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是杭州外語小學的題目,在西瓜上看到的視訊,說是重複矛盾:唐朝與時期重複了。改句:杜甫是中國唐朝的偉大詩人。我的看法是:這句話沒語病,是出題人病了,唐朝是一個時代更是一個國家,如果說重複,那能去掉唐朝麼?重複是兩個詞意相同,留哪個都行,這題根本不能去掉唐朝。照理:“唐時”、“古時候”、“小時候”等等都有語病了。硬要說語病那也是中國與唐朝時期,因為唐朝只有中國才有,但是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有名字相同的國家,去掉中國可以,但去掉某個朝代就說不清楚了。現在的老師也就這水平了,國家未來堪憂啊。

11
回覆列表
  • 1 # 楊桓548

    這句話是一個病句!

    首先用“中國”定義唐朝時代是錯誤的。

    其次,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漢民族的唐朝時代。

    因為,我們漢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經歷過很多時代,先後建立起來很多國家。可以說,在“國家”稱謂上是風起雲湧。但是其主體還是人口眾多的漢民族。

    另外,現在一般老百姓口頭說的“中國”,是指現在的“新中國”。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國家稱謂,都是我漢民族經歷的一個階段而已。

  • 2 # 瀚予

    這句話是不是病句呢?我也只能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分析病句,首先得劃出句子成分,提練出主謂賓。

    1 從句子成分看:

    漢語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主謂賓。主語,人或事或物;謂語,表明狀態;賓語,被支配的物件。

    比如,我(主)吃(謂)飯(賓)。

    除了主謂賓,還有定狀補。其中定狀是句式中最常見最常用的。定語,對主賓語起到限制或歸屬作用;狀語,對謂語動詞狀態的形容闡述;補語,對賓語狀態補充說明。

    比如,我(主)很認真地(狀)吃(謂)完了(補)飯(賓)。

    這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下一般句式成分,複雜的句子不是三言兩語說清的。

    再看這一句,很容易劃出成分,

    杜甫(主語)是(謂語)中國唐朝時期的(定語)偉大(狀語)詩人(賓語)。

    杜甫是詩人,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句子成分完整,主賓屬性一致,謂賓搭配得當,定狀表述意思恰當,從劃分句子成分來看,這句話不是病句。

  • 3 # 九思堂筆記

    個人認為,“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這句話,問題不在結構上,而是用詞上出了兩個問題。

    問題在“時期”兩個字:

    第一,“朝”在這句話裡就有“朝代”是一個時期的含義,再加“時期”有重複,可以省略。改為杜甫是中國唐代的偉大詩人(此已經把朝改成代了,後面要解釋)…

    第二,“唐朝”表示延續的時間概念時(暫按這句話應當的含義解釋),是表示一個時代,是要比“時期”表示的時間長,因此“時期”兩個字用的不合適。

    這是說非要保留“時期”兩個字,實際去掉就行了。

    這裡面還存在一個問題

    一個姓氏的帝王世代相繼統治的時代;或某一個帝王統治的時期。

    大家注意看一些字眼:世代,一個,時代,時期。由此也說明在我回答的第一問裡,有關“時期”的認為是相符的、是對的。

    同時,”字就有了點小問題。因為“”字,我們通常使用時,多表示某個相對短的時期或某個皇帝的時期,比如明代萬曆一朝、清代康熙王朝。

    因此,個人認為,在行文或寫文章中,如果是表示某個歷史的整個時代,最好不用“朝、朝、”,而用漢代、唐代、明代……比較合適。也可能比較貼切。我也經常混用。

    故,問題或可以改為杜甫是中國唐代的偉大詩人。

  • 4 # 心岸花開

    杜甫雖然受困於現實不得解脫,但並未一昧地沉浸在悲哀之中,反而很快的從另一個的角度解脫出來,那就是無我利他的角度,杜甫參透了這個哲理,將自己從內心痛苦的掙扎裡解救出來,迴歸到精神世界的澄明中。

    杜甫

    杜甫無我利他的精神來源於從小受到的佛法薰陶。杜甫年幼時母親就過世了,杜甫是被虔誠佛法而知書達理的姑媽一手撫養大的。杜甫的童年,深受佛法慈悲利眾精神的薰陶。有一次4歲的杜甫病重,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姑媽,一心一意精心照顧杜甫。在她的精心護理下,杜甫痊癒了,而她的親子卻夭折了。杜甫長大後知道這件事,感動得涕淚俱下。杜甫在《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誌》中,把姑媽比作《列女傳》裡魯義姑式的人物,評價極高,並說自己要"制服於斯,紀德於斯,刻石於斯。"

    杜甫年輕時傾心禪宗,晚年受到許生的啟發,轉歸淨土。他詩歌中經常出現的贊公是一位和尚,與杜甫關係很好。安史之亂時,杜甫成了叛軍的俘虜。至德二年4月,贊公冒險為杜甫化裝,逃出長安,到渭南去投奔肅宗李亨。乾元二年秋天,杜甫辭官攜家到了秦州,在此住了三個多月,生活上得到了贊公的很多關照,使患難中的杜甫銘感五內。杜甫流傳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中,與佛教有關的約佔五十首左右。《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敘述了他青年傾心禪宗,對人生終極真理與超越的追求。

