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止看戲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要靠著”,難免有點懷疑的意思。

    首先來說,傳統文化不止相聲、京劇,那麼以這兩個圈子為例,郭德綱和王珮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成功實現跨界。在傳統文化式微到幾近低谷的時候,郭德綱和王珮瑜都是默默的選擇了這個行業,王珮瑜還曾經因為唱歌很好聽、有天賦被臺灣的唱片公司看中,要與她簽約。而老郭呢,是在相聲界的同仁們一併“抱大腿”“求自保”的時候另闢蹊徑自己闖出了一條相聲市場之路,併成功培養了一大批相聲觀眾。 從這一方面來說,郭德綱和王珮瑜在以個人魅力傳播、發揚傳統文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傳統文化的傳播確實需要有郭德綱、王珮瑜這樣的人,而這類人應該起到的是帶動的作用。而後應該有更多的人和組織機構加入到推廣普及傳統文化的工作中來,而且傳統文化不僅限於這兩個領域,也需要多個領域的“意見領袖”“代表人物”走出來,去承擔起這個責任。

  • 2 # 魏青衣

    不能這樣說,因為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很大,除了相聲和京劇之外,還有中國畫、雕刻、相聲、京劇只代表著一部分,我想如果把傳統文化改成相聲和京劇,那麼這個問題就比較適合了。

    現如今的相聲和京劇,的確很需要靠郭德綱、王佩瑜這樣的人來普及,相聲就不說了,郭德綱的功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現在就來說說京劇。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並非是京劇沒有內涵、過時,而是京劇演員們以前對於京劇的宣傳從來就沒有上心過。當然了,以前不上心可以,畢竟京劇曾經很火,風頭一時無兩,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就是喝喝茶聽聽戲。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由於受到流行文化的衝擊,比如歌曲啊,電影啊,電視劇啊,這些東西把國粹從超一線擠到十八線以外了,以往京劇的戲迷全都變成了流行文化的追隨者。

    雖然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性,沒有革新的產品必然被淘汰,但若是真的把京劇淘汰了,也確實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個損失——很多快要失傳的劇種就這樣苟延殘喘的活著。

    相聲和京劇,確實得需要郭德綱、王佩瑜這樣的人來普及,只有讓大眾瞭解這些傳統藝術了,才能慢慢學著去接受它,喜歡它,如果說大眾連了解的機會都沒有,又何談喜歡呢?

    其實傳統文化也是一樣,需要有人去引導大家,讓大家去了解那些傳統文化,只有這些,傳統文化才能為大眾所知,為大眾所喜歡,才不會一個接一個的失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快過年了,你準備怎麼回答家裡親戚故意針對你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