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笑春風
-
2 # 劇透歷史
中途島海戰慘敗之後,日本喪失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實力大為減弱。但日本並不打算停止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奪回戰略主動權。
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戰區,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了一系列爭奪戰,這就是瓜島戰役。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意圖,日本派出2700多名工兵登陸瓜島緊急修建機場,不到兩個月機場已成形,輔助設施也大部分完工了。
日軍忙著建機場的時候,美軍偵察機也早已偵察到了。對美軍來說,如果任由日軍在此建成航空基地,對美國至澳洲的海上交通線將是致命的威脅,所以必須得制止。
美軍經過幾次會議,制定了“一點兒也不周密”的作戰計劃,目標是瓜島和同樣被日軍佔領的圖拉吉島。
為何計劃不周密呢?
因為美軍對瓜島並不瞭解,只有一張幾十年前的海圖和一些神神怪怪的傳說,島上如今是什麼情況誰都不知道。奉命攻打瓜島的範德格里夫特少將,此前竟然從來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島嶼,所以看了這個計劃後稱它為“瘟疫行動”。
因為日軍修機場修得飛快,美軍的準備時間也很短,只有4個星期,參戰的三個主力團還沒進行過嚴格、系統的登陸戰訓練,戰術水平、戰鬥力都很低。
臨戰演習時,各作戰單位表現得十分糟糕,範德格里夫特少將只好安慰自己“好萊塢的慣例是糟糕的彩排,預示著成功的公演。”
結果還真被他說中了!
而日軍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後勤補給不足。
據美軍統計,日軍在此次戰役中陣亡了14000人以上,其中大半是餓死,或受傷後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死亡的。
此戰的日軍指揮官之一百武晴吉宣稱,他手下的部隊戰死5000多人,餓死或病死了15000多人,比美軍統計的人數還多。絕望之下他曾想自殺,被人阻止了。也許是見多了士兵們餓死的慘狀,百武晴吉受不了這種刺激,戰後沒多久就精神錯亂了。
是日本不提供補給或補給太少嗎?
並不是。日本軍部深知此戰的重要性,發出的補給雖然不是很充足,也勉強夠用。
那為什麼還餓死這麼多人呢?因為日軍的後勤補給線被美軍截斷了。
戰役初期,日軍沒想到此戰會耗費這麼長時間,還以為可以像以前一樣速戰速決,所以沒有做長期戰鬥的打算,因而物資準備得不多。
後來戰局不利,日軍傷亡慘重,只得一次次增兵。
為了減少盟軍的空襲,增兵時採用驅逐艦運輸士兵,一夜之間就可以從新喬治亞海峽跑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回航,速度很快,盟軍稱為“東京快車”,日本則稱為“老鼠運輸”。
但驅逐艦快是快了,卻不能正常登島。因而大多數的重型裝備和補給品,例如重型火炮、車輛、食品、彈藥、藥品等等,無法隨部隊一起運送到瓜島。說白了,就是兵運過去了,武器糧食醫藥沒運過去。
日軍大本營也知道再不提供補給,島上士兵們別說打仗,只怕要被全部餓死,因而想盡辦法運輸糧食。
他們想的是什麼辦法呢?鐵桶運輸,就是把物資裝到鐵桶裡,派驅逐艦編隊運送過去,到了淺海處直接丟往海面,再由小艇轉運,或乾脆由士兵推往沙灘,但效果很一般。
某次,第8艦隊司令派10艘驅逐艦裝載運輸1500個鐵桶,中間只遭到過兩次空襲,但鐵桶無恙,趁著夜色全部投放到了瓜島附近海域。但那個區域的美軍又不是死的,發現後出動飛機炸沉了很多,日軍只撈到310個。
沒過幾天,日軍再次派出11艘驅逐艦進行鐵桶運輸,途中遭到美軍阻擊,被迫返航。日軍並不死心,四天後繼續派出10艘驅逐艦,運輸、投放了1200個鐵桶,但日軍只撈到220個。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戰備,日軍糧食供應和武器補給根本抵達不了瓜島戰場,最後只好決定撤退。遺憾的是,盟軍指揮官們對此缺乏察覺,使得日軍成功撤出了10652人。
撤退的時候,倖存的日軍士兵極度虛弱,連攀登驅逐艦上繩梯的力氣都沒了,只能由水兵幫忙拖上去,可見餓得有多慘。
-
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說“小日本”真的不是蔑視他們,他們確實“小”。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還是原始的戰國時代。
