時而後突然敗落。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境況,就是因為他們的“盛極一時”貼有非常明顯的黨派標籤,胡宗憲的背後是嚴嵩,而戚繼光的背後是張居正。

    當年張居正把戚繼光調到薊遼時,為了讓他能夠放開手腳打造薊遼防線,他不僅特許戚繼光可以不受薊遼一帶的文官節制,而且將所有與戚繼光不對付的薊遼將軍全部調離薊遼,這讓戚繼光幾乎站在了所有官員的對立面。

    張居正在的時候還好,畢竟只要有張居正支援,其他人就算是“敢怒”也“不敢言”,他們可以不怕戚繼光,但卻不能忽視張居正的存在。

    然而張居正倒臺了,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被壓制了許久的官場就會迅速反彈,張居正不在了,他們的矛頭只能對準戚繼光了,畢竟從外界看來,戚繼光是張居正的絕對死黨。

    最可怕的是,連萬曆皇帝也是這麼認為。一些本來有些搖擺的官員,看到萬曆皇帝也是這個態度,於是也就加入了打擊戚繼光的行列。

    這種情況,戚繼光是不可能得到善終的。

  • 2 # 朝文社

    身為一位明朝中後期“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的傳奇名將,大明戰神戚繼光人生的悽慘落幕,是從萬曆十一年(1583)開始。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距戚繼光的“老上級”張居正去世剛過半年,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活劇正在“醞釀”。身為薊鎮總兵的戚繼光就率先躺槍,在莫名其妙捱了一連串罵後,被平調成了廣東總兵。

    鎮守薊鎮十六年,書寫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傳奇的他,就這樣帶著萬般無奈離開。他離去的那天,薊鎮的市民罷市,男女老幼們流著眼淚出來道別。目睹此情景的明朝邊塞詩人陳弟一聲愴然嘆息:“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老少爺們齊抹淚,依然留不住這位大英雄。

    但這悽然的一幕,卻是一代名將戚繼光,淒涼晚年的開始:“平調”廣東七個月後,戚繼光的胞弟戚繼美(貴州總兵)就被莫名其妙免職。他在廣東總兵任上,也是受盡了排擠,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幹看著一群文官蛀蟲成日“革火兵”“吃空額”,以至於“粵狀有不忍形於言語間者”。深知自己處境的戚繼光,也只能埋頭整理自己的心血書稿。甚至為了避禍,還把自己《止止堂集》裡的詩文大段刪去,是為明代文化的一大憾事。

    縱是如此,他到底還沒“躲”過又一輪清算,萬曆十二年(1584)終於被免掉了廣東總兵的職務,黯然回到了蓬萊家鄉。身為一位“四提將印”的重量級總兵,歸家的他竟是一貧如洗。畢生的積蓄在捐出來修葺蓬萊閣後,竟“野無成田,囊無宿鏹,惟集書數千卷而以”。征戰半生,戰功卓著,晚年就窮得只剩一屋書。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貧病交加的戚繼光,竟一度連看病抓藥的錢都拿不出,直到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588年1月17日),隨著“雞三號,將星隕矣”,突然發病過世,享年五十九歲。

    而在他人生最後的歲月裡,明王朝對他的態度,更是刻薄到底。萬曆十五年九月時,忍夠了明朝國防廢弛的河南道御史傅光宅,疾呼重新啟用戚繼光。誰知剛“疾呼”了沒幾天,就被明王朝罰了兩個月俸。戚繼光去世兩年後,明王朝才允許“祭葬”,戚繼光去世快三十年後,明王朝才給了他諡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戚繼光”這三個字,就是個叫大明君臣諱莫如深的名字。

    不過,對這“刻薄”遭遇,晚年歸家的戚繼光不但早有心理準備,而且很知足。以他自己的話說:“回首視之,或臨鋒鏑,或逢水火,或督我愆,,或忤當權,或為掛藉,或蹈嫌疑,實數濱於死地而邀天幸以全其生也。”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出生入死大半輩子的軍人,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沒有死在奸臣的構陷裡,能夠平平安安回家度晚年,已經是“邀天幸”了。

