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世人為紀念他,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沿襲至今。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華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楚國的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世人為紀念他,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沿襲至今。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華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