日本國土面積也小,彈丸之地,打起仗來,士兵們拿著刀槍劍戟棒子棍子,背上一堆飯糰就可以勇敢去赴死了。
有可能戰爭打完了,飯糰還剩一個兩個呢,拿回家送給孩子吃,孩子都不會拉肚子。
所以說,日本人理解不了軍隊後面竟然需要跟著輜重隊。理解不了一支軍隊千萬裡轉戰,如何保障士兵們吃飯。
當然了,上面的說法有一點過分,但是,大體意思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一兩千年下來,日本人的戰爭文化被塑造的缺乏後勤思維。後來,日本進入了世界,文化慣性使然,軍事管理還是如此,不重視後勤,也不懂的重視後勤,以應付為主。
日本的戰爭機器缺乏軟實力,只有鋼鐵。
日本人曾經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從鋼鐵擁有量算起來確實成立,沙盤推演也成立。
之所以沒有成功的原因很多,後勤跟不上士兵們前進的速度是原因之一,以至於士兵們連一隻雞也要去搶。
士兵去搶雞吃,表面看起來是中國百姓吃大虧,當然了,中國百姓確實吃了大虧。
然而,日本作為國家,吃的虧更大,花費多少金錢功夫訓練出來的士兵,跨海越洋的送到中國來,士兵竟然需要拿出時間和功夫去搶一隻雞,丟人哪!太耽誤事了,對不對?全日本上下皆是如此,前線的士兵和軍官們也是這種思維,我大日本國強民壯,勇往直前,打完仗再吃飯。
於是,竟然沒有安排專門的力量管理跨島之戰的後勤,還保障在大陸上打仗的思維,大不了搶當地人的飯吃唄。
瓜島上沒有可以搶的,日本人沒法,竟然想出了“大油桶”運輸法,一切交給天意和海風,也是沒誰了。
可見,他們根本就沒有備用方案。
日本人現在也還是這個毛病,沒救了。
上世紀1970、1980年代,日本經濟突飛猛進,東京一城買的下全美國,工業,房地產業皆是世界前茅,可惜,後勤金融領域被美中國人抄了。
這是宿命嗎? -
4 # 比兔子跑得還快
原因很簡單,餓死的日本鬼子,是因為沒有得到補給。
提問者的意思,大概是明明日本鬼子送過補給的呀。送過是送過,可是在瓜島上的鬼子沒得到,就算得到了,數量有限。據說當時瓜島上的日本鬼子,餓得比甘地,就是那位印度聖雄甘地,還要瘦。老鼠都吃光了,蜥蜴是上等美味,如果島上的日本鬼子有補給,還會這樣嗎?
那為什麼這邊日本鬼子明明送了補給,那邊日本鬼子卻沒有得到補給?
主要原因有幾個。
一是戰略戰術上的錯誤。戰爭開始的時候,日本鬼子海軍對美國海軍,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的。而且幾次海戰打下來,日本鬼子的海軍都勝利了。可是這時候日本鬼子並沒有抓住機會,促成勝利。日本鬼子海軍和陸軍配合不好,沒有乘機給島上的陸軍補足補給,一鼓足氣拿下島上的機場,留下了後患。當然陸軍也大意就是了。
甚至有一次鬼子海軍已然大勝,美國海軍的主力艦已經喪失,鬼子海軍都沒有想到趁機殲滅美軍的運輸船,導致美國陸軍的補給不缺。
鬼子海軍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的位置,忘了自己是保障供給的,把自己當作主力,滿足於打贏一仗就好了。
二是地利的喪失。一開始,日本鬼子是佔有島上的機場的,後來美軍襲擊之下,失去機場,溜到叢林裡去了。熱帶雨林那是不好玩的,跋涉穿過叢林,運輸補給,實在是困難。所以,日本鬼子已經把榴彈炮送到島上來了,鬼子楞是沒法子運到攻擊機場的位置。
三是制空權的喪失,導致制海權的喪失,從而使運輸補給的能力大為下降。後來,美軍佔領了島上的安德森機場後,把美國飛機送到了島上,白天就出去飛機大肆轟炸,導致了日本鬼子的海軍白天不敢出動,只敢夜裡出動快速驅逐艦或潛艇來送一點補給,當然是很有限的。況且白天美軍的飛機還來轟炸,運上島的補給,炸掉了一批,運輸困難,能送到陸軍手上的,自然少之又少。
總之就是這麼個情況。日本鬼子海軍與陸軍配合欠佳,作戰方法不對,加之條件惡劣,導致了日本鬼子有補給也不能到手上,餓死了一大批。
-
5 # 歷史區的旅法師
其他回答就知道,說那些沒用的。
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說不就得了,切。
有補給而餓死當然是因為補給被擊沉了,況且大多都餓死誇張了,瓜島還算是個絞肉機戰役,估計雙方血戰中留給馬鹿們餓死的機會沒那麼多,只是補給到達太少,供應不上維持部隊戰鬥力而已。
海軍陸軍有內耗是本子傳統,但是絕不像一堆沒什麼內容只能湊的人說的那樣嚴重。
內耗不在於海軍你說不給運就不給運補給了,而是雙方溝通有誤,海軍誤判海上形勢,陸軍誤判島上形勢而已。
最後的鍋還是得大本營背,人家瓜島戰略要地一開始不重視也情有可原,畢竟戰線拉太長扯著襠了,但是人家美中國人都上島踹營了大本營居然才開始瞭解瓜島在哪?
