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沐道夷人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夷人。

    本人居住於有著古蜀王國之稱四川。四川多屬丘陵地帶山高林密,滋養著許多動植物。植物當中比較出名的就屬 金絲楠木了,而動物就數不勝數了,大熊貓不用說了吧,不過大熊貓我想誰都沒吃過吧!其它像野雞、野兔、獾、竹雞、鼯鼠、猴子、野豬、松鼠、白鷳……等等。

    退回去二十年,那時候還沒有禁槍。山裡的人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火藥槍也叫土銃。那年代物質匱乏,一到沒事或農閒的時候,大家都會拿槍進山打野味。

    我家自然也少不了槍,父親是個鐵匠除了農忙的時候打鐵比較忙,一年到頭幾乎都是閒著的。所以父親一沒事就進山打獵。野雞野兔幾乎家裡就跟吃飯一樣頓頓都有,因為那時野雞野兔太多了,不像現在因為農名打除草劑的原因,現在別說吃,連看都看不到了。

    野豬不是經常抓到,但抓到一隻一般都能吃很久,記得父親抓野豬都是放夾子。把夾子放在野豬經常走的地方,沒隔幾天去看一下就行了。

    最好吃的就屬 果子狸跟竹雞了,果子狸跟竹雞都是要晚上去捕捉。因為果子狸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獵人到果樹下看到有果子狸拉的屎,到了晚上就回去那裡捕捉。而竹雞的話晚上最好捕,到了晚上竹雞在樹上都是一排一排的站著,一獵槍可以打好幾只下來。

    很多野味都現在都絕種了,有的是棲息地的改變,有的則是人類的捕殺。現在吃的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很懷念小時候那種天天有野味吃的日子。

  • 2 # 路過0829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我是八零後,長在高寒山區。小時侯野生動物保護沒現在這麼嚴,自然環境相對現在也更好,所以野味還是很常見的。

    在山區野味最豐富的季節還是夏秋兩季。經歷一個春季的寡苦,解饞的季節終於還是來了。

    小螃蟹/無肉卻解饞的零食

    火把節前後,是去山澗溪流翻螃蟹的最好季節。兒時每到這一季總會迫不及待的跟隨爺爺上山放牧,其實主要還是翻螃蟹。爺孫兩趟入山澗溪流,從下到上翻著水裡的石頭,找尋藏於石板下,石縫間那一隻只狡猾的小螃蟹。日頭偏西,運氣好的時候可以逮個四五十隻,那晚飯的菜也算有著落了。