    表現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戚繼光與張居正的特殊關係。在明朝改革家張居正大刀闊斧“江陵柄政”的年月裡,戚繼光就是他最得力的臂膀。他們倆人的關係,正如史學家談遷的評價:“江陵(張居正)自重將軍耳”,完全是英雄之間的相惜。但張居正對其十多年如一日的鼎力支援,早就惹夠了紅眼病。張居正去世沒多久,誣陷就鋪天蓋地襲來,甚至還有文人捕風捉影,編出了“戚繼光給張居正送海狗鞭”的荒唐段子,各種潑髒水。

    當然,送沒送海狗鞭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時萬曆皇帝眼裡,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於是接下來的一場場悲劇,也就不可避免。如果不是戚繼光夠謹慎,恐怕“歸家度晚年”都不可得。

    但縱是有這樣傑出的功業,如此強大的“戚家軍”,在滿朝文武眼裡,依然是不受歡迎的異類:這樣一個武將執掌了國家精銳,大明朝“以文制武”的傳統往哪裡擺?如此精良的軍隊放在薊州,年年得花多少錢,不打仗豈不是白花錢?你戚繼光把錢糧都花在裝備訓練上,大家還怎麼吃空餉扣軍糧?一個戚繼光在,斷了多少人的“好處”?

    這樣的廢柴部隊,又如何能打得了仗?於是晚明年間,無論抗清還是平定農民軍,各級文武官員的“乳酪”越撈越多,明王朝的仗,也就越打越糟,直到在內外交困裡,墜入滅亡的深淵。

    更值得諷刺的是,從萬曆晚期開始,大明的政壇名流們,踩了無數遍戚繼光,可明亡清興後,戚繼光留下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心血鉅著,卻成了清朝人眼裡的寶,更被曾國藩等近代精英們奉為寶典。赫赫有名的“湘軍”等近代軍隊,恰恰是從戚繼光的軍事思想裡脫胎。此情此景更可以證明,大明,錯過了一個怎樣傑出的軍人。

  • 3 # 雪上長留馬行處

    戚繼光(1528——1588)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他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為害多年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他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戚繼光不僅是個著名將領,還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和兵器家,他寫下了18卷本的《紀效新書》和14卷本的《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在長城上修築的防禦工事,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4 # 劇透歷史

    “美人遲暮,英雄暮年”都是讓人極為感傷的事情。戚繼光的晚年不只感傷,還悽慘。政治上沒了前途,家庭中沒了妻子,重病纏身,孤獨而亡。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結局?

    只能說戚繼光的一生成也張居正,敗也張居正。

    若論中國古代名將,戚繼光絕對名列其中。他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撰寫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在古代軍事學上具有重要地位。

    而他在金華、義烏等地組建的戚家軍更是名揚四海,獨創的鴛鴦陣法,在抗擊倭寇時百戰百勝,曾創下殲滅倭寇千人己方卻無一人傷亡的驚人戰績。

    那時的戚繼光,轉戰於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各地,令倭寇聞風喪膽!自元代到明朝200多年的東南沿海倭患,正是在戚繼光手裡,才得到了最後的終結。

    而戚繼光,也因此成為了讓後世敬仰的抗倭英雄。

    平定東南倭患後,戚繼光轉而被調往北方長城的薊門,防禦蒙古的侵襲。針對北方遊牧擅長騎兵作戰、快速機動的特點,他建立了“車營”牽制騎兵。

    所謂“車營”,是指由4名士兵推一輛戰車,車裡放著拒馬欄和火器,對陣時以戰車結成方陣阻擋敵方步騎,先用火器遠攻,再派步兵用拒馬欄列於陣前,在戰車方陣的掩護下以長槍刺殺敵人,最後是騎兵上前衝殺收割人頭。

    這是一個典型的防禦型陣法,雖然不合適靈活度很高的長途奔襲,但卻能以有限的兵力,形成了一個“移動的堡壘”。

    蒙古騎兵之所以難對付,說到根上是他們的行動飄忽不定,時常聚合在一處攻擊明軍薄弱的環節。明朝雖然十分重視長城防禦工事的修建,但這麼一條長達萬里的長城,時不時要根據蒙古人的攻擊點來調整兵力集結地,顯得十分被動和疲於奔命。