結果陸軍判斷失誤,計劃用的總兵力是夠用了,但是玩了個添油戰術,一波波上島送,最後打成了消耗戰就得補給了。
再者海軍也盡力運輸了,白天送不成就晚上送,船送不成就鐵皮桶子往岸邊甩,島上陸軍整條命都是化身“東京快車”驅逐艦們給的啊。
一邊運補給指望著島上殘兵翻盤一邊還得主動出擊想拿到制海權,薩沃島海戰、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東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瓜島海戰、塔薩法隆加海戰。講道理本子的IJN已經豁出命來打了,而且夜戰能力也很為人稱道,加上前期弗萊徹畏敵如虎,打得也是有來有回,奈何耗不過美國就是了,最後還是海軍又損失了一波才把島上部分殘兵救走。
總體上來說美中國人反擊以來,雖然IJN依然有強大實力,但是總歸總是要被美中國人開啟一個點進行決戰放血的,不是瓜島也會是南太平洋其他的某個地方,瓜島這個補給線和補給難度太長了想贏這一場前提應該是中途島那場贏了才行。
-
6 # 紅衛
瓜鳥戰役是在美軍控制和佔領了該島情況下後發生的,並且美軍掌握了絕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這時的日軍屬遠道奔襲,為了加快速度,輕裝冒進,也輕視了美軍的戰力。想著很容易就能拿下該島,但是日軍沒有想到的這時瓜島上美軍無論從人員和裝備上都優於日軍,而且後勤補給充分。而日軍就不同了,日軍除隨時會遭受美軍飛機的猛轟濫炸外,而且海上補給也讓美軍切斷了。
任何戰役缺了後勤是無法進行的。由於沒有制空權,日軍空投物資到是不少,但大部分丟失了,地上兵力撿到的物資很少,最後都出現了日軍吃自己戰友屍體的情況,可見後勤補給基本斷了。而且眼前的美軍隨時向他們發起著凶猛攻擊。這時瓜島上的日軍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日軍補給艦在夜晚用汽油桶裝的食品也只能飄在海面上待島上日軍派小船來捕撈,但只要讓美軍海上巡邏的船隻發現,就會被擊沉或消滅。到了後期瓜島日軍的後勤補給已經中斷,所以就出現了大批餓死的士兵。
-
7 # 軍武志
如果真的有補給的話,他們就不會吃屍體了。
事實上雖然日軍確實是在不斷向島上輸送補給,但你得看島上的士兵拿到手裡的有多少。
瓜島之戰始於美軍發現日軍在瓜島上修建機場,認為日軍此舉會直接威脅到美澳交通線,所以於1942年8月7日對日軍控制下的瓜島發動登陸作戰,僅用一天時間就奪下了瓜島的控制權。從這之後的半年多時間裡,美日雙方為了這個戰略要地展開了一系列的海空大戰,最後以日軍的失敗撤退告終。
由於美軍掌握著瓜島上空的絕對制空權,日本海軍害怕白天向瓜島輸送兵力和物資會被美軍轟炸,所以在整場戰役期間,日軍一直選擇在夜間行動,利用驅逐艦的快速優勢,偷偷向瓜島投放兵力和補給,這種運輸方式美軍稱之為“東京快車”,而日本人自己稱之為“老鼠特快”。
起初,“老鼠特快”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日軍用這種辦法先後向瓜島輸送了3萬餘人,當時為了多運輸兵力,配套的軍需物資被壓到了最低限度,而日本大本營給島上的部隊下達的命令是“死守現有陣地,待必要的軍需物資到位後再向美軍發起全面進攻。”
但問題是,等到日軍想向島上輸送物資的時候,瓜島海域不僅制空權依然屬於美軍,就連制海權也被美軍奪走,“老鼠特快”每次行動都會遭到美機轟炸,日軍的後勤補給線路基本上處於短路狀態,這導致島上的日軍在彈藥、被服和口糧方面全部斷檔,尤其是糧食,只能維持每人每天正常標準的三分之一,到後期,甚至降到了五分之一,島上的日軍不得不挖野菜,抓蜥蜴充飢。
