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留學薈

    接觸留學和移居海外的人比較多,感受也比較深刻。

    相對來說,接觸到的留學的,移居海外或者工作的,都比較優秀,很巧,大部分家長也都很優異和有遠見。可能也因為此吧,他們早年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也比較遠大,比如教育孩子去追逐夢想,追逐遠方啥的比較多。大概是這種情況,經濟基礎都不錯吧,我看到的家長,無論壯年還是老年,生活和心態都特別好。既關注子女的發展也還能好好安置自己,加之現在社會發展,生活便利,兩人家探望遠在海外的孩子,或者自己安排休閒的旅途等,都安排得挺好的,心情也很愉悅。我看到過,到病痛期,去海外到孩子身邊,或者找好的老人院的都有。尤其我早年的朋友,媽媽得帕金森病,非常痛苦,當時國內的治療還不是那麼有效,但是美國有可以控制、減輕痛苦的治療方案,老人家在美國兒子家呆了有二十多年。隨著病情的嚴重,入住了養老院,美國的養老設施很不錯,老人家一直感覺很幸福,受到很好的對待,直至去世。

    反過來說,平庸的孩子會有很多自身的生活煩惱,即使住得近,照顧的手段和時間也未必那麼充足。加之老人家也會為孩子的一些煩惱而焦慮、心痛,實在不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 2 # 人生如夢LLH

    先說說我身邊真實的事例吧。

    我小侄,北大畢業,目前在香港工作,夠優秀的吧。不過我哥哥也有苦惱啊,小侄已經三年沒回家了。

    孩子上高中就去省裡上了,基本放假才回來。後來上大學,每年只有寒暑假回來,但在家從來沒超過一個月,總是急著去校。畢業後去香港工作,總是說很忙,有時說買不到票。不管什麼原因吧,已經三年沒回家了。

    中間哥哥去過香港兩次。我嫂子一次也沒去過。他們和孩子唯一的聯絡就是手機。

    過年過節,家裡都是哥嫂兩人,他們也習慣了。也總是說,老了是指望不上孩子的,到時自己再想辦法吧。

    再說一個近在身邊的事吧。

    我姑姐家的孩子,上了一個普通本科,在我們當地考了一個公務員。姑姐早早在當地給孩子買了房,去年孩子也結婚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目前孩子和姑姐沒住一起,但午飯和晚飯都在姑姐那吃。姑姐和姐夫都有工資,條件也很好,就這麼一個孩子,姑姐也願意孩子們回家啃老。姑姐身體很好,她總是說,以後孫子孫女的所有開銷她都承包了,反正就一個孩子,最後還是給孩子的,還不如早點花到孩子身上。

    每逢週末,孩子會帶著父母出去遊玩,雖然在小縣城,但生活質量一點也不低。一家人感覺也很幸福。

    中國的父母一直都夢想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事實證明,孩子長大後基本還是普通的多,大多數和我們一樣,過著極其普通的生活。孩子就算遠在天邊,難道就一定不普通嗎?成龍成鳳的才有幾個?

    但孩子的未來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也掌控不了。有的孩子就算上的普通的大學,也願意在外地上班,不願回來。

    實際孩子不論是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只要孩子過得幸福,個人認為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作為我本人,無論哪種情況,我都可以接受,只要孩子幸福就好。

    大家呢?

  • 3 # 紅塵一朵蓮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是把雙刃劍。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優秀,但優秀的子女往往遠在天邊,等到自己老時得不到子女照顧;所有的父母不希望子女平庸,但平庸的子女卻近在身邊,等到自己老時可以給自己很好的照顧。所以子女優秀還是平庸哪一種更容易讓人接受,這個還真的是個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父母希望子女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就運算元女優秀遠走高飛,也比不學無術強的多。

    哪怕是子女遠離自己,父母心中也不會後悔。因為子女強大了、優秀了、大展鴻圖的機會更多了、生存的能力也就更強了。對於每一位父母說,只要子女有能力讀大學、讀碩士、讀博士,父母就是再受累也會供他讀。

