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看天上月

    玄武門之變時,有十二衛守護著京城。那麼為何沒有人平息這場內亂呢?這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

    正因為玄武門之變事發突然,又是在內宮門口。李淵都是事後才知道的,而且又是皇帝家的自己事,所以那些沒有選邊站的士兵不僅沒有去救駕,甚至都沒有給李淵通風報信。他們在等一方的勝利,這樣就知道下任皇帝的人選了,可見當時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確實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 2 # 歷史畫中人

    玄武門之變可以看作一次“斬首行動”,李世民在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動手時,也派尉遲恭帶兵控制住了唐高祖李淵,形同軟禁。

    玄武門之變時,為何沒有救駕的軍隊?難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之所以沒有軍隊救駕,並不是因為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而是因為李淵來不及防備。李世民征戰沙場多年,對於兵法運用之道,可謂是熟稔於心,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正是運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一戰術。玄武門之變並不是一次獨立事件,而是一連串事件所導致的一個結果。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也並非是突然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長期醞釀、策劃並最終付諸實施的結果。

    一、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是要謀殺太子李建成,這事必須要祕密進行的,若是這種事情被發現之後,李世民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為了以防萬一,李世民在幹這件事的時候,肯定是讓越少的人知道,風險就越小。當然了,知道這些事的也都是李世民最為信任的人。

    要知道玄武門這個地方,是有重兵把守的。李世民若是想在這裡埋伏,作案,他必須要買通玄武門守城的將領。那時候只要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件事很快就會了解的。

    那一天一切事情都商議好後,李世民帶著他的心腹,最多不超十人,早早就在玄武門埋伏好。

    這時候李世民又偽造了一封詔書,讓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去見父皇李淵。

    李建成和李元吉收到聖旨之後,就騎上馬火速向老爹那裡趕去。

    他們要去見李淵,必須要經過玄武門。當他們兩人來到玄武門時,覺得今天的玄武門有一些怪異,因為今日比平時要安靜很多。

    三、可是,當他們意識到危險向他們靠近的時候,他們再想逃跑,已經來不及了。

    因為這時候善於騎射的李世民已經搭弓拉箭瞄準李建成了,李世民的箭,電光石火間射了出去,李建成應聲倒下。

    這時候李元吉還沒有受傷,他打馬逃跑。

    李世民緊跟其後,但是,很不巧的是李世民被樹脂給搬倒了。

    還好,這時候李世民的手下尉遲敬德趕了上來,李元吉此生最怕的人就是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手起刀落,把齊王李元吉給殺死了。

    四、就在這時候,李建成的護衛隊也趕到了,但是,當他們看到李建成的人頭之後,就四下逃跑了。

    太子李建成的大勢已去,跟隨他的那一夥人也就散了。

    就連李建成最信任的大臣魏徵後來都成為了李世民的人。

    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為何沒人救駕的原因,並非是李世民控制了天下的兵馬。

    總結: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很快的控制了局勢,並且將李淵軟禁起來。而且李淵也非常見機,雖然李建成,李元吉死了,他也很心疼。但人死不能復生,總不至於將所剩下唯一的嫡子送進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深淵。

    因此,他只能在秦王勢力的監控下,聲稱太子李建城謀反被誅,改立秦王為太子。並且不久便擅位,做了太上皇。這種情況下,城外的軍隊怎樣可能來勤王救駕?

  • 3 # 涇水書生

    這個問題其實相對簡單!李世民一方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主要的物件不是當時的皇帝李淵,而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所以,不存在救不救架的問題!

    當然李世民做的也比較嚴密,發動玄武門之變時,不僅把太子和齊王殺掉,還同時分兵誅殺太子和齊王的子嗣,造成一種非常微妙的時局!

    李淵當時已經垂垂老矣,而且當時的唐帝國並不強大,甚至還遠沒有統一華夏,北邊有強大的突厥,周邊有割據的武裝!李淵若處理處死李世民,唐帝國的輝煌或許再也不可能出現在歷史中,所以,對李淵而言,最現實的選擇就是選擇預設李世民!