後來日軍想了一個新的法子,就是把物資都裝進汽油桶裡,但又不裝滿,使之剛好能浮在海面上,然後把汽油桶用繩子拴在一起,當驅逐艦駛近美軍巡查區附近時再把繩子割斷,而後驅逐艦立即返航,再由島上的日軍趁夜色派出小汽艇打撈汽油桶。
這也實在是無奈之舉,首先汽油桶在自由漂浮的時候就會丟失一部分,其次此時制海權已經屬於美軍,美軍軍艦在瓜島海域時刻巡邏,一旦發現這些汽油桶便直接炸沉,所以用“汽油桶”運送物資的辦法在瓜島戰役的最後兩個月裡只成功了一次,那次有300只汽油桶被成功送到了島上,也是島上的日軍接到的最後一批補給。誠然,相對於守在島上的幾萬日軍來說,這點物資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經過這一系列的挫敗後,山本五十六基本斷了奪回瓜島的念想,他下令停止了向瓜島的一切增援行動,島上的日軍一下就成了棄子,為了果腹,甚至連戰友的屍體都會吃。士兵們甚至列出了一張死亡期限表:
能站者 , 可活30天 ;
能坐者,可活20天;
躺著小便者,可活3天;
不能說話者 , 可活2天 ;
不能眨眼者 , 凌晨即死。
1943年1月4日,日軍大本營不得不下達了從瓜島撤退的“K 號作戰”命令。為此,日本花了數週時間,以聯合艦隊的運動轉移美軍的注意力。直到2月1日,20艘驅逐艦經過3個夜晚的快速撤運,才將島上剩餘的、餓得半死的一萬三千多名士兵撤出瓜島,隨之失去的,還有他們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
正如山本五十六的參謀長宇垣在1942年最後一篇日記中所寫的 : “我們旨在入侵夏威夷、斐濟、薩摩亞、新喀里多尼亞 , 以及控制印度、挫敗英國東方艦隊的戰略 , 成了一場黃粱美夢。此外 , 對莫爾茲比港和瓜達爾卡納爾的佔領也受挫折。回顧往事 , 百感交集。”
-
8 # 優己
瓜島戰爭絕對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殘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裡,普通的傷害已經不能用來描述這場戰爭了,因為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吃人現象。據戰後美軍打掃戰場顯示,有數千具日軍屍體出現肢體不全,或少手少腳,而其裂口還不是戰場所傷,也就是說這些日軍的屍體是被同伴作為食物給吃掉的,這足以說明這場戰爭的殘酷性。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跟瓜島的地理位置有關,由於瓜島屬於島嶼,沒有自給配套的產糧方式,必須全部靠運輸來補給。因此,決定瓜島戰爭的實際因素就變成了海空軍的較量了。
美軍艦隊在1942年6月4日與日軍艦隊爆發了中途島海戰,直接重創了日本的聯合艦隊,這使得日軍原本佔有的制空權制海權優勢被損失殆盡,這瓜島戰役的天秤就直接倒向了美國。日軍空有大量的補給物資卻沒有艦隊護送,大量的軍用物資根本運不上島去,甚至只能把物資裝到鐵桶了,用潛艇拉著到瓜島近海再由海浪衝上岸去。這種方式使得日軍的補給能力相當有限,瓜島上有日軍兩萬多人,這幾桶物資根本不夠塞牙縫。所以,糧食吃完了這些人就只能吃人肉了。
-
9 # 呂齊白