    02 平庸的子女是父母心中的擔憂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子女優秀,從側面講,就是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子女平庸。他們總會盡力給子女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並提供好的學習條件。

    我曾經在一所很不錯的學校碰到過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拿著手機四處尋找學校負責人。原來他的手機裡有小孫女得獎狀的圖片,他想找領導說說把小孫女送進來。

    他說,我知道這個學校教學質量好,我兒子讀書時就想來,因為家裡沒錢來不了。現在條件好了,我一定要把小孫女送進來。

    這個就是天下老人的心,都怕子女埋沒成了平庸的人。

    03 優秀的子女往往遠在天邊,平庸的子女常常守在身邊

    子女優秀是好事,但是優秀的子女往往會遠離父母。平庸的孩子是父母心中的擔憂,但他們常常留在父母身邊。

    我一位親戚的獨生子聰明過人,大學考到了北京一所很好的大學,畢業後考到了劍橋的碩士研究生,回國後在一所世界排名前四的公司工作。

    親戚兩口子每當說起兒子總是特別驕傲,但是因為離得遠,而且工作很忙,兒子很長時間也回不了一次家。如果實在想念兒子了,老兩口就得親自到兒子單位去看望他。

    說起來有點可悲,不是兒子回家看望父母,而是父母前去探望兒子。父母身體強壯還可以,等到垂垂暮年,他們還能前去探望兒子嗎?

    而老家前院的一位大伯就不一樣了。他的兒子活潑調皮,從小就不肯好好讀書。為此大伯傷透了腦筋,可就是拿兒子沒有辦法。

    後來兒子長大後學會了裝修,每天出去給人裝修房屋,回家時總不忘給大伯買回好吃的。後來大伯生病住院,兒子跑前跑後24小時伺候著。大伯雖沒有太多錢,但因為兒子在身邊孝敬著,每天臉上總是樂呵呵的。

    結語: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優秀,哪怕子女遠離也心甘情願。但是為人子女,如果能夠做到優秀,又能夠好好孝敬父母豈不是更好?

  • 4 # 魔教萌主

    都說優秀的孩子是國家的,普通的孩子是自家的。

    但我覺得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有責任給他一雙翅膀,有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的飛翔。同時,也會告訴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還有一條退路,那就是回家的路……

    子女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普普通通地守在父母身邊也好,去外面闖自己的事業也好,要自己有幸福感才最重要。父母守他一輩子,他不快樂,也無所適從,那又有什麼用。

    如果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都覺得幸福,那父母也有一個美好的回憶。如果他不開心,那就是彼此的束縛,牽絆和阻擾。

    功利的社會,很多家長連養孩子都是“功利”的!耗盡“洪荒之力”培養他,一方面是為了讓他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將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越寒門的家庭越把孩子當作私人品,當作是天,如果孩子長大不孝順那就是天塌下來了。反而是家庭條件中上的,會用相對自由的三觀與孩子相處,這可能也和見識與格局有關吧。越是見過世面的父母,越是過得精彩的父母,越不至於把生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的成就,也越不至於把孩子的報答當作是自己有價值的依據。而一個蠅營狗苟圍繞著三寸之地耕耘一輩子的人,“養兒防老”才是他最樸素的人生觀!他們無法理解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卻過著天各一方的生活。在他們心裡,多陪伴父母才是養孩子最高的價效比。

    當然,有一點不可否認,做父母的最脆弱的時候就是生病的時候,這個時候肯定會羨慕那些子女陪在身邊,端茶倒水聊個天的。而自己只有老伴和堅強!但自古以來就有“忠孝難兩全”,人生有得必有失,能出人頭地揚名天下,必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能在父母面前盡孝必不能大展拳腳有一番大作為。

    有舍才有得,其實人生不就是這樣嘛!

