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亂世不儒!

    周禮的前提是天下太平,社會安定,需要一套秩序來強化或維護統治!

    可春秋是亂世,

    亂世之中,君主需要的是強大,需要的是物資,需要是是可以增加自己力量削弱敵人力量的辦法,需要的是我想打誰就打誰誰想打我就滅誰的策略。

    沒有力量,何談周禮!

    沒有實力,道德如紙!

    周朝就是因為沒有力量才弄得各處諸候,皆無義戰。前車之鑑就擺在那裡,禮儀道德在刀槍棍棒面前,屁都不是!

    三國時期不也如此,那些投奔你投奔我投奔他的名士,哪一個是大儒?哪一個向君主輸送的是儒家規則?

    中國歷史上,大凡亂世,皆無儒道!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所以,孔子學說在當時確實有些不合時宜,因為他的主張需要一個強大的前提,就是一統天下!

    莊子在文章中所說的田成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弒君殺長,偏偏得位後大行善政,弄得百姓都支援這個反賊,連周圍的諸候都不敢打他的主意!

    他是反面人物,反面教材,是一個小人,壞人,沒有德操的惡人!按孔子的思想,這種人是沒有資格成為統治階級的,可是他偏偏成為了大王,而且做得很好,受到擁戴!

    所以,亂世致用而務實,而孔子那一套過於尚虛!

    劉邦喜歡儒術,是因為儒術能給他以虛榮心和快感,漢武帝喜歡儒術,是因為儒術可以維護皇室大統。還有任何在統一狀態的君主都是如此。

    春秋無儒,戰國無儒,三國無儒,隋末無儒,五胡無儒,清末更是無儒。

    亂世不儒!

  • 2 # 餘光掠影

    1.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傳說門下有弟子三千。儒家學派在當時也是主流學派之一,其中復周禮,施仁政是其主要施政觀念。但這個觀點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不合時宜的,周天子未亡,施行周禮,就意味著對各國君主的限制大大增加。在當時君主越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2.各國的施政方針已定。各國在當時已經有了較為固定的施政方針,不存在施政空白。各學派的打壓也是儒家學派不能進入朝野的原因之一。

    3.時間不適合。春秋戰國是什麼時候,強國磨刀霍霍,弱國戰戰兢兢,發展軍力是當時的第一要務。儒家學派就成為了棄子。

  • 3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這是千年前的小人之見。孔子周遊列國的目的是向帝王人推廣道家文化,由於人們的智力太低,無法接受道家文化,孔子非常無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應該具備哪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