    換個思路,親王李世民連頂著太子儲君的李建成都可以搞死,李淵其它的兒子又有幾個可以與之抗衡的呢?李淵一生謹小慎微的活著,已經養成了一種非常務實的處世之道,將唐帝國交給李世民,成了玄武門病變後唯一的務實選擇!

    應該注意到,李世民麾下還有多位將領並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這些人並不是沒有參與,而是無形中形成一種牽制力量,百官和掌握實權的軍方將領,也是一群懂得取捨的人精!

  • 4 # 薛白袍

    有句詩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玄武門之變的邏輯是什麼?

    就是唐朝江山只是老李家的江山,甚至再精細一點就是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人的江山。

    其實李淵還有別的孩子,但是那些孩子都是庶出,不是嫡系,所以沒有繼承權。

    在這個邏輯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另外兩個有繼承資質的兄弟,唐朝江山自然而然變成他成了唯一的法定繼承人。

    而且李世民做的很絕,把建成元吉的孩子都殺了,等於把自己這兩個兄弟滅了門。

    這為大唐後世皇帝奪權開了個壞頭,但是也為李世民繼承皇位掃清了障礙。

    這時候天下軍隊即使有擁護建成元吉的軍反應過來,要舉兵勤王,也師出無名。

    所有有資格繼承皇帝位的人都死了,天下能繼承大寶的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李世民。

    所以即使有建成元吉的親信,想要為主報仇,這時候也師出無名,因為只要你敢發兵,李二就能以造反的名義滅了你。

    而在京城,這事兒就更簡單,只要控制住皇帝陛下就行了。

    擒賊先擒王。

    李世民這方面做得很好,玄武門事發時,李淵還在湖上泛舟,李世民讓尉遲恭帶著一身血氣,帶著剛剛在玄武門殺完人的軍馬,圍住小湖,名義上是保護皇帝陛下不被叛軍騷擾,實際上就是和皇帝談條件。

    李世民告訴尉遲恭:你們去,談妥了告訴我,我再出面。

    尉遲恭問:那您去哪兒。

    尉遲恭來到李淵的船上,李淵見他穿著戰甲,拿著矛,殺氣騰騰來到自己跟前,有點害怕,問道:

    愛卿這是……

    尉遲恭很直,直接說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

    李淵這才放了點心,知道自己暫時沒有性命之憂。

    尉遲恭第二句就是要李淵把李世民這次兵變定性成合理合法的行為:

    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

    這時候還在抵抗的北門兵,以及太子府齊王府的親信,看到皇帝的詔書,知道大勢已去,也就放棄抵抗了。

    這時候才輪到李二同學出場。

    他剛在齊王府巡視完畢,換了身衣服,從齊王家出門去覲見父親,他的感覺自己的腰還有點疼,但是他的精神很好。

    有些過場戲還是要演一演,但是天下,已經板上釘釘是他的了。

    父子子孝這場戲他演的很好,雖然李淵兩個兒子被殺,心還在滴血,但是依舊配合李世民的演出。

    《資治通鑑》上記載李世民見李淵時的情景是: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不知道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時心裡會不會想:照剛才的味道差多了。

    但是這個演出有沒有呢?不好說。

    這個說法只見於司馬光,在稍早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沒有記載。

    所以這個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的戲份,很可能也是司馬光老爺子為李世民強加的。

    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文獻中記載,李世民對李淵的態度是一個字:囚。

    其實就是軟禁起來,為的大約也是怕外面的軍隊,以李淵的名義起兵造反。

    翻翻唐書,直到貞觀八年,李淵才再次有了發聲的機會,這漫長的八年時間,李淵在歷史上時沒有一絲記載的。

    很可能他真的被李世民軟禁起來。

  • 5 # 醉美木瀆

    雖然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在斬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尉遲敬德可以全副武裝的直接走到李淵面前,可以推斷,在玄武門廝殺的同時,甚至是之前,李世民已經提前解決了宮中侍衛,李淵已經被李世民捏在了手心裡。