  • 5 # 杏林曉雨

    我的侄女現在就在美國定居,大哥大嫂一年在美國住半年,坐飛機一坐十四個小時,快七十的人了,大哥還患有糖尿病,現在還可以,年齡大了,估計身體吃不消,家中還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母親,在美國惦記著年邁的母親,在中國想著自己的獨生女兒,雖說坐飛機快,途中辛苦可想而知,年齡越來越大,一旦身體支撐不了,在哪養老就是個問題。去年,就這個事,我專門問了大哥大嫂,他們説在美國生活不習慣,醫療費太貴,就醫與我們這不一樣,事先約好,很不方便。還是要在家養老好,哪一天不能自理了,就住當地養老院。聽了哥嫂的話,讓我沉悶良久,由於計劃生育,哥嫂就這一個女兒,夫妻倆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培養上,名校,補課,琴棋書畫,出國留學,24歲博士畢業,孩子很爭氣,很優秀,畢業後就被美國一個大公司招聘在旗下,男朋友也在美國,取得綠卡後在美國成了家,親戚朋友,單位同事羨慕的不得了,哥嫂也感到成功、自豪和快樂。可問題來了,老兩口年齡大了,美國不能住,在中國養老,唯一的女兒又遠在美國,在好的養老院,享受不到天倫之樂,漫長、孤寂和疾病的折磨中最需要的是親情,是兒女的孝順,是親人的關懷,這些都享受不到,女兒功成名就了,對哥嫂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孩子不那麼優秀,留在身邊工作,日常的照顧和孝順是多麼的實惠啊!哎,可憐天下父母心!

  • 6 # AA美麗世界

    我覺得自己能接受子女優秀,遠在天邊。

    人這一輩子,有太多面臨選擇的時候。糾結在所難免。

    但是孩子大了,很多結果我們家長都是被動接受,難有主動選擇。

    養育子女,我們做父母的,竭盡全力為他們創造條件,成材與否則取決於他們自身的努力。

    想好以下三個問題,你一定會和我想法一樣。養育子女為什麼?

    孩子從嗷嗷待哺到長大成人,是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過程。養育的快樂讓它顯得短暫,生活的艱辛又讓它那麼漫長。

    有了孩子就養唄!一切好像都自然而然,卻不曾想過養育子女為什麼?為了留在身邊養老,還是讓他到更能體現價值的地方?

    天下所有父母都一樣,為孩子學會一個發音,邁出一步,學會一項技能而欣喜不已。卻沒想過或者不願想,培養子女為什麼。

    父母培養孩子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飛得更高嗎?那麼,他將要高飛的時候,我們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自己的人生為什麼?

    我們做為社會中流砥柱,每天勤勤懇懇,上孝老人,下養孩子。許多人忙得焦頭爛額,沒有時間想自己的人生為什麼?

    在孩子長大,我們即將退休時,本可以重拾夢想,彌補人生遺憾。結果很多同齡人又去照顧孫子輩。不是說不能照顧,只是想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放手?

    孩子大了,已經有獨立生活能力,我想讓他飛遠一點。國外的老年人的做法,我非常贊同。各自獨立,時常相聚。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沒必要以孝之名,守在父母身邊。

    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 7 # 清涼的溪水

    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世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除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離遠為目的!

    我們看著他們漸漸長大,看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熱淚盈眶!

    幾乎每一箇中國的父母都渴望孩子成龍、成鳳!總之,就是成才!不惜傾盡所有培養孩子!孩子沒出世,各種胎教;孩子剛蹣跚,各種早教;孩子上學了,各種陪讀。終於,孩子足夠優秀,大學、研究生、出國留學。一路綠燈、一路飄紅!最後,足夠優秀的孩子憑藉實力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足夠優秀的孩子的確是父母的驕傲!

    只是,每當床前明月光、每當遍插茱萸少一人、每當千里共嬋娟的時候,父母那渴望企望的眼光是那樣悠長!

    沒辦法,我們既然想讓他們飛得高遠,那麼,他們不在身邊的孤單就得承受!