    回家清水刷洗幾道,燒熱油,小螃蟹下鍋加蓋,隨著噼裡啪啦的聲響落下,解開鍋蓋翻炒,真至炸至金黃酥脆方出鍋,稍微撒鹽即可。

    馬蜂窩/危險的美食

    中秋前後是馬蜂窩幼蛹最多的季節,大人們探尋好的馬蜂窩到了燒採的季節。

    趁著沒有月亮的夜晚大人們帶上口袋,火把便上了山。來回折騰需要到半夜才能到家,小孩們整夜不肯睡等著蜂蛹。

    蜂蛹從蜂窩裡剝離出來,還在蠕動。臘肉切好入鍋煸出油,下蜂蛹翻遍香,再打入雞蛋接著翻炒,直至雞蛋也炒香。加開水煮十多分鐘,湯變白就可以出鍋了。

    一人一大碗,半夜的瞌睡蟲都被饞醒了。

    野雞/只有會下扣或者氣槍槍法好的人才可以吃得到

    一、夏季和冬季是比較適合下釦子的季節。有水的地方,下釦子的高手用有韌性好的木條、鐵絲、一把糧食就會有野雞吃了。

    二、那些有氣槍且槍法好的人,在夏天雨後的傍晚,冬天雪後的清晨就會上山,常常都會有收穫。

    大山裡野雞毫不浪費的做法

    野雞剝皮後,肉軟骨小骨全部剁成沫,加薑末,草果面入鍋炒香加水煮成肉沫湯,湯開放鹽,一把芫荽的調和體味提鮮。

    大的野雞骨頭砍成小塊入油鍋小火慢炸,炸至金黃酥脆。不用過多調料,一點鹽即可。一盅酒一盤酥骨是對自己最大的慰籍。

    螞蚱,小鳥,江鰍,松鼠,山裡只要有手藝,槍法準那是經常會有的。

  • 3 # 車伕哥仔

    本人七零後,大西北甘肅人,甘肅是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八十年代那會更是不用說,那時候我只有十幾歲,生在農村,離縣城比較遠,本來落後的甘肅而我還身處農村,我們這裡屬於乾旱地區,全是山地,靠天吃飯,所以生活水平差那是不用說的,我家鄉有一篇原始森林,主要生長油松和柏鬆,森林裡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菜,還有很多小動物,山鼠啊,山雞啊等等。由於長時間吃不到肉和蔬菜,閒時約上小夥伴們去森林裡挖些野菜,但這些野菜我說不上名字。在就拿些繩子和糧食,繩子做成環固定好,上面撒些糧食,然後我們就去挖野菜,一直從早上到下午,野菜也挖夠了,也玩累了,就互相聯絡夥伴,方法是以吼為主,夥伴們都到來後就下山奔繩套而去,到哪裡收穫多多,有時候十幾個幾個不等。但是絕對不會空手。還有挖山鼠,一群小夥伴看見山鼠就追,追到洞穴裡就開始挖,或者把水罐到洞裡,山鼠嗆得不行就出來了,我們就有收穫了。這些野菜啊山雞啊山鼠啊拿回家讓媽媽剝皮拔毛收拾乾淨。能美美的吃一頓,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倒吃不到那樣的美味了,說起來都是回憶,那時候雖然清苦但很快樂。現在想起來那些野味真饞人。

  • 4 # 胡蘭英

    小時候,我吃過小竹筍,松菌,捻子,螞蚱,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還有不知道叫什麼名的野菌。不管吃什麼野味,都是我或者家人親自找的。

    看到這個題目,突然想起上四五年級時,是離家四五里地,那時是禮拜六下午放假,我們幾個女同學商量好,去也許有七八里地的山上採小竹筍,中午也沒吃飯,直接走到有小竹筍的山上。因為提前準備了蛇皮袋,剛到那一兩個嶺的小竹筍好的不多,因為近,好的都被人家扯了。小的也要,老的就要尾巴那一段。聽說這裡連著十二個嶺都是小竹子,別的樹很少,鬱鬱蔥蔥的小竹林,每天都吸引著很多人來這裡採小竹筍去賣,沒有小竹筍可採的季節,還有人割小竹子做竹掃把用來去賣。還有人挑好的做釣魚杆。

    那時餓著肚子也挺能忍,渴了喝點生水,山上還有一種很小的植物,葉子綠綠的,吃它的葉子和嫩尖酸酸的,可以用生津止渴來形容,吃了真的可以止一點渴。

    我們越往深處的嶺走去,那的小竹筍越多,看我們幾個女同學啪啪啪地扯著小竹筍。到了旁晚的時候,個個都扯了一袋,我們費勁地揹著,去一位同學的親戚家吃晚飯,她們家做的就是竹筍炒酸菜,放的辣椒。因為中午沒吃飯,她家用的鼎鍋做的米飯,感覺真香啊,個個都吃了兩大碗。

    第二天,又在她家吃了早飯,才背起我們扯好的竹筍回家。從那到我們村,也許有十多裡地吧。路上累了,就休息一下,渴了就喝的生水。

    到家後,鄰居都誇我們在遠方扯的小竹筍好。

  • 5 # 飲見調酒

    小時候在老家,吃過的野味可太多了。

    我家後面有一片樹林,一條河,小時候吃的野味一般都來自那裡。

    1,知了

    這個可能吃過的人比較多,在我們那叫爬炸。小時候夏天天快黑的時候,我媽就給我一個塑料瓶,拿著一個手電筒,帶我去房子後面的樹林捉爬炸。

    那個時候,爬炸是剛從地裡破土而出,還在樹腰上,拿著塑料瓶輕輕一扣,再一抖,一兩個小時能抓大半瓶。晚上回家後,我媽會把它們倒進鹽水裡浸泡一陣,再加油鹽煎著吃,金黃焦脆,特別香。