    而戚繼光專門針對蒙古騎兵飄忽不定的劫掠活動,就是利用“火器遠射、步兵防守、騎兵反擊”等全方位的戰鬥模式,用武器優勢彌補了長城防線兵力的分散。

    這樣一來,即便明軍來不及集結,也能憑藉“車營”拖住蒙古騎兵,為援軍的到來爭取寶貴的時間,甚至僅憑一己之力,讓蒙古人突破不了邊塞外圍的防線。

    可以說明朝的“南倭北虜”兩大患,戚繼光都打過,還打出了很好的成績和名聲,足見他作戰藝術的高超。

    通過以上描述,大家是否覺得戚繼光就是那種典型的古代武將,一心撲在軍事上,對政治卻不大精通?

    如果真這樣想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戚繼光一點也不“典型”,他根本不是大家想像中武將的那種死板形象。上了戰場他驍勇無比,下了戰場他十分圓滑,深詣為官之道,早早地就抱上了張居正的大腿。

    那時候還是嘉靖年間,張居正別說當大明首輔,都還沒入閣呢。戚繼光這麼早就和他拉上了關係,說明他看人的政治眼光也是賊準。

    隨著張居正步步高昇飛黃騰達,戚繼光的仕途也走得很穩。

    要是沒有張居正的支援,他也許逃不過朝中的黨派鬥爭,無論南下抗倭還是北上守邊,都沒那麼順暢。

    但是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翻臉不認人,清算起了張氏家族。政敵們看出風向,開始攻擊他的門人子弟。

    而戚繼光就被看作了張居正的黨羽,被大臣們一再彈劾,先從北方調往廣東,後遭到罷免,只得黯然回鄉。他的弟弟戚繼美也受牽連被罷免,沒多久就病死了。

    這就是明朝黨爭的可怕之處了,對人不對事,哪怕事情是正確的,只要是對頭做出來的,那也要堅決否定。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戚繼光的原配正妻王氏,拋棄他跑回孃家,並捲走了所有財產。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戚繼光和王氏剛結婚時,兩人感情很深。戚繼光對夫人是又敬又愛,甚至傳出了“請夫人閱兵”這種懼內的笑話。

    但王氏所生的幾個孩子都夭折了,戚繼光就瞞著她納了3個小妾,生下5個孩子。

    王氏性情激烈,知道後差點提刀殺了戚繼光,可在他的一再哭求下才鬆了口,把次子戚安國記在她名下,由她精心教養,養著養著就有了母子之情。

    可是不料,戚安國沒多久也夭折了!

    親生孩子和抱來的庶子都沒養活,王氏深受打擊,精神上倍受折磨,似乎有了失常的跡象,再也不想留在戚家這個傷心地,於是就收拾包袱回孃家了。或許是出於對戚繼光的埋怨,王氏走時還捲走了大部分財產。

    淒涼無比戚繼光,就這樣過了三年,60歲時病死。

    總的說來,戚繼光晚年的淒涼,是因為他和張居正的關係過於緊密。明朝黨爭,從來沒有常勝將軍,戚繼光享受了張居正帶來的好處,也難免要承受他帶來的牽連。

  • 5 # 史研

    光是戚繼光過得非常的慘,就連他手底下的戚家軍可謂是蕩然無存,最後還是被朝廷給消滅了,本來是英雄一世,在明朝之中可謂是響噹噹的一支部隊,但是因為歷史的發展,權力的變遷,最終他們成為了權力犧牲的代價。

    戚繼光能夠過得這麼厲害,並且是小米,倭寇在歷史上留下非常大的名聲,是很多人崇拜的民族英雄,但是他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光是憑藉著自己強大本事,最重要的是他有著自己的靠山,那就是明代最厲害的大臣就是張居正,所以他才能夠這麼厲害下來。

    說實話這個嘉靖並不怎麼厲害,自己一生之中都是在吃喝玩樂,甚至有幾十年都沒有上過早朝,很多人都說明朝毀滅在他的手裡,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戚繼光這件事情。