瓜島之戰打的是後勤,瓜島基本算是個荒島,島上居民很少,捕魚為生,供養不起外來軍隊,日本軍隊深受孫子兵法影響,以戰養戰就地補充,到了沒人可搶的瓜島就抓瞎了,運輸補給幹不過美軍。美軍打仗軍馬未動糧草先行,吃的用的扔的必須齊了才開打,補給沒了是可以投降的,軍規有規定,合法投降,誰叫山姆大叔不給吃的?菲律賓美軍就是因為補給中斷,派潛水艇把麥克阿瑟接出來,副司令帶領十萬人投降。瓜島美軍一上島先搶佔機場,雖然沒修好,但美軍有辦法,空投一些搭扣鋼板件拼接成跑道,馬上就起降飛機了,要讓日本人的搞法爛泥挖走夯實土地鋪墊水泥,沒兩年用不起來。美軍有了機場,不僅有了補給,制空權有了,空中偵查有了,日本的補給艦就成了靶子,日軍的活動就只剩下夜晚,白天沒活動能力了,補給修工事軍隊調動都只能利用晚上,特別是補給運輸,即使使用航速較快的驅逐艦,也不可能在一夜間完成進入,卸貨,離開一整套動作,因為天一亮還沒離開,就有被炸沉的危險,後來想到了苟且的辦法,把補給裝在油桶裡密封起來,驅逐艦乘夜色快速駛近瓜島,投放裝了補給的汽油桶,讓其順洋流飄向瓜島,驅逐艦乘天沒亮快速離開。美軍後來發現了日軍的這個小伎倆,於是用小船攔截,飛機掃射,外加洋流不定,補給油桶日軍能到手的越來越少。日軍最後實在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了,只好下達撤離命令,很大一部分還沒等到撤離先餓死了。美軍這一仗不是打垮日軍,而是一直防守,不讓日軍搶糧食,只用飛機攻擊日軍的補給,用己方強項打對方軟處,日軍最牛的陸戰由於缺乏補給組織不起來,只能搞小偷襲,美軍守機場做縮頭烏龜,發現動靜就一陣亂轟,反正有的是彈藥,日軍佔不到便宜,最後都憋死了。
-
10 # 有書博物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作為法西斯同盟國之一,無論是軍用物資,還是技術水平,都遙遙領先,因此敢挑釁同樣實力雄厚的美國,並在太平洋的瓜島與美國多次過招。
本來,日本軍用物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結局卻是被活活餓死,這是為什麼呢?一、日軍並不重視前線的物資補給,才導致了日軍後來餓俘遍野。
儘管日軍按時補給瓜島戰役的士兵,但是運送物資的方式也是奇葩。
那就是將這些物資分裝在很多鐵桶內,用鐵鏈栓牢在軍艦上面,待到瓜島附近,再解開鐵鏈,那些鐵桶便順著洋流漂洋過海到岸邊,再由日軍來接應。
日本就是通過此種方式源源不斷地向瓜島士兵運送糧食,彈藥等軍用物資的。
因著充分的物質條件,一開始,日軍佔盡太平洋海陸空的優勢,儼然瓜島的主人。
日美雙方第一次的所羅門戰役,美軍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節節敗退後,美軍落荒而逃,初戰告捷的日軍沒有乘勝追擊,就連停在日軍不遠處的美軍物資運輸隊也不屑一顧。
他們沒有想過,美軍吃飽喝足後還會捲土重來,就這樣輕易放過了那些毫無實力的美軍運輸船隊,一向衣食無憂的他們沒有意識到物資補給的重要性,對它的不重視導致後來物資補給被美軍切斷後,日軍被餓死一大半人。
二、日軍與美軍屢戰屢敗後,被對方切斷了物資補給,造成大多數人餓死的悲慘結局。
日美兩軍對壘時,除了第一場戰役,美軍出師不利以失敗告終外,後來的無數戰役中,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日軍都慘遭滑鐵盧,被美軍打得找不著北。
被困瓜島的日軍沒有了糧食補給,精神自然日間萎靡,連槍都未必拿的動,更別提上線打仗了。
被餓昏頭的日軍後來落得連草根樹皮也吃的地步,簡直慘不忍睹。這樣的軍隊,跟美軍幹起來,那還不是分分鐘就被解決的事。
兩方交戰是耗時耗力的事情,沒有做好完全準備基本都是死路一條。
日軍沒有注意到後方物資補給的重要性,結果被美軍切斷了糧食補給,導致本來物資並不缺乏的瓜島戰士歇菜,並大多成了餓死鬼。
不過本來當時的日軍挑釁美軍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本就名不正言不順,被打敗也是眾望所歸的事!