    2,水蛇

    樹林後面有條不是很寬的河,但水挺深,河裡有很多水蛇。

    有時候水蛇會上岸爬進家裡,看到院子裡突然出現條蛇,我會有點怕,但大人一點都不怕,還挺高興,來都來了,就別走了,一般下頓飯桌子上會多道肉菜。

    3,蘑菇

    還是後面那片樹林,一般下過雨,鬆軟的土地裡會冒出許多蘑菇,我媽一般都會在雨後給我找個小籃子,讓我出去採蘑菇,真·採蘑菇的小姑娘。

    我把蘑菇採回來,我媽會洗一洗,切點肉,一起炒給我吃,童年回憶呀。

    4,野魚野兔

    這兩個是不分季節,只要能抓到或從別的地方搞到,就會喊親朋好友一起來吃的野味,但現在數量驟減,可遇不可求,再想像以前那些經常吃到,很難了。

    寫到這突然有點想吃野魚了。

    5,泥鰍

    小時候泥鰍特別多,沒人特意去養殖,賣的還便宜,現在市場能買到的動不動就幾十塊錢一斤不說,大部人還是人工養殖的。

    前一陣老家把一個池塘的水抽乾了,要重新建設,聽說裡面有許多野生泥鰍,我表哥知道這件事,特意開一兩個小時車前往,親自下手抓,只為吃一頓正宗的野生泥鰍,後來還在朋友圈晒圖,做了香爆泥鰍和椒鹽泥鰍兩種菜,隔著螢幕我感覺有點餓。

    野味雖獨有魅力,但現在很多動物被列入了保護範圍,建議大家不要盲目亂吃,吃之前最好查一查,一起做守法愛法好公民。

    最後,大家可以根據上面的野味,猜一下小編是哪裡人。

  • 6 # 農村來的作家

    大家好,我是農村來的坐家,以下分享一些兒時我經常吃過的一些野味!

    關於童年,讓我最開心的就是在外婆家生活的那幾年了。

    外婆家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鎮的一個小農村,哪兒的山上,簡直就是我們孩童的天堂,到處都是吃的!很多野味,都是令人著迷的。

    那會兒,很窮。一年很少能自己出市場買草莓吃的,不過在山上,家的後院。可以找到一種野草莓吃,就像圖中的這個。

    你們吃過嗎?個人覺得,不比現在市面上賣的草莓難吃,相反,個人更喜歡這種野草莓。長得雖然沒有草莓大,不過很漂亮,也很可口。

    第二個是:野豬!野豬,比家養的豬好吃!

    那時候,在農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有種田的。而野豬最喜歡偷吃地瓜了,外公就電到過野豬。

    就是用電線圍欄在田的四周,晚上的時候放電,隔天早上去田裡,運氣好的話就可以電到野豬了。8.9歲的時候,大人煮好吃過一次,第一次吃,不知道是野豬,還問外婆今天的肉是哪家買的,那麼好吃。嘿嘿。

    到了12.13歲的時候,我就不吃了。15.16歲的時候,基本就看不見了,如今應該是沒有了,田都被沒收了。

    第三:樹裡面,藏著寶貝!

    大自然,可以教會人很多東西的。

    沒有去外婆家生活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樹裡面既然有可以吃的東西,以為只有長在樹木外面的東西才能吃。

    那會家家戶戶基本都會上山砍柴,燒柴火做飯的。很大的樹木裡面有寶貝,樹裡面藏有一種像蜂蛹的蟲子,表姐告訴我那個是可以吃的。

    第四:各式各樣的野味,數不勝數。

    還有特別多野味,有的名兒叫得出有的叫不出。比如,田雞也是野味,還有河裡的田螺吖,每次放學就去撈。

    天上飛的各種鳥兒,外公用一個網掛在兩個樹上,鳥會自己飛進去,現在估計不行,沒了。

    地上的各種水果,有一種吃了嘴巴會變色的,有一種花吸它的屁股會有甜甜的水。現在還有的就是龍眼,枇杷,香蕉,楊梅。

    水裡遊的各種魚兒,去釣魚,摸魚都是小時候經常乾的,有泥鰍,黃鱔,鯉魚等等。

    我說的,你們都吃過嗎?你們還吃了那些野味呢?

