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共享投票

    說起《宋史》中的奸佞傳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說起章惇這個人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章惇是北宋中期政治家,是王安石變法中的重要人物。

    章惇出身世族,自幼聰明,博學善文。1057年,章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和他同期的族侄章衡考中狀元,章惇恥於在章衡之下,然後沒有接受。兩年後,章惇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再次考中進士,這次他名列第一甲第五名,開封府試第一名。很多人考上進士就覺得很榮幸,但是像章惇這樣考中後放棄再次參加考試的可以說是很難再找到第二個。

    進士及第後,章惇受到參知政事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薦,在地方任職政績顯著。他一生經略南北江,平定湖北等地,大規模開發湖南,設立州縣,開拓西南,統一內地割據勢力,對江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王安石開始變法後,章惇參與到熙寧變法。舊黨再次掌權後,章惇因反對廢除新法,被貶知汝州。

    章惇出任宰相後做出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在政治上貶斥舊黨(舊黨指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流放反對變法的人,在地方上設定隴右節度軍和晉寧軍來增加軍事實力;在法令上恢復部分有益的舊法,並加以完善;在文化和科舉考試上廢除詩賦,代以二經(北宋初期科舉考試考的是詩賦);在軍事上征服西夏,收復失地,開疆拓土,驅逐西夏人並以沙漠為界,為北宋取得對西夏戰爭的優勢奠定了一定基礎,其次他還攻滅唃廝囉;在外交上籤訂元符和議、招降吐蕃諸部;在水利上治理黃河,溝通水系;在吏治上改革官制,罷免不是透過治科、進士、上舍生而得到官職的人(宋朝時期可以蒙祖上蔭而授官)。章惇為人正直,潔身自好,從不肯把官位給自己的親友。哲宗死後,由於沒有子嗣,朝中大臣與太后商議由誰來接替皇位,這時章惇公開反對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他認為按照宗法制度,應當是簡王繼位。趙佶即位之後,對當初反對自己繼位的章惇懷恨在心,剛好這個時候也有很多的奸臣舊黨看不慣章惇,說章惇要謀反,輕視皇帝等等,於是紛紛上書彈劾章惇。趙佶藉故把章惇一貶再貶,章惇晚年冷落,終於死在去湖州的路上。

    章惇是北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對北宋造成深遠影響,為北宋國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功名卓著的人卻因為大臣的誣陷和皇帝的打壓變成了一代奸佞,雖然宋史中把他列為了奸佞,但是後人的眼鏡是雪亮的。

  • 2 # 靈石蘊

    啥是冤死?得罪人擋人路讓人算計了,偷牛逮著拔橛子了,又或者忠言逆耳,恰巧碰上昏君了……這些都冤,但論最冤,這裡舉個例子

    說公元197年,曹操聚集大軍30萬,去打袁術,戰事不利耗日時多,這人吃馬嚼,糧草有些不濟了

    這一天,糧官王垕來報:丞相,糧草所剩無幾,下官沒有辦法了。曹操說,沒關係,可以用小鬥出糧,延緩些時日。糧官說,丞相,那軍士吃不飽,會抱怨,出亂子啊。曹操迴應,沒關係,我自有辦法,去做吧……

    又過了幾天,曹操秘密安排人把糧官王垕招進大帳,親切的說,你做的不錯,再過幾日,我們就能打勝仗了,但現在軍裡嫌吃不飽肚子,抱怨太多,軍心不穩啊。這事只有你能解決,我想借你的東西用用

    糧官納悶,尋思著,我就會發放糧草,有什麼能借給丞相解決大事的呢?於是問曹操,丞相,你借啥?曹操說,借你頭顱用用……糧官王垕大駭,我沒罪啊

    吾亦知汝無罪,若汝不死,三十萬人心皆變矣,汝妻小吾自養之,汝自無憂慮也

    曹操說完,招呼刀斧手進來,推出門外,一刀斬了,並懸首示眾,貼告示曰:糧官王垕,用小鬥發糧,貪汙軍糧,已查實,現削首示眾

    三十萬大軍,高呼丞相聖明,軍心大定,不久擊破袁術

    嘿嘿,這糧官死法,最冤吧,俗稱背鍋

    提到背鍋,有一職業也很冤,炮兵炊事班班長

  • 3 # 攀登的岩羊

    我覺得伍子胥最冤,幫助吳國強盛,負盡心血,最後被吳王夫差逼迫而死。孫吳曾勸他跟他一起隱退,他說吳王父子對他有恩一心報答,臨死時說,讓把他的眼晴挖下,掛在城門上,看著吳國毀滅,屍體沉江。何等慘烈,當時包棕子投江喂魚的傳統也是為了紀念他,他耍比那個憂國憂民投江的屈原,要更為剛毅。

  • 4 # 天高兮雲淡

    韓信,劉邦對項羽屢戰屢敗,要不是韓信,早就被項羽滅了,而且隨著韓信的勝利,不停的從韓信處抽調兵力,韓信勢力最強大的時候佔據燕趙齊,論勢力超越劉邦,項羽,論軍事能力,劉邦,項羽更不是對手,雖然對劉邦忠心耿耿,蒯通和項羽派人都勸韓信自立,三分天下,韓信都沒有動搖,僅僅想得到一個齊王,最後還是韓信出動兵馬,滅了項羽,後來降為淮陰侯也沒有謀反,劉邦還不放心,怕打不過韓信,找個理由,調來韓信本人才被抓,韓信落得個被殺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漢被美女圍困成香餑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