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善謔,據《冷齋夜話》載:“東坡鎮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謁大通禪師,師慍形於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這大通本名善本,“大通”是皇帝所賜之號。他是杭州靜慈寺名僧。妓被視為不貞潔的下賤人,蘇軾攜妓前來,當然被認為褻瀆了聖地,辱沒了禪師,故而怒形於色。而性格疏放,又喜戲謔、且深知大通老底的蘇軾,竟不理會大通顏色,率性作此詞仍歌妓唱給大通和尚去聽!語語含譏,直揭大通老底。又據《苕溪漁隱叢話》載,蘇州和尚仲殊得知此事,登即和了一闋,成為詞壇的一段佳話。
該詞起筆就連用了兩個問句:您(“師”是對僧侶的敬稱)唱的的哪家曲子?繼承的是哪一宗派的風氣?表面看來,似在問大通屬於佛教哪一宗派,而實則嘲諷大通:別這樣道貌岸然,我知道你的根底是什麼。據這首詞和仲殊的和詞看,名僧大通曾經的風月中人,品行並不端正。所以接下“借君”二字說:我現在是照你的樣子做。也就是說,你從前狎過妓,我今天學著你的樣子耍耍。“借問拍板馬門槌”:借用你講經說法的拍板和棒,照你的樣子講經說法。拍板:木製的樂器,僧人唱經時用以為節。“門槌”:僧人說法時,說到緊要關頭,往往用棍擊案(稱“棒”)或者大聲叫喊(稱“喝”)。這裡指說法用的棒。然,蘇軾偏不稱棒,卻稱其為:“門槌”,以示嘲諷。並幽默地補充一句:“我乙亦逢場作戲,莫相疑。”意為:我攜妓來此,是偶然乘興耍耍,你不必忌恨、避開。
如果說,上闋是面對“慍色”而自我解嘲,嘲人則十分隱微的話,那麼,下闋則重點放在了嘲人,直揭大通老底了。“溪女”二字活畫出妓對僧對眼時的情態,為後文揭底張本。“溪女”當指妓女,是借代妓女自謙之稱,與“山僧”相對成趣。略帶“野性”的妓女才偷偷地瞟了你一眼,你不要(裝模作樣)怒形於色。“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只恨年輕僧人出生太晚,只見到你現在這副道貌岸然的尊容,而沒有看到你少年時代那放蕩的色相。彌勒,即彌勒佛,此指寺內年輕的僧人。“老婆三五少年時”:老太婆(當年只有)十五歲還是少女的時候。這裡藉以譏諷大通和尚少年時在女色方面有過不光彩的行為。
蘇東坡靈氣仙才,所作小詞,衝口而就,無窮清新。全詞妙語天成,清新活潑;雖嘲諷辛辣,卻幽默風趣,含而不漏。就蘇軾的性情才氣,大通的道學面孔都變得活靈活現,真可謂“舉重若輕”也!
東坡善謔,據《冷齋夜話》載:“東坡鎮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謁大通禪師,師慍形於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這大通本名善本,“大通”是皇帝所賜之號。他是杭州靜慈寺名僧。妓被視為不貞潔的下賤人,蘇軾攜妓前來,當然被認為褻瀆了聖地,辱沒了禪師,故而怒形於色。而性格疏放,又喜戲謔、且深知大通老底的蘇軾,竟不理會大通顏色,率性作此詞仍歌妓唱給大通和尚去聽!語語含譏,直揭大通老底。又據《苕溪漁隱叢話》載,蘇州和尚仲殊得知此事,登即和了一闋,成為詞壇的一段佳話。
該詞起筆就連用了兩個問句:您(“師”是對僧侶的敬稱)唱的的哪家曲子?繼承的是哪一宗派的風氣?表面看來,似在問大通屬於佛教哪一宗派,而實則嘲諷大通:別這樣道貌岸然,我知道你的根底是什麼。據這首詞和仲殊的和詞看,名僧大通曾經的風月中人,品行並不端正。所以接下“借君”二字說:我現在是照你的樣子做。也就是說,你從前狎過妓,我今天學著你的樣子耍耍。“借問拍板馬門槌”:借用你講經說法的拍板和棒,照你的樣子講經說法。拍板:木製的樂器,僧人唱經時用以為節。“門槌”:僧人說法時,說到緊要關頭,往往用棍擊案(稱“棒”)或者大聲叫喊(稱“喝”)。這裡指說法用的棒。然,蘇軾偏不稱棒,卻稱其為:“門槌”,以示嘲諷。並幽默地補充一句:“我乙亦逢場作戲,莫相疑。”意為:我攜妓來此,是偶然乘興耍耍,你不必忌恨、避開。
如果說,上闋是面對“慍色”而自我解嘲,嘲人則十分隱微的話,那麼,下闋則重點放在了嘲人,直揭大通老底了。“溪女”二字活畫出妓對僧對眼時的情態,為後文揭底張本。“溪女”當指妓女,是借代妓女自謙之稱,與“山僧”相對成趣。略帶“野性”的妓女才偷偷地瞟了你一眼,你不要(裝模作樣)怒形於色。“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只恨年輕僧人出生太晚,只見到你現在這副道貌岸然的尊容,而沒有看到你少年時代那放蕩的色相。彌勒,即彌勒佛,此指寺內年輕的僧人。“老婆三五少年時”:老太婆(當年只有)十五歲還是少女的時候。這裡藉以譏諷大通和尚少年時在女色方面有過不光彩的行為。
蘇東坡靈氣仙才,所作小詞,衝口而就,無窮清新。全詞妙語天成,清新活潑;雖嘲諷辛辣,卻幽默風趣,含而不漏。就蘇軾的性情才氣,大通的道學面孔都變得活靈活現,真可謂“舉重若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