    那些不夠優秀的、那些學渣,就留在了父母身邊。他們是燕雀,只能轉徙於灌木叢之間。或許,父母的眼光是失望的。不過,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會有一片藥、一杯水遞過來;當父母孤單的時候,會有最真切溫暖的聲音在耳邊。

    凡事,沒有十全十美!

    無論是遠在天邊的優秀的兒女還是近在跟前的平庸的兒女,都是父母最深的牽掛!

  • 8 # 合肥1010

    其實,這要看做父母的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能有什麼樣的生活。

    有句老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現在的人大約只記得前面半句,多還是在無奈的情況下說的。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

    長大了,孩子不再依賴父母。可做父母的多放不下孩子,總為他們操心,結果多是落個埋怨,何必呢?

    父母亦應有自己的生活。

    自孩子上大學,也就是十八歲起,開始離家,之後的日子,心理上離父母越來越遠,保持距離是最好的選擇。而那些在一起的,父母多由一家之主,變成了孩子們的附庸。這種轉變多伴隨著痛苦甚至暴力,說是含飴弄孫,不過是自我麻醉,又何必。

    有一則廣告,老伴生病住院,孩子打電話回來,我們都好著呢,我和你媽正在外面散步。

    看的讓人心酸,可想過沒有,孩子在外面也會受傷,工作不順利,生活壓力巨大,他們會向父母傾述,也不會。

    當然,現在社會的養老服務,主要是對失能老人的服務,還有差距,這是父母依仗孩子的原因,也是孩子最不願面對的情況,希望未來會解決。

    當父母與孩子都能獨立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就不會再糾結於這樣的選擇。

    只要成人成家,無論孩子是平庸,還是優秀,都好。

  • 9 # 散木17

    我寧願要一個近在咫尺的平庸孩子,也不要遠在天邊的優秀孩子。因為我就是一個平庸的人,也不指望孩子有多優秀。我只想平凡地過一生,也希望孩子也能平安地生活一輩子。

    我知道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就是平民百姓。不可能有大富大貴的命。更沒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幹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再說,那些壯舉也是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有時只是個名聲而已。日子還得按照最平凡的方式去過。

    得了世界冠軍只能輝煌一時,也許能為今後的生活鋪平道路,但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世界冠軍後來生活不好的也不是沒有。

    所以,還是希望孩子能在自己身邊,經常能看到就放心。孩子在外地,無論有多大本事,孤零零一個人,做父母的總覺得不放心。

    遠在天邊優秀的孩子當然好,至少可以給父母撐面子。但咱一個普通人,面子本來就不值錢。勉強撐起來也是個三扁四不圓的。我可不想做那種到處喊“我兒子是國防生,我怕誰?”二貨家長。

  • 10 # 那是小島

    從內心來說,父母都希望子女優秀,但是就算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孩子的資質還是有區別的,最終有的非常優秀,有的非常平庸。因為都是自己的兒女,父母的心裡一般不會厚此薄彼,對子女的疼愛是一樣的。有出息的子女給父母給家族增添榮耀,資質平庸的孩子只要儘自己所能,勤勞善良安分守己過一輩子父母也會很滿足。

    王叔的兒子在加拿大,女兒去了美國,現在身邊只留一個小兒子,平時夫妻倆身體還好,也很少需要人照顧,在國外的兒子和女兒很少回來,王叔和老伴去過一次,因為不懂英文,那裡人口稀少,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捱到回國的時間,他們回來再也不願意出國了。留在國內的這小兒子有些讓人操心,投資股票虧了很多,父母的話也不聽,兒媳婦和他們關係一般。王叔老兩口倒也想的通,有一天實在不能動了,就去養老院,遠的近的都不指望。

    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以後養老問題,好的養老院可以去,抱團養老也可以,僱保姆也行。人這一輩子,兒女能陪伴的那幾年也是屈指可數的,一般父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捆綁住兒女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等越買不起,買了又怕降,房子到底該不該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