    而他手底下那支長勝部隊,他們戚家軍朝廷是對他們不放心的,尤其是他們能夠打這麼大的仗,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殺死敵人,並且獲得很大的財寶,這個可是朝廷不允許的,在脫離了戚繼光的掌握之下,他們有些人變得胡作非為起來,皇帝沒有辦法,最終是派一些官員消滅了這隻部隊。

    正所謂是樹倒猢猻散,飛鳥盡,良弓藏,歷史的發展正是這樣的結局,現在呢,我們站在後來角度能夠看到很多事情,原因就是事物總是會從強大變成衰弱的。

  • 6 # 圍爐談史

    都別搶,我來答。

    戚繼光是抗倭英雄,對明代是有大貢獻的。但戚繼光晚年的生活十分悲涼,不僅被彈劾罷免,而且原配夫人還跑了,最後落得個無錢治病,在孤獨中病逝的結局。

    戚繼光的悽慘生活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朝政大權悉決於張居正,這個時候的萬曆皇帝也插不上什麼話,主要任務就是讀書。而且這時候萬曆皇帝還小,為了保證政治穩定,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對張居正很是倚重。

    所以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十分尊敬,只稱他為張先生,此外張居正又得到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援,可以說這兩方面的原因讓張居正得以順利改革。

    但是大權獨攬的張居正在日後卻引起萬曆皇帝的不滿,這是一種很微妙的變化,萬曆皇帝為了消除張居正的影響,樹立自己的君臨天下的威嚴,因此拿張居正來祭刀了。

    而戚繼光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邊防將軍,在戚繼光的努力下,困擾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擾邊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朝廷一看戚繼光乾的不錯,又把他調到遼東繼續發光發熱。

    但是張居正一死,隨著朝廷對張居正展開清算行動,被視為張黨一員的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張居正剛剛去世的這一年,戚繼光立馬就被視為眼中釘彈劾,說他不適合在北方。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戚繼光被調動了廣東。回到廣東待了三年的戚繼光後來又被彈劾,因為戚家軍還在,這對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來說依然是個威脅,而且這時候的戚繼光又生了病。

    因此戚繼光又被彈劾,於是被罷官。戚繼光於是便回了自己老家蓬萊,當時他的弟弟戚繼美也被罷免,戚繼光有幾年沒有看見他了,想著回去和自己的弟弟團聚一下,晚年也算聊以慰藉。

    但等他回到老家後,卻得知弟弟和弟媳已經相繼病逝了。因為他們的兒子病逝,兩人相繼受到打擊,最終雙雙染病逝世。

    這讓戚繼光十分傷心,早年戚繼光自己也沒有後代,他的妻子王氏一直沒法生下孩子。所以戚繼光曾經納過三個妾,戚繼光的老婆王氏是一個性格很彪悍的女人。

    最後戚繼光好歹是軟硬兼施,好言相勸,這才讓王氏接受自己納妾的事情。但條件是要過繼一個孩子給自己,這個孩子就是戚安國。

    由於一直沒有孩子,所以王氏對戚安國照顧的很好,很是上心,可後來戚安國卻染病去世,這對王氏打擊很大,說她從此性情大變。

    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戚繼光的關係變得更加糟糕,兩人時常大吵,王氏心中很痛苦,只能把怨氣撒在戚繼光身上。

    於是在孩子夭折後,就離開戚繼光回了孃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在經歷喪弟之痛後,戚繼光又接連遭遇喪子和妻子離去的痛苦,身體由此變得更加糟糕。在最後這幾年他生活的很不好,幾個小妾也相繼離他而去。

    最後,這位曾經威震東南的抗倭英雄在無限的孤獨中悽慘去世。

  • 7 # 文史墨客

    一、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

    而這些難纏的倭寇在帶來破壞的同時,卻使得戚繼光大顯身手,大展才華,為了應對倭寇,戚繼光先是解決了兵員的問題,就近從義烏招兵,那裡的男子好鬥有勇;單兵打不過那些日本浪人,戚繼光就發明了鴛鴦陣,或12人一組、或5人、7人甚至3人一組,此陣攻防兼備,是坦克設計理念的鼻祖;為了解決兵器問題,他還研製出了狼筅這種空前絕後的武器,又仿造武士刀設計了戚氏軍刀,不僅如此,他的鴛鴦陣中還運用了火器,這些經典可在《最後的倭寇》、《蕩寇風雲》中都有體現。

