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道

    一部《水滸傳》,誤傳600年。所謂誤傳,說的就是關於潘金蓮和武大郎的真實身世。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確實存在潘金蓮和武大郎真人,但是《水滸傳》裡的事蹟記載,純屬施耐庵的虛構和無稽之談。事實上,武大郎和潘金蓮不但有子嗣,還生活的很幸福。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誤會的誤傳呢?且聽下文分解。

    真實的潘金蓮出身名門

    關於潘金蓮的身世,根本不是《水滸傳》描寫的那樣,也根本不是宋朝人,而是明朝人。潘金蓮,原本是河北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有傳聞是知州家的姑娘),所住的村子叫黃金莊,聽著名字都很硬氣。潘金蓮孃家姓潘,小名喚做金蓮,長到二十歲時,頗有姿色,在十里八鄉很出名。潘金蓮小時候就喜歡同鄉鄰村的武植(也就是武大郎),她父親經常接濟他,等到武大郎中進士後,她父親決定將女兒許配於他。兩人婚後和睦恩愛,前後育有四個子女。

    真實的武大郎是縣官

    據考證,大郎武植系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進士,在山東陽穀做了知縣。武大郎小時候雖然出身貧苦,但從未“賣炊餅為生”,而是從小刻苦讀書,並學業有成。另據1996發現的武植小腿骨測算,武植身高應該超過1.8米,也絕非“三寸丁谷樹皮”,更不是“五短身材”。當年的村花能嫁給他,想必也是相貌堂堂,風流倜儻。

    武潘為何被醜化?

    歷史上看,武大郎和潘金蓮可謂是郎才女貌,可為什麼會被醜化和誤傳呢?一方面是因為施耐庵《水滸傳》的誤傳,其歸根結底的原因,確實這樣的。

    原來,武植早年貧苦,曾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等到武植做官後,黃堂家有一次房屋失火,損失了所有。後來他就投奔了武植,想討點銀兩。不料,他在武家一住就是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武植,最後一怒之下不辭而別。

    為了發洩心中的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無獨有偶,當地惡少西門慶知道後,更是添油加醋,汙衊武潘,因為西門慶曾經因打架鬥毆,曾被縣太爺武植處罰過,一直懷恨在心。

    後來,黃堂回到家裡,發現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蓋。妻子說,是武植重修了房舍,還購置了新傢俱,另外還給留了50兩銀子,那時候五十兩銀子,少說也抵得上現在的50萬人民幣。黃堂懊悔不已,可是說出的話就是潑水的水,無法收回。他捏造的武潘二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從此流傳天下。

    施耐庵後人替先祖贖罪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資訊不發達,很多情況下,人們得知訊息都是透過口口相傳得知的。話說施耐庵寫《水滸傳》時,也將誤傳信以為真,給寫進了小說中。誰知道,這一寫,不僅讓武大郎、潘金蓮兩人名聲盡毀,也給武潘兩姓後人帶來了巨大災難:清河縣的武家與潘家,幾百年來從不通婚。施耐庵的後人,也是追悔莫及。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該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小說歸小說,文化是文化。

    歷史悠悠千載,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只有尊重文化,才能見仁見智,世事洞明。

  • 2 # 哪裡有神

    水滸傳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大家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但相傳歷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卻是和水滸傳截然不同,武大郎人如其名、大個,不賣餅,有徳有才,官居縣令!潘金蓮聰慧持家大家閨秀,夫妻恩愛!

    至於水滸傳作者為什麼這麼醜化二人,也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聽信可惡之人散播的謠言,沒有去證實就加入了自己大作之中!

    不管古今,謠言總是讓人受傷,雖然作者和謠言發起者已經心有所悔發文道歉,可擋不住世人更愛看熱鬧的心,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就業不久的5000月薪,有必要強制每個月攢下來500~80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