-
11 # 翻開歷史書
太平洋戰爭的時候,日本人準備在瓜島下一盤大棋,結果卻變成了:自己作死、自己找死了。在瓜島戰役的後期,島上的日軍將領不得不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禁止吃隊友,膽敢吃隊友者——立刻槍斃!
我們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下:瓜島戰役中,日軍是怎麼作死的、為啥又混到了居然要“吃隊友”的慘狀了呢?
所有的故事還要從1941年12月7日這一天說起。這一天,日本人帶著決心、帶著狂熱、帶著必勝的信念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基地。
我說句有些人不太愛聽的話,其實從這一刻開始就決定了:二戰法西斯必敗、反法西斯陣營必勝了。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的第二天,羅斯福就在國會發表了演講,核心內容只有一個:美華人全面對日宣戰並且同時對德宣戰。
大家只要看看:美華人後來在二戰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就知道日本人的這次偷襲有多愚蠢了。當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以後,斯大林、丘吉爾還有老蔣那是興奮異常的;相反的是,希特勒大罵日本人的愚蠢行為。
如果日本人知道以後美國會援助盟軍500億美元的物資、會在太平洋上暴揍自己、會發動諾曼底登陸、會造出幾十萬輛坦克、幾十萬架飛機、150多艘航母的話——估計日本人自己都會抽自己兩個嘴巴子,不該去招惹“戰爭怪獸”美華人的。
其實當時的美國正處在徘徊之中、搖擺之中。一面是羅斯福和美國高層堅決要求加入戰爭;另外一面是美國民眾和國會不同意參戰。現在日本人居然自己打上門來了,這對於羅斯福來說真是天賜良機、雪中送炭了。
偷襲珍珠港可以說:這是日本繼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之後的又一次豪賭,也又一次賭上了日本的國運。不過這次日本賭輸了,因為當時美國和日本的綜合國力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面。
美華人在參加二戰以後造出來的東東
美國這架當時最強悍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的話,日本的失敗結局也就無法挽回了。
廢話咱們就不說了,我們來分析一下:瓜島戰役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美華人被偷襲珍珠港以後,一開始確實有點懵逼,畢竟戰前自己剛剛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另外也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軍事實力。
當時的美國正在幹一件大事情:兩邊做生意發大財,例如:1937年的時候,美國對日本出口物資接近3億美元,38年略有下降,達到2.3億美元。同時,美華人也還在積極地跟德華人做一些貿易。
這樣一來,美國大陸的群眾和大部分國會議員覺得這樣挺好,美華人完全沒有必要參戰——穩穩的發財豈不是美哉、美哉。
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讓美華人覺得:丟了面子、丟了巨大的面子。於是乎對於美國來講,你日本竟然敢打我本土的珍珠港,我肯定不會白捱打。
當時轟炸東京的杜立特
於是在1942年4月18日,美軍戰機在杜立特的帶領下,從航母上起飛對日本東京進行了空襲。但這次空襲卻雷聲大雨點小,日本本土損失非常有限,只死了50餘人。為啥戰果會這麼小呢?
其實核心原因只有一個:美軍航母上起飛的轟炸機離日本本土太遠了,載彈量不足、而且無法有效地降落。
不過日本人此時認為:美華人轟炸東京的戰機來自於中途島地區。於是就準備發動一場中途島戰役徹底鎖死美國空襲日本本土的能力——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
中途島戰役中在美軍的爆錘下,日本聯合艦隊一口氣被擊沉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還損失了一大批作戰經驗豐富、操作技藝精湛的老牌戰鬥機飛行員。
中途島戰役被暴揍了一頓的日本人此時並沒有被打醒,也還沒有徹底地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美華人的對手。
往後日本繼續執行自己的南下政策,,最終逼近澳洲,實現重新奪回太平洋上主動權的目的,就決定在靠近澳洲的瓜島上修建一個航空基地。
日軍接下來就開始在瓜島緊急修建軍用機場。不得不說的是:日本人的基建水平也還是不錯的,僅僅兩個月後,日本人便基本完成了跑道、塔臺、發電廠等設施的建設。
日本人當時在瓜島上還建設了一個冷凍加工廠,囤積了大批糧食、建築裝置和材料,甚至還有幾百箱從本土大老遠運來的啤酒等等。
可是日本人當時在瓜島的兵力配置,又讓人覺得十分奇葩、十分不理解了。當時瓜島上有將近3000日本人,可是勞工就佔了2700來人,那麼剩下的不到300人,才是能拉出來正兒八經打仗的部隊。
這個世界不單單日本人會玩偷襲,美華人當時也會玩了——1942年8月7日,美軍突然發起了對瓜島的進攻、瓜島戰役正式爆發了。
我們再來仔細、認真地分析一下:瓜島上的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很多人是餓死的呢?