    雖然李建成,李元吉已死,但是李淵此時除了李世民還有十幾個兒子,李世民並不是皇位唯一選擇,再加上李建成,李元吉舊部上躥下跳,局勢並不穩定,在這個時候,李淵雖然被控制,但是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就像日本的“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雖然成功殺死了“天下人”織田信長及其繼承人,但是明智光秀並沒有能得到天下最高權威,反而不久就被豐成秀吉殺死,叛亂只是基本功,能不能穩住局面才是真正的考驗。

    李淵是經過隋末大亂的人,當年他作為太原留守,把握住天下大亂的機會一舉上位。雖然唐朝建立,但是外有突厥虎視眈眈,內有豪強世家把握地方實權,“玄武門之變”處理不好的話,李唐有可能會步隋朝的後塵,成為下一個短命王朝,審時度勢之下,李淵選擇和李世民合作。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李世民。

  • 6 # 史不知味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之所以沒有軍隊救駕,並不是因為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而是因為李淵來不及防備。

    李世民征戰沙場多年,對於兵法運用之道,可謂是熟稔於心,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正是運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一戰術。

    玄武門之變並不是一次獨立事件,而是一連串事件所導致的一個結果。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也並非是突然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長期醞釀、策劃並最終付諸實施的結果。

    自從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之後,李世民就一直在領軍打仗,唐朝的江山也可以說幾乎一大半是由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還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斷地招攬天下英才,他後來之所以敢放豪言“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原因便在於此。

    不論是文人謀士也好,是武將也罷,只要有能力,也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對方的手下,只要有可能,李世民就一定會招攬。

    這些人才投靠了李世民之後,謀士為他出謀劃策,武將為他出生入死,他們位的是什麼?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他們之所以會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和出生入死,一方面是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或者不殺之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不負平生所學並且成為人上人。

    他們之所以這麼拼,說到底就是為了日後能夠得到李家的重用和厚待,就是為了能夠封侯拜相。

    可他們所效忠的李世民並非李淵的嫡長子,並不是太子,這就意味著正常情況下李世民將來不可能成為皇帝。

    如果李世民不能成為皇帝的話,那麼誰來保證這些人的利益?誰能保證李建成當了皇帝之後,不會剷除他們?

    所以,這些為李世民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性命以及將來能夠獲得權力和利益,他們就勢必會推動李世民去和李建成相爭。

    當然了,李世民自己也有當皇帝的野心,即便沒有手下的推動,他也一定會這麼做。

    這就為李世民日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此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緊逼,也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所以對李世民步步緊逼,則又是因為李世民對他們的威脅越來越大,已經危及李建成的儲君之位。

    在這種種因素的推動之下,最終導致了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驟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從而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從李淵手中奪走了皇位。

    當時李淵手中握有數萬元從禁軍,李世民手上不過八百勇士,哪怕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手也是李世民的數倍之多。

    可之所以沒有軍隊趕來救駕,實在是因為玄武門之變發生得太過突然,讓李淵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這一天,李世民還在宮裡向李淵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狀,李淵也答應他第二天會好好審問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淵為了避免李世民說他偏心,也是為了讓李世民當面和李建成李元吉對質,所以特地讓李世民第二天一起來。

    所以,這時候的李淵根本就想不到李世民會在第二天就出其不意地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駐紮在玄武門的宿衛軍當時對玄武門之變也採取了一個有趣的態度,先是作壁上觀,後來直接站到了李世民這一邊。

    玄武門宿衛軍之所以作壁上觀,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皇帝的兒子們相爭,不能輕易地介入,更不能輕易地站隊。

    後來他們之所以站到了李世民這一邊,則是因為這時候李世民已經成功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有了結果。

    但是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那就是玄武門宿衛軍統領,也就是雲麾將軍敬君弘陣亡了。

    當時陣亡的不僅有敬君弘,還有中郎將呂世衡,這樣一來玄武門宿衛軍就群龍無首了,就沒人拿主意了。

    所以,當李世民為了擴大戰果,在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讓尉遲敬德趁勢入宮控制李淵的時候,玄武門宿衛軍並沒有阻止。

