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里布衣楊半
-
2 # 北壩王老師
如果我沒有看錯,題主應該是問《詩經》中“國風”的藝術特色吧?
提到“國風”,不少成人可能會有些模糊。但如果提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時,大家就一定會聯想到《詩經》,就會想起讀書時語文老師曾說的《詩經》中的“風”“雅”“頌”三大部分。
《詩經》中的“風”就是指“國風”。後世一般都認為,《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國風》中的作品,一般都認為是勞動者所創作。但據我的淺薄理解,國風中的作品更多的應該是經過後人整理加工過的,有些直接就是由後人創作的。
《國風》中的內容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描寫勞動場景的。比如《芣苢》描寫婦女勞動的場景。二是寫愛情的。比如大家熟知的《關雎》,寫年輕男子對愛人的相思之情。三是寫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的。比如《碩鼠》描寫的是勞動者的勞動成果被人剝奪,表現的是勞動者的反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比如《株林》中揭露了陳靈公的荒淫無恥。
至於說《國風》的藝術風格,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它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國風中的很多篇幅都是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用樸素的生活畫面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詩經》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因此,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也被認為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我想這也符合文學藝術發展的規律。遠古人類最開始反映生活肯定是直接敘述場景、事物,直接抒發情感。這也是文學作品最基礎的表現手法。可以說,沒有開始的這種現實主義,就沒有後來的浪漫主義。
第二就是“賦比興”藝術表現手法。賦,就是直接鋪陳敘述。場面直接寫出來,有話直接說出來就是“賦”。比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就是比喻。這個不難理解。興,又稱為“起興”,應該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即朱熹說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其實比興手法在中國很多民歌中都有運用,比如陝北民歌“信天游”就經常用比興的手法。我想這種比興手法就是源自於《詩經》。
第三是語言特色。詩歌不同於口語的重要特點是它可以歌唱,是它唱起來能朗朗上口。《國風》乃至詩經中的句子一般都是四字一句的比較多,形式上很像後來的格律詩。也有二個字、三個字甚至七八個字的句子,句式不整齊但讀、唱起來婉轉曲折,很像後來發展出來的詞和散曲。當然,詩歌要上口離不開押韻。《國風》中的絕大部分詩都是有韻的,有的還換韻。從這可以看出,中國古人那種自發的語言和審美天賦是多麼的了得!另外,《國風》中的疊字、疊句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即所謂的“重章疊句”和“重言”,都強化了詩歌的音樂美。
時間倉促,篇幅有限,加之這類問題過於專業化,只作簡單回答。說得不到位、不妥的地方,還請大方之家賜教。
回覆列表
書法繪畫,篆刻印章。
秦磚漢瓦,四寶文房。
中醫中藥,旗袍唐裝。
武術京劇,樓閣亭牆。
唐詩宋詞,瓷器陰陽。
數之不盡,難列細祥。照片作品:敦煌醫書殘卷節臨。
選自楊半書撰(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