前面說過了,一開始日本人在瓜島上的物資還是蠻充足的,例如:存有大批糧食、建築裝置和材料,甚至還有幾百箱啤酒等等。
可是接下來有一個比較神奇的事情,日本人在瓜島上的物資囤積和基建工作是在1942年六月份開始的,美國是在同年8月進攻的瓜島。
在這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面,日本人居然沒有繼續往瓜島上派兵駐守、在美華人進攻的時候還是隻有3000人。
就這樣,1942年8月7日,當美軍1.8萬人衝到島上的時候,輕輕鬆鬆就佔領了機場,順帶著還繳獲了日本人來不及帶走的啤酒和糧食、物資儲備等等。
至於原來島上的2700多勞工和300多名正規日軍,也就只有躲到山溝和叢林中去了,捱餓那是一定的了。
如果故事發展到這裡的話,日本人也就僅僅損失了300人的正規軍、2700人的勞工外加上一個瓜島而已。可是接下來日本人在瓜島中的騷操作讓自己徹底墜入了深淵。
此時的日本並沒有打算放棄瓜島,而是採取了增兵反擊的方式。隨後日軍增援部隊確實趕來了,可他們不是正常來的,是用一種後來被證明非常愚蠢的作戰模式過來的。
日軍由於害怕美軍艦隊攔截和擊沉自己運送兵力的軍艦,改變了正常的派主力艦為運輸船護航的模式,而是在夜晚用高速驅逐艦,向瓜島運兵。採取的辦法是:卸下人員武器後,在天亮前返回,遠離美軍打擊範圍。
因為運兵速度非常快,所以美軍把日軍的這種運兵方式,戲稱為“東京快車”。大家不看結果,只看名字的話會覺得:這種“東京快車”似乎很厲害。
可實際上,這簡直是讓士兵去送死,因為這種快速運兵模式,導致重武器、彈藥和給養等,都無法同步跟上。這樣一來,被運到島上的日軍,同樣面臨著沒飯的、沒補給、沒重武器的窘境。
那麼被運上島的日軍又不能不打,因為不打美軍,自己都得被餓死,所以日軍發動了數次衝鋒進攻,但每一次都死傷慘重。
巴斯隆
日本這種“自殺”式的衝鋒其實根本就沒啥效果。舉個有點讓人不好理解的例子,美軍裡有個叫約翰・巴斯隆計程車兵,創下了單人單挺機槍收割1500餘個鬼子人頭的戰績。
大家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我查了一下資料,美軍這個人確實存在、戰績也是真的,還獲得了美軍最高榮譽:“榮譽勳章”。
往後日軍用“東京快車”這種運輸方式一共往瓜島上運送了3.6萬名日軍。老美的戰術很簡單,在島上阻擊日軍登陸,海上艦隊干擾日軍的運輸。
雖然登島的日軍數量比較多,可是一個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後勤補給的問題,島上的日軍那是既缺吃的、也缺乏武器彈藥。
日本人往後腦洞大開,為了給島上的日軍提供補給直接來了個——鐵桶運輸法。這種騷操作就是把補給裝到鐵桶裡,遠距離投放在海上,讓鐵桶順著海流漂往瓜島。
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鐵桶是死的,美軍是活的。一方面有美軍的阻擊,再加上海流方向的不確定,日軍能撈到鐵桶的機會極少。
12月3日1500個鐵桶只撈到350個;12月11日1200個鐵桶又只撈到220個。這點補給,對日軍在瓜島上那36000張嘴來說,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此時在瓜島上的日軍算是徹底地陷入絕境了,突圍又突不出去,外面是六萬美軍的精銳部隊;防守又防不住,人能守、可是肚子每天都要吃飯才行呀!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日軍沒吃的一切都完了。
往後由於美軍徹底地控制了瓜島周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島上的日軍連鐵桶的補給都撈不到了。後來日軍實在餓急眼了,就把草根、樹皮等所有能吃的東西集中起來,交給衝鋒的敢死隊吃,就是為了保證敢死隊員能有力氣衝鋒。
美軍發現在日軍的陣地上出現了大量的四肢不全的屍體,並且在一些戰死的日軍胃裡,還發現了沒有消化完的“隊友”等,這也是日軍將領下令,不允許吃自己隊友的那個故事。
到了1943年1月份的時候,日軍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日本大本營宣佈:不惜一切代價地撤離瓜島。
到了1943年2月9日,美軍宣佈成功佔領瓜島,殘酷的瓜島戰役終於結束了。