    在玄武門宿衛軍對李世民的“得寸進尺”不知所措,甚至是聽之任之的情況下,尉遲敬德去海池控制還在泛舟的李淵那就易如反掌了。

    倘若讓李淵提前得到了李世民將要發動宮廷政變的情報的話,李世民憑藉區區八百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他已經控制了天下兵權,只是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

  • 7 # 棲鴻看紅樓

    玄武門之變,是一個小規模的政變,雖然歷史影響很大。

    我沒有在史料中查到關於時間的詳細記載。但推測下來,全部過程最多一白天,最少只有半個上午。

    何況帝國的主人,李淵,被困在皇宮之內,訊息不通,根本來不及釋出“救駕”的指令呢。

    那還要“救駕”幹什麼?

  • 8 # 一葉小舟168521774

    玄武門之變是帶著血腥味的陰謀,而陰謀是見不得Sunny的。再加上,政變的得益者李世民是後世的執政者,他對政變過程的刻意隱滿。越發使得政變過程變得迷離難測。如果,仔細分析還是能夠發現一點點蛛絲馬跡。

    一,時間性。

    李世民參於政變的軍隊只是他湊起來衛隊,人數並不多,大約也就是二千人左右。一但,戰事程膠著狀態,不要說京城防衛部隊,就是太子的隊伍也能不費事就把他們消滅掉。

    二,突發性。

    所以,政變的發生就要保證突然性。快速發動,快速結束。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方無思考,防範的時間。否則,一但被任何一方發覺,對於李世民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三,周密性。

    政變不能時間長,還要有突發性。那麼,就必須有周密的計劃。

    這一點,對於身經百戰的李世民來說,應該不是個很難的事。從事後的情況來看也證明了李世民計劃之周詳,幾無偏差。

    從事態發來分析。格殺李建成,李元吉時還得讓李世民親自下手,以致於差一點失手來看,李世民的部隊數量有多麼捉襟見肘。不過,從李建成的衛隊後來的表現來看,如果,李世民得手稍晚一點,不能用李健成的人頭來成嚇住他的衛隊的救援,政變是什麼結果,還真未可知。

    綜上所述,當時的李世民並沒有撐握天下兵權。如果,他撐握了兵權,政變就會變得波瀾不驚了。致於沒有救授的軍隊,只能說,李世民在突發性,時間性,計劃的周密性等方面做的到位罷了。

  • 9 # 木劍溫不勝

    在這次的血腥政變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李世民的殘忍,也能夠看到他對於朝局的把控力度。在那次事件中,他用過激且有效的手段,殺死了當時的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哥哥,為他能夠擁有資格繼承大統,奠定了重要的一步,可以說如果當時的他沒有當機立斷的去採取某種的手段,可以說下一任的一國之君絕對輪不到他來做,所以說當時的鋌而走險其實是有一定的收穫。

    首先大家要知道,當時事變的發生是很突然的,突然道本來胸有成竹能夠徹底瓦解弟弟勢力的太子,都不會想到。要知道太子一直將這個能打仗的弟弟視為障礙,因為他不僅能力比他強,而且還會打仗,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嫡長子,而弟弟是次子,自己的太子之位,很可能就是他的了,所以他為了能夠在以後更好的駕馭弟弟,他選擇了依靠自己的父皇來慢慢瓦解弟弟的兵權和勢力。可是,這個一直想要文著來斗的太子看錯了自己的弟弟,他想到過弟弟和自己的明爭暗鬥,也想到過他們之間的冷戰,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昔日的弟弟會舉著屠刀,因為權力而殺了自己。

    也正是這一天來得過於迅猛,所以才使得在最為危機的時候,沒有人來對太子進行護駕,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的事發突然,才使得在李淵意識到大事不妙後,便當上了太上皇。

    除了因為此事件發動的時間過快外,還有一點,這便是軍隊的調動問題。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軍隊的調動都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情,它需要的是複雜的程式,以及當時最高統治者或委員機構的同意,才能夠調兵,否則因為一丁點的瑣事便被一個不相干的人調動了千軍萬馬,這對於一個朝代和一個政權來說,都不是一件現實的事情。