    請看戰績: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不計其數,己方犧牲3人。白水洋戰鬥: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己方犧牲3人。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己方犧牲13人。牛田之戰:擊潰上萬倭寇,斬首688顆,己方無陣亡。林墩之戰:倭寇死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己方犧牲90人。清葛塘之: 殺倭寇300多名,斬首150多顆,己方犧牲20人。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己方犧牲16人。仙遊之戰:擊潰萬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人,斬首498顆,生擒1名,己方犧牲24人。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無陣亡。蔡陂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己方犧牲31人。

    其實,戚繼光的貢獻還不僅僅在抗倭方面,後來他又被調至北方,修建長城,獨創性的設計了空心敵臺。並且,戚繼光建立的戚家軍即便在他死後,仍舊為大明疆域穩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渾河之戰中,以3000人的兵力,和萬餘川軍聯合打的努爾哈赤寸步難行,損失慘重。

    二、晚年落魄,貧病交加

    戚繼光也是“四提將印,佩玉三十餘年”,作為一名武將,已經是飛黃騰達了,絕對要比他世襲的職位高出許多,要知道在以文抑武的時代,能夠像戚繼光這樣在當時如魚得水,死後名垂青史的武將也是屈指可數的。然而,戚繼光的隕落,幾乎是剎那間的事情,從他被排擠到他去世,也就經過了短短四年的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關注戚繼光首次受到實質性打擊的時間節點了,正式張居正死後的第二年。這裡還必須要提一下戚繼光和張居正之間的關係。戚繼光、岳飛同為民族英雄,但是他們在對待國內政府的態度上卻截然不同,他們都有能力、都有氣節,但是戚繼光的氣節只是對待敵人,而沒有拿過來應對官僚文化,岳飛的氣節不僅僅是對於異族,就是對於朝中官僚,他也是一樣正義凌然,這就使得戚繼光和岳飛在官場上的發展出現了不同(當然還有其他眾多因素導致了岳飛被暗害)。

    戚繼光深知朝中無人難做官的道理,而張居正也需要一個得力的助手,他倆的關係甚為密切,戚繼光也向張居正進行了大量的賄賂,不過,不能以此完全否定這兩位人物,因為當時的土壤就是那樣,包括另外一名抗倭名將俞大猷同樣在朝中有後臺,否則他也不會數次有驚無險。張居正一死,便是萬曆對張居正的清算,而這種清算,是對張居正的全盤否定,包括他的政策、他的人事安排,更何況,一個人的平步青雲,自然會佔了別人的機會,也導致了戚繼光也樹敵不少。所以,這個時候,無論張居正的政敵還是戚繼光的政敵,有了萬曆的大方向,自然一參便準,所以,張居正的死亡,同時也是戚繼光仕途末日的到來。

  • 8 # 楊角風發作

    說起明代最強的步兵部隊,非戚家軍莫屬,從浙江到福建,從抗倭到守備薊門,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其靈魂人物戚繼光無疑是戚家軍的靈魂人物,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無論是誰,戚繼光也不例外,他在戰場上為國效力,理應獲得安逸的晚年生活,事實則並非如此。

    戚繼光罷官後,沒有了之前的權勢,只能回家休養,而此時他的結髮妻子王氏,卻拋棄了年老的戚繼光。王氏原本和戚繼光感情很好,但無法為戚繼光生下子嗣,戚繼光一氣之下娶了幾房小妾,這一舉動激怒了王氏夫人。

    之後,戚繼光和王氏破鏡重圓,並把次子過繼給了王氏撫養,奈何天公不作美,不久次子戚安過不幸夭折。王氏夫人心如死灰,和戚繼光感情徹底破裂,拋下戚繼光獨自離開,而且把家中餘財也一併帶走了。

    這對戚繼光打擊很大,況且身染重病,甚至最後連抓藥的錢都沒了,窮苦潦倒的戚繼光就這樣病逝在家中。雖說戚繼光晚年比較不幸,但對比明代眾多被陷害、被冤殺的功臣,戚繼光也算是幸運,他從權力核心跌落,還能保住性命,也是不易了,那麼為何戚繼光晚年如此悲慘?

