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讓人想起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上行人為何會給詩人斷魂的感受呢?原來在細雨霏霏的清明時節,人們前往吊念逝去的親人,怎能不悲慼傷心啊。
清明掃墓之風,始於北宋末年。《東京夢華錄》有云:“寒食節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掃。”可見清明時節初始不拜老墓,只祭新墳。後來發展為既拜新墳,亦掃舊墓,形成了漢民族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許多民系掃墓祭祖的時日,而在梅州客家地區,卻是“只聞清明粄飄香,鮮見行人掃墓忙”。清明節當天,客家人喜用苧葉、艾葉、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和使君子一類,製成顏色翠綠的青粄,俗稱清明粄。清明粄含應節之意,還有健脾、怯溼、排毒等功能,嚼起來甜軟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客家人不在清明祭祖掃墓,而是把掃墓安排在春秋兩季,即在年初六後的正月或中秋節前後,以免影響農耕。客家人不論走到哪裡,都不忘回鄉掃墓。有些身居海外的客家人,一到掃墓時節,便相約回梓拜祭祖先,正所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掃墓要擺放三牲果品一類供品,點上香燭祭拜,禮畢焚燒衣紙,鳴放鞭炮;還須在墓頭壓上幾片黃紙,名曰“掛紙”,客家話諧音“掛祖”。以往舉族打祭墓,主祭人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朗讀祭文。祭祀結束按年歲長幼安排部分男丁登席,餘眾發丁子錢。
清明節快到了,讓人想起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上行人為何會給詩人斷魂的感受呢?原來在細雨霏霏的清明時節,人們前往吊念逝去的親人,怎能不悲慼傷心啊。
清明掃墓之風,始於北宋末年。《東京夢華錄》有云:“寒食節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掃。”可見清明時節初始不拜老墓,只祭新墳。後來發展為既拜新墳,亦掃舊墓,形成了漢民族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許多民系掃墓祭祖的時日,而在梅州客家地區,卻是“只聞清明粄飄香,鮮見行人掃墓忙”。清明節當天,客家人喜用苧葉、艾葉、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和使君子一類,製成顏色翠綠的青粄,俗稱清明粄。清明粄含應節之意,還有健脾、怯溼、排毒等功能,嚼起來甜軟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客家人不在清明祭祖掃墓,而是把掃墓安排在春秋兩季,即在年初六後的正月或中秋節前後,以免影響農耕。客家人不論走到哪裡,都不忘回鄉掃墓。有些身居海外的客家人,一到掃墓時節,便相約回梓拜祭祖先,正所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掃墓要擺放三牲果品一類供品,點上香燭祭拜,禮畢焚燒衣紙,鳴放鞭炮;還須在墓頭壓上幾片黃紙,名曰“掛紙”,客家話諧音“掛祖”。以往舉族打祭墓,主祭人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朗讀祭文。祭祀結束按年歲長幼安排部分男丁登席,餘眾發丁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