    而就軍隊來說,就算是守護和保衛首都的軍隊,都不可能是駐紮在城裡的,而是駐紮在離城池有一定距離的營地中,趕過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就算在李淵知道了這件事後,他立馬便調動軍隊去鎮壓自己的二兒子,可能還沒等到軍隊進城,李世民恐怕就已經將實情處理完畢了。

    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一個國家的君權,能夠掌控的只有君王,因為一個軍隊對於國家來說代表著安全,對於君王的統治來說,則是代表著一種穩定,所以就算秦王再怎麼能打仗,再怎麼是自己的兒子,他李淵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兵權交給他。之所以李世民能夠將此次政變進行的很是順利,那是相傳他買通了玄武門的侍衛,這也就是為什麼李世民的幾百人可以突襲玄武門,但太子的人手卻會被玄武門的守衛拒之門外的原因了。

    所以秦王並沒有控制天下的兵權,他只是把握住了幾個重點。

  • 10 # 小司馬遷論史

    公元626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唐朝的首都長安城中正在商議關於皇儲的大事。

    唐朝在這個時候又在準備征討突厥的戰爭,並且要將大量李世民的軍隊調進征討大軍中,用以削弱李世民的實力逼迫就範。

    但是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真的掌握了京城中全部的軍隊導致李建成被殺時沒有軍隊來救援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一:李世民並沒有將京城中全部的軍隊掌握在自己手中,連京城中的軍隊大部分都不是李世民的,天下的軍隊更是如此。

    而在玄武門李世民動手之後,光是太子府再加上齊王府直接參與救援李建成的就有兩千餘人,還有不少人自發進攻秦王府。

    二:當太子的死訊傳出來後,太子的部下車騎將軍馮立以及薛萬徹、謝叔方帶領著東宮侍衛火速馳援。

    所以李建成在事變發生之後,他的人馬還是參加了這次戰鬥,並且對李世民的軍隊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但是他們的行動都比李世民慢了一步。這就給世人留下了軍隊不作為,任由李世民奪權的假象。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前,李世民相比李建成還是具有一定的劣勢。但是李建成的輕敵,李世民的敢為,最終創造了歷史,而李世民的登基也為唐朝後續的強盛埋下了伏筆。

  • 11 # 嗔痴歷史官

    玄武門之變實際上我已經分析過很多次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很明顯李世民是沒有完全勝券在握的,因為李世民還面對著來自於太子李建成以及皇帝李淵方面的一些支持者的壓力,李世民想要取得最終勝利,在殺完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最主要的就是搞定以上所言這兩方勢力。

    換言之也就是說,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並非已經掌握了天下的兵權,而是正在想辦法去逐漸掌握更多的兵權,因為只有這樣,玄武門之變才能更加迅速取得成功,要不然李世民很可能就會前功盡棄。為何這麼說呢?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太子黨並沒有放棄太子

    在玄武門之變前,事實上李世民已經對玄武門之變的一切事情進行過周密的計劃,其中也包括爭取更多的支持者,只有得到更多支持者的參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才更容易成功,但是他爭取支持者,又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很長時間去慢慢培養。

    比如當時守衛玄武門的常何,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原本常何是屬於李建成的支持者,可是後來卻被李世民想方設法,變成了自己的忠實支持者,這樣一來,李建成就肯定不會擔心李世民能夠輕易進入玄武門設下埋伏,玄武門之變才能順利進行。

    當真實發生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確實按照事先的計劃進入玄武門設下埋伏,而在設埋伏的過程中,常何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因為常何的存在,李建成才會更加有恃無恐,直接就進入玄武門,被李世民的埋伏所襲擊。

    當李世民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都殺掉之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支持者就趕來救駕了,這部分人主要以馮立和薛萬徹為代表,他們念及李建成對自己的恩惠,所以想要來救駕李建成,當有人提出想要離開的時候,馮立還說當年太子對我們有恩,現在就這樣走了,怎麼對得起太子呢?