    更重要的是他娶了王氏,王氏是“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當時的王棟是總兵,也是當時戚繼光的頂頭上司。有老丈人撐著,戚繼光才有施展手腳的舞臺。而且他的老婆王氏是能文能武,戚繼光都不一定能打過她,所以也留下了戚繼光怕老婆的傳說。

    在抗擊倭寇的戰役中,戚繼光主要依靠的是自身軍事才能,和圓滑的處事技巧,除了老丈人支援以外,當然也少不了張居正的舉薦。嘉靖年間,張居正羽翼未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支援戚繼光。

    到了隆慶年間,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進一步密切,戚繼光得到進一步重用,和譚倫一同防守薊遼重鎮。

    史料記載:

    “部議獨用繼光,乃召為神機營副將。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兵三萬,徵浙兵三千,請專屬繼光訓練。帝可之。”

    此時大多數人都已清楚,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張居正已經是內閣成員,位高權重,兩人書信來往頻繁,關係更為密切。

    在戚繼光的統領下,薊門的外敵得以平定,加上李成樑守衛遼東,有優秀的將領守衛邊疆,張居正的權勢一度達到頂點。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權傾一時,戚繼光也是混得風生水起,薊州總兵戚繼光的上下級,都可以在“便宜行事”下被張居正隨時調換。

    這樣就可以確保戚繼光充分發揮其軍事才能,況且戚繼光人緣也很好,也沒有人敢找他的麻煩。而隨著張居正改革的進行,其樹敵也越來越多,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滿朝文武也都知道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係。

    史料記載:

    “雖夜中開門遞進。”

    凡是碰到戚繼光的書信,哪怕是夜裡送來的,張居正都要命人直接送進來,可見兩人的關係有多麼密切。張居正和戚繼光是君子之交,他們共同的目的是報國為民,但他們的敵人卻不一定這麼想。

    張居正去世後,滿朝彈劾他的奏摺到處飛,在萬曆皇帝的授意下,張居正家中被炒,兒子被逼自殺,家屬流放,連棺槨都差點被毀。

    “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

    萬曆皇帝廢掉張居正是為了拿回皇權,那麼眾所周知的張居正黨羽,也必定會遭殃。戚繼光是張居正的左膀右臂,張居正支援戚繼光也長達十六年之久。於是彈劾戚繼光的奏摺也放到了萬曆皇帝的桌案之上。

    聰明的戚繼光也必定意料到了,人走必定茶涼,沒有了樹蔭,戚繼光這官也就當到頭了。只不過戚繼光戰功赫赫,在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幾乎毫無瑕疵,那些彈劾戚繼光的人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許因為其是民族英雄,放過了戚繼光一馬。

    另外,萬曆皇帝並不糊塗,張居正的功績他清楚,戚繼光的功勳他也很看重,即使戚繼光有一些貪汙受賄的佐證,萬曆皇帝也網開一面,沒有對戚繼光下死手。

    史料記載:

    “準回衛調理,以候啟用。”

    史料記載:

    “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

    戚繼光晚年的遭遇,主要在於張居正的去世,沒有了靠山和後臺,只得被排擠在外,而丟掉了官職,就沒有了權柄,也就再無人去關心戚繼光的晚年生活。

    更重要的是,王氏一看戚繼光沒權沒勢了,再聯想到他曾經揹著自己納妾,過繼給自己的兒子又夭折,灰心喪氣之下,卷著錢財一走了之。就這樣,戚繼光丟了官,丟了老婆,丟了錢財,連臉面也丟盡,當時就抑鬱了,撐了不到兩年,就重病纏身,且沒錢抓藥,抑鬱而終:

    “雞三號,將星殞矣!”

