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詞目 輪扁斫輪 成語發音lún biǎn zhuó lún 成語解釋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製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成語典故《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成語造句丹青妙處不可傳,~如此用。(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輪扁斫輪(戰國)莊子 [原文]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選自《莊子·天道》
[譯文]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制車輪。輪扁放下錘子、鑿子走上來,問齊桓公說:“冒昧地問一下,您所讀的是什麼書呢?”齊桓公回答說:“聖人的書。”輪扁又問:“那聖人還活著嗎?”齊桓公回答說:“已經死了。”輪扁說:“既然這樣,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齊桓公說:“我讀書,一個做車輪的人怎麼能妄加議論呢?要是能說出道理來還可以饒恕,要是說不出道理來就處死。”輪扁說:“我用我從事的工作觀察出這樣的道理。砍制車輪,卯眼砍得寬大就松滑而不牢固,卯眼砍得窄小就澀滯安插不進,不鬆不緊,從手中做出的活兒,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規律。這種火候嘴裡說不出來,但是有個規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把這個規律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學得到,因此年紀七十了卻還要在年老時砍制車輪。古代的人同那些不能傳授的東西都一起消失了,既然這樣,那麼您所讀的書,也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評點
《輪扁斫輪》是莊子虛構的一個故事。它透過輪扁講述自己砍制車輪的體會,說明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靠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出規律;二是時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變通;三是要心手相應,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得心應手”這個成語就出自本文。在寫法上運用對話構成一個小故事,語言凝鍊、準確。文中又多處運用對偶手法,使行文參差中含有整齊美,讀來琅琅上口。
成語詞目 輪扁斫輪 成語發音lún biǎn zhuó lún 成語解釋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製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成語典故《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成語造句丹青妙處不可傳,~如此用。(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輪扁斫輪(戰國)莊子 [原文]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選自《莊子·天道》
[譯文]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制車輪。輪扁放下錘子、鑿子走上來,問齊桓公說:“冒昧地問一下,您所讀的是什麼書呢?”齊桓公回答說:“聖人的書。”輪扁又問:“那聖人還活著嗎?”齊桓公回答說:“已經死了。”輪扁說:“既然這樣,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齊桓公說:“我讀書,一個做車輪的人怎麼能妄加議論呢?要是能說出道理來還可以饒恕,要是說不出道理來就處死。”輪扁說:“我用我從事的工作觀察出這樣的道理。砍制車輪,卯眼砍得寬大就松滑而不牢固,卯眼砍得窄小就澀滯安插不進,不鬆不緊,從手中做出的活兒,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規律。這種火候嘴裡說不出來,但是有個規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把這個規律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學得到,因此年紀七十了卻還要在年老時砍制車輪。古代的人同那些不能傳授的東西都一起消失了,既然這樣,那麼您所讀的書,也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評點
《輪扁斫輪》是莊子虛構的一個故事。它透過輪扁講述自己砍制車輪的體會,說明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靠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出規律;二是時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變通;三是要心手相應,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得心應手”這個成語就出自本文。在寫法上運用對話構成一個小故事,語言凝鍊、準確。文中又多處運用對偶手法,使行文參差中含有整齊美,讀來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