    除了動物之外的野味不提倡再去吃了,其他都可以照樣吃的。畢竟很多動物,真的是因為我們人類的獵殺而滅絕的,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沒必要去抓哈!

  • 7 # 快樂糖果圈

    看到這個題,我就想起了兒時快樂,畢竟在我那個年代(80後)的農村生活還算是比較貧窮的,沒有太多的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但是吃的“野味”還算不少的。我老家是福建的一個小農村裡,大家都知道,福建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所以野味還算是比較多的,想想都有點流口水。今天看到這個標題,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小時候常吃過的“野味”。

    1、河魚:

    2、竹筍(小水竹生長的)

    3、山藥

    4、草菇

    5、野草莓

    野草莓其實就是比草莓顆粒小很多的果子,但是沒有草莓那麼硬,比較柔軟,感覺稍微擠壓一下紅紅的汁就會流出來,在那個年代有這種野果吃已經算是很好的水果了,那時是經常跟母親去小溪邊採摘的,母親洗衣服,我們去採摘,滿滿的回憶。

    以上只是我吃過一部分的野味,其實兒時吃的挺多的野味,只是現在有些想不起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交流下哈。

  • 8 # 五次方物語

    阿彌託福,哦不對,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這個問題殺孽太重了……

    我小時候吃過的野味還是有不少的。最多的是野兔,正式名稱應該是草兔。我家有一條狗,大概是傳說中的細犬,沒事兒就躥出去逮兔子,它自己也不會全吃掉,就是血肉模糊往院子裡一扔。那會兒生活條件差,也顧不上什麼衛生不為生,洗剝乾淨就給紅燒了。野兔吃的最多,我家窗戶下掛滿了兔子皮……

    還有就是大雁野鴨之類的水鳥了。老家毗鄰東平湖,就是梁山水泊那個水泊,經常有水鳥棲息,拿火銃對著鳥群放一槍,總有幾隻被打中的。

    還有一次是小學時候了,某天突降冰雹,電閃雷鳴,特別嚇人。雨過天晴之後,鄰居阿姨拿著麻袋就出去了。拎回來一麻袋鳥啊,主要是麻雀,也有灰喜鵲斑鳩之類,都是被冰雹砸死的……那一次紅燒油炸連吃好幾天,可以說是相當過癮了。

    其實不止這些,成年之後在各種農家宴也吃過,像什麼山雞野豬,以及狍子。總的感覺就是野生的東西一般肉質柴而且硬,脂肪含量低,沒有香味兒,還不如家養的好吃。

  • 9 # 護花使者155110805

    小時候在農村,河鮮吃的最多,那時候環境好啥都吃的到,河裡的小到螺螄,蚌,大到各種各樣的魚蝦,應有盡有,而且不要錢,隨便吃,插隊時眼海船出海捕魚,咱也是昏天黑地的天天吃魚,天天吃海鮮,吃的倒胃口,後來去當兵,當時在東北,沒事就扛著小口徑步槍上山打獵,改善伙食,山裡啥都有,最多的就是黃羊和野雞,一天都能打好幾只,如果一個班進山打獵,還能打到熊瞎子,黃羊能打十幾只,山裡的刺老芽,大黃蛇,還有眾多的松蘑菇,拿回來野雞燉蘑菇,菜花熊掌,紅燒林蛙,應有盡有,哪象現在,還能吃到啥野味!

  • 10 # 神鷹展翅

    小時候吃的野味最多就是山上松樹林的松木菌,那松木菌煮熟吃起來清香爽口脆甜,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松木菌的生長旺季,想想都流口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見過什麼食物的保質期最長,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