    長壽與否和其心態有很大關係,現代也是一樣,即使你家財萬貫,卻每天悶悶不樂,必定成不了高壽老人。而如果你能調整好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每天怡然自樂,則可以延長壽命。

    戚繼光鎮守邊境多年,手握重兵,威名遠播,罷官之後卻無人問津,這巨大的落差令其心情低落,另外還有妻離子散之禍,英雄遲暮,美人黃昏,可悲可嘆。

  • 9 # 小龍談歷史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他帶領著自己訓練的精銳部隊“戚家軍”橫掃倭寇,從此名揚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後來因張居正被抄家受到牽連,被朝廷罷官,被老婆拋棄,晚年生病連醫療費都付不起,曾經的一代英雄鬱鬱寡歡而死。

    戚繼光南擊倭寇北抗蒙古《明史》: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慓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軍”名聞天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東部沿海地區常常受到倭寇騷擾,倭寇主要由明、日海盜組成,他們在沿海地區搶掠財物。朱元璋幾次要求與日本一起消滅倭寇,日本每次卻找藉口塘塞過去,那時倭寇規模並不大。

    到了嘉靖年間,東部沿海地區的倭寇發展壯大,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為可恨的是,日本政府還給予支援,倭寇便更加猖狂。當時山東沿海地區深受其害,戚繼光是山東人,對倭寇更是深痛欲絕,他18歲時就寫下“加官進爵並非他所願,沿海地區能夠安寧才是他的一生的希望。"

    戚繼光25歲時,由張居正推薦擔任指揮僉事(正四品),主要抵禦東部沿海地區倭寇。此時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最為猖狂,朝廷多次派能將支援浙江,不久戚繼光也被調任浙江,擔任都司僉書,後受到浙江總督的賞識升任為參將(正三品), 主要對抗東南沿海地區倭寇。

    戚繼光訓練一支精銳部隊專門用來抵禦倭寇,這支軍隊叫“戚家軍”,戚繼光還自創了一種新的陣形叫“鴛鴦陣”。他帶領著這支精銳部隊一個月內九次擊敗倭寇,倭寇傷亡慘重,倭寇首領被俘,而戚繼光的部隊卻沒有什麼傷亡,因抗倭有功戚繼光直接升任為都指揮使(正二品)。此時戚繼光名聲遠揚,婦孺皆知,尤其是受到浙江百姓的擁護。

    倭寇首領被俘以後,其餘黨南遷,又開始在福建廣東一帶燒殺掠奪,戚繼光立刻率領他的精銳部隊南下抵禦倭寇,屢戰屢勝,將倭寇佔領的地盤奪回,倭寇最後的根據地徹底被搗毀。從此以後南方算是安寧了,老百姓的安全得到保障。

    南方安寧了,北方也需要防守,不久戚繼光被調回北京訓練軍隊,後來他請求負責薊州、遼東等地區的安全防禦工作。戚繼光的豐功偉績受到張居正的讚賞,張居正對戚繼光越發的信任和器重,他告知戚繼光保護邊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戚繼光守護北疆,抵禦蒙古人十幾年,為維護北方和平立下汗馬功勞。

    萬曆元年(1573年),蒙古土蠻與董狐狸向大明索要賞賜被拒,便率軍入侵邊疆地區,戚繼光率兵將敵軍擊退,董狐狸多次入侵邊疆地區都被戚繼光擊退。

    第二年,董狐狸的侄兒董長昂騷擾邊界,戚繼光將董長昂俘虜,董狐狸率領族人幾百人前來磕頭謝罪,請求投降。從此以後,蒙古人因畏懼戚繼光再也沒有入侵薊州。

    不久蒙古人把目標投向了遼東地區,戚繼光率軍協助守邊的將領抗敵,打得蒙古人大敗而歸,戚繼光因功績顯赫升任為少保(從一品)。

    戚繼光晚年為何悽慘?《明史》: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

    靠山張居正倒臺

    張居正因早年為人太過於正值,晚年又傲慢無比,得罪了不少大臣。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病逝後四天,七名言官聯名上奏彈劾禮部尚書潘晟,潘晟倒臺後,言官又開始彈劾與張居正一派的官員,不少官員遭遇罷官免職。