瓜島戰役日軍直接死亡1.9萬人,不過這死亡人數中只有一小半人是戰死的。其餘的日軍絕大部分都是死於:瘧疾、腹瀉、飢餓……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話,兩國之間的戰爭最後比拼的只有一樣東西:綜合國力而已。其實日本在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刻就決定了自己必敗的命運了,沒辦法,美國的綜合國力在當時是完全碾壓日本的。
回覆列表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有兩次戰役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一個是中途島海戰,另一個是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前者的主角是日本海軍,後者的主角是日本陸軍。這兩次戰役,日本都遭受了慘敗,日本的陸海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在以後的戰爭中,日本一直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投降。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上島的日本陸軍先後達到三萬多人。這些部隊最後撤出瓜島的時候只有一萬人,剩下的都死在了瓜島。可是令人諷刺的是,這些死去的日本軍人,有一大部分不是戰死的,而被餓死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要從這場戰役的發生說起。當時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洲的聯絡,在一個叫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地方建了一個機場。不過,建機場的是日本海軍,日本陸軍根本就不知情。這個機場離日軍的防禦圈太遠,遠到日本飛機從臘包爾到達戰區上空只能進行十幾分鐘的戰鬥就得返航,否則就會因為沒有燃油而墜毀。
在機場竣工的時候,美軍的反擊部隊在瓜島登陸。由於眾寡懸殊,日軍沒有抵抗就撤入叢林。狂妄自大的日軍指揮官認為增援部隊很快就能夠收復瓜島,於是對機場沒有進行一點破壞。美軍順利佔領了機場,並以機場為中心建立了陣地,從而控制了瓜島的制空權。
在隨後的戰爭中,日本陸軍投入了兵力爭奪瓜島。但是,狂妄自大的日本陸軍,居然在第一次反攻的時候以一千兵力去攻擊一萬美軍,當然遭到了慘敗。在隨後的戰爭中,雖然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增兵,但總是比美軍實力差得多。
由於美軍控制著瓜島的機場,取得了瓜島的制空權。日軍雖然對機場反覆爭奪,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沒有能夠奪回機場。牢牢控制了制空權的美軍進一步又控制了制海權。日本的運輸船隊根本就不可能進入瓜島海域。為了對瓜島日軍進行補給,日軍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有用驅逐艦,利用它們的高速進行的老鼠運輸,有利用潛艇進行的運輸。還有利用浮筒進行的運輸。但是,隨著制空權、制海權的丟失,這些辦法都失效了。最後,隨著美軍雷達的運用,連夜戰都被美軍主宰,整個瓜島被美軍控制得如同鐵桶一般。
由於補給斷絕,島上的日軍大批餓死。最後日軍還想拼死一搏,成立了新的軍團。可是經過計算,由於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光運輸日軍就會損失大半兵力,即便奪回瓜島也得不償失。最後,日軍承認失敗,撤離了瓜島。
瓜島戰役,證明了在現代戰爭中,要控制制海權就必須先控制制空權,如果喪失了制空權也就必然會喪失制海權。正是從喪失制空權開始,日軍一步步喪失了制海權,損失了大批的艦船、人員。
而且,由於制海權的喪失,日本的運輸船隊根本無法到達瓜島。它們中間的絕大多數在半道就被美軍飛機和艦船擊毀,大批的人員和物資損失在海中。這也使得上島的日軍補給斷絕,大批日軍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活活的被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