    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這群人在玄武門之外展開廝殺,而此時已經看到李世民勝算很大的敬君弘等人,開始想要建功表示對李世民的支援,於是帶領人馬衝出玄武門與馮立等人展開大戰,結果就被斬殺了。

    眼看玄武門之外太子黨的支持者眾多,李世民人馬很少,十分擔心事情會繼續惡化,所以李世民就命令尉遲恭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提著站在玄武門城樓之上,告訴馮立等人,太子和李元吉已經去世,你們乖乖散去吧。

    大家看清楚了確實太子和李元吉都已經去世,自己再繼續圍攻玄武門,後果將會十分嚴重,再說已經殺了敬君弘,也算是給太子報仇了,於是大家才紛紛散去,後來薛萬徹等人又被李世民重用,成為李世民身邊的猛將。

    李淵身邊的禁軍首鼠兩端

    當時直接負責保護李淵安全的有兩夥人,一夥是南衙門的禁軍,一夥是北門兵,也是禁軍,按照唐朝的制度來看,南衙門禁軍主要是負責長安城的安全,包括了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四衛人馬,人數大約在四五千的樣子,不過這些禁軍都是專業素質過硬的隊伍,厲害程度可見一斑。

    而北門兵主要是負責皇宮安全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就類似於清朝時期的領侍衛一樣,在唐朝時期,北門兵主要指左右屯營,人數差不多也就是幾千人,這些士兵的專業素質就更加過硬了,畢竟是直接保護皇帝安全的。

    綜上所述,在當時李世民還有南衙兵和北門兵是自己沒有辦法搞定的,並且這些人馬都在“猶相拒戰”,尚且表現出首鼠兩端的姿態,正在看究竟是李世民勝利的機率大一點,還是李淵勝利的機率大一點。

    想必這些人當中,不缺少諸如敬君弘一樣的人,到了這種關鍵時候,其實已經能夠感覺到李世民勝券在握,所以不會輕易去對付李世民,也不會輕易就直接不保護李淵,他們只是在等待時機,看清形勢而已。

    李世民當然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所以為了解決掉這些後顧之憂,李世民安排尉遲恭全副武裝,穿上鎧甲,直接去到李淵那裡,李淵一看尉遲恭的造型,心裡就明白了一些東西,尉遲恭明顯是來逼宮自己的。

    可是李淵現在尚且不清楚外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問尉遲恭外邊發生了什麼,尉遲恭告訴李淵說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叛亂,李世民正在平叛,希望李淵授予李世民禁軍兵權,方便李世民調遣平定叛亂。

    李淵看看尉遲恭鎧甲上的血,再聽一聽尉遲恭所說的話,立刻就明白了尉遲恭的意思,轉身想要詢問一下身邊大臣的意見,看看還有多少人支援自己,於是李淵詢問了裴寂的意見,裴寂覺得李世民是眾望所歸。

    李淵算是搞清楚了,就連和自己關係很好的裴寂,此刻都已經支援李世民,自己要是再不表示一下,恐怕是小命難保,於是李淵才授予李世民禁軍兵權,至此,李世民才算是真的掌握了天下兵權,自己有恃無恐了。

    緊接著,李世民進去拜見李淵,史書記載李世民“跪而吮其上乳”,李淵看到李世民,詢問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怎麼樣了,李世民回答已經被自己殺了,這個時候李淵明顯更加害怕。所以後來和李世民兩人在現場表演了一番,最終決定立李世民為太子。

    一個月後,李淵就禪位給李世民,自己成為沒有實權的太上皇,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也算是徹底勝利了,雖然整個過程驚心動魄,但是李世民一夥人應對自如,因此取得勝利,不得不說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之後得到的結果。

    結語

    在玄武門之變中,其實李世民不僅沒有掌握了天下的兵權,反而是自己兵權嚴重不足,所以才只能冒險來進行這樣的政變,當先處理好太子黨趕來救駕的馮立以及薛萬徹等人後,李世民再叫尉遲恭去逼迫李淵索要禁軍兵權,一切搞定之後,李世民才算勝券在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發達國家有些人很懶散,為什麼那麼富裕福利那麼好,錢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