    這些並非是偶然,都是他們事先已經策劃好的。後來官員給張居正列了十幾條罪狀,萬曆帝一氣之下奪取張居正爵位,下令抄家,通告天下。

    張居正被抄家後,大臣又開始彈劾戚繼光,說他只服從張居正的指令,不能將戚繼光留在北方,不久戚繼光調任廣東,三年後又被大臣彈劾,被萬曆帝免職,趕回老家。

    婚姻不幸福

    戚繼光的夫人王氏孃家條件比夫家好,所以一直都有一種優越感,戚繼光也是個妻管嚴,王氏還會一點拳腳功夫,夫妻倆吵架時王氏常常追著戚繼光打。王氏先後生育的幾個孩子都相續夭折了。戚繼光也不想斷後,瞞著王氏偷偷在外面養小妾,生育了五個孩子,王氏知道後非常氣憤。

    戚繼光為官期間沒有攢下多少錢,晚年貧困潦倒,此時王氏落井下石,對丈夫又冷漠又無情,尤其是在戚繼光去世前一年,王氏將戚家值錢的東西都拿走,直接拋棄丈夫回孃家,戚繼光為大明王朝南擊倭寇北抗蒙古,結果落得這個下場,他被朝廷和妻子拋棄了,變得鬱鬱寡歡,生病後連醫藥費都付不起,1588年戚繼光病逝,享年60歲,戚繼光回到家鄉後僅僅三年就去世了,多半是抑鬱成疾。

  • 10 # 葛大小姐

    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疆土就面臨著南方倭寇北面蒙元的嚴峻形勢,明朝萬曆年間,戚繼光和他聲名遠播的“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蕩平了危害沿海的不恥倭患,又在北方抗擊蒙古內犯十餘年,推動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在公元十六世紀,戚繼光絕對算得上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戰神!戰功赫赫,家喻戶曉,百姓擁戴,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越的民族英雄,晚年生活卻過的不盡人意,被罷官返鄉,家破人亡不說,最後連生病買藥的錢都沒有,可以說是相當的悲慘!

    1、被賞識提拔自己的伯樂張居正牽連,自此從高地跌入谷底。

    自古以來,名將功臣最終都難保全自身,要麼功高震主被皇帝提防尋釁各種理由除掉,要麼被朝中奸佞陰毒的大臣嫉妒功績,找機會暗害,當然,戚繼光在晚年也難逃這種宿命。眾所周知,戚繼光因為有了張居正的力薦和賞識才會被皇帝重用,才有機會在抗倭戰役裡大展身手,一戰成名,說他的人生伯樂是張居正也不為過。萬曆十年,隨著宰輔張居正的病逝,當時的明朝政壇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因為戚繼光和張居正特殊的密切關係,所以首當其衝受到牽連的就是他。張四維正巧利用了明帝對張居正積攢了多年的眾多不滿,借勢達到全面奪權的目的,落井下石誣陷戚繼光為張居正的同黨,讓戚繼光的人生徹底從高地跌入谷底,當真是讓人唏噓!

    3、“屋漏偏逢連陰雨”弟弟病逝,又被髮妻拋棄,真是慘到家了。

    都說“屋漏偏逢連陰雨”,這句話用在戚繼光的一系列變故上最合適不過了。當他回到老家準備去探望弟弟時,卻發現弟弟已病逝家中,甚至連個收殮下葬的人都沒有。更為悲痛欲絕的打擊是此時自己的兒子也夭折了。因為結婚多年,妻子王氏不孕未能生出孩子,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戚繼光便納了幾個小妾,而戚繼光為了生子接二連三的納妾,使得王氏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婚姻,待戚繼光遭罷官回鄉後,王氏心中的憤怒便更為加劇,繼而轉化成了冷漠和絕情,將家中所有積蓄和值錢的家當一併帶走,直接休夫回了孃家,徹底拋棄了戚繼光,自此,曾經威風凜凜的大英雄成了名副其實的鰥寡老人了。

    最為悲慘的是,面對如此之多的沉重打擊,戚繼光又身患重病,而此時家徒四壁,孤苦無依的他身無分文,最後連治病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苦苦等死,明萬曆十五年十二月,抗倭英雄,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家中孤獨離世。這位曾經馳騁疆場,為明廷立下不朽戰功的老將,臨終卻落得如此悽慘的結局,留給後人無盡的悲嘆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所有的動物聯手攻擊人類,人類能否抵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