    "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

    勇猛為心極,清贏任體孱。

    金篦空刮目,鏡象未離詮。"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青年時期"門求七祖禪"傾心禪宗的情懷。詩文中"勇猛"一詞,出自《楞嚴經》:"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杜甫藉此,顯然是表示自己決心克服體弱多病的困難,追求終極的真理與心靈超越。"心極"即是精神抖擻的意思。至於"金篦空刮目",出自《大般涅槃經》:"盲人為治目故選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篦抉其眼膜。"這裡的金篦是治眼病用的似箭鏃的手術刀,由此可以看出杜甫飽讀佛典古籍,深受佛家慈悲精進等無我利他精神的薰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回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再看猶如神龍掉尾、氣勢磅礴的結尾,詩人茅屋漏雨還希望自己凍死也希望造千萬廣廈大庇天下寒士的崇高情懷,我們就會覺得不是意料之外,是在情理之中。大乘以承擔人類終極關懷、度盡眾生、莊嚴國土為己任,其無緣大悲、無我利他、眾生平等的道德觀和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犧牲奉獻、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猛精進精神,極富道德感召力,足以磨礪人性光明,提高精神境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歷經生活的貧困後,對人生苦難本質和人生價值的進一步參悟和理解,用他性格中的博大胸襟造就了超然物外的永恆不盡無我利他精神。

    此後的杜甫即便歷經貧困生活的風風雨雨,屢屢漂泊,也已經可以從容面對了,苦難化為心靈營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此時的杜甫,認為不論世事如何變化,只要自己無所繫縛,就可以隨遇而安,憂國憂民的少陵野老儼然成了心繫天下的摩詰居土。

  • 5 # 張老漢881

    這句話從語法的角度分析我認為沒有錯。首先看“杜甫”是這句話主要用的專有名詞,說是誰,是主語。下邊的一整段“是……偉大詩人”是和合成謂語,是說主語是什麼。其中“中國唐朝時期的”是“偉大詩人”的定語。但是從另外的角度分析,杜甫不僅僅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而且從遠古到現在為止,杜甫也是一名偉大詩人。似呼有那點點不妥,但說是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也是無什麼大的過錯。

  • 6 #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看過一些朋友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為什麼呢?說得順耳一些,可能是沒有學好語法。

    語法這個東西好麻煩,我們的漢語言有它的語言法則,研究這個法則的學問就叫“語法學”。早些年的人教版語文課本,對語法講得比較詳細,可是真正能夠學會的卻為數不多。所以,後來的語文課本乾脆不再涉及了。正因為不涉及了,學生作文以及一些報刊文章出現的病句更多了。

    現在,全國通用部編語文教材,好在這部教材在部分課文後附有簡明的“語法知識短文”。

    下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這個句子“不”是病句

    其主幹是:杜甫是詩人。

    (“杜甫”主語,“是”做謂語,“詩人”是賓語。)

    這三個定語是依次遞加在“詩人”這個賓語前頭的。把這個句子分解開就是:

    (1)杜甫是偉大的詩人。(“的”為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可有可無,下同)

    (2)杜甫是唐朝時期的詩人。

    二、這個句子是可以變化的

    這三個定語是可以隨便不用如何一個的:

    (1)杜甫是中國的偉大詩人。

    (2)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詩人。

    三、這個句子還可以遞加定語的

    這三個定語之後或中間還可以再遞加定語,例如:

    (1)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2)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與李白齊名的偉大詩人。

    (3)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

  • 7 # 蜀仙醉

    (杜甫說不要亂彈琴)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是不是病句,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病句,但是有認讀和邏輯上的小瑕疵。

    1、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這句話去掉多餘的枝葉,只剩主幹,也就是所謂的主謂賓關係後是這樣的:杜甫是詩人。

    這句話有沒問題?一點沒有問題的,詩人前面有三個定語,可以說是準確界定了詩人的特性,從而豐富了句型,而這一向是老師鼓勵學生去做的事情,好比是給一個人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給一幅白描加上了多彩的顏色。

    如果這句話用在口語,大家都能聽明白,那麼這句話就是正確的,清楚表述了詩人的三個特性:中國、唐朝時期、偉大。

    在形成書面語時,我們除了強調通順,還要講求邏輯關係。

    在賓語前有多個特性詞作為修飾時,我們通常以“的”來介別定語,避免出現定語修飾定語的邏輯混亂。按照這一原則我們給定語前都加上“的”字,先避免定語出現混淆不清的情況,整個句型將是這樣的。

    (杜甫表示無家可歸,中國不要我了)

    2、這句話是完完全全沒有問題的,但讀起來是不是感覺有點口吃,覺得自己有點傻?

    第一步:中國的唐朝時期的,合併成中國唐朝時期,這也就是題主原先的提法,這明顯是正確的。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詩人。

    第二步:這句話基本上沒問題,但為了更通順,我們進行二次合併。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進行再次合併,表達的意思也不會混亂,這是合併的最基本原則。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

    這句話就是按照語法結構、習慣、邏輯關係進行的簡化,最終定型出的句子,通過對比,發現與題主的句型只有一字“的”位置有所不同。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

    對比可知,題主的句子並沒有錯誤,而是形成書面語時不夠嚴謹,但從邏輯學上來說,這兩句都還不是最嚴謹的表述。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之一。

    表述嚴謹,但弱化了對杜甫的強調之意,所以應根據上下文來取捨。如果不是論文之類的非常講究嚴謹和結構的科學性文章,去掉“之一”更能突出杜甫的形象,因此可以採用上句。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

    基礎知識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何必扯了一堆雲裡霧裡的理論,真應了那句話“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是要鬧哪樣呢?

  • 8 # 一綠浮芳

    小學生的一道題,難倒了無數大人,不是不會,而是不確定對不對。因為漢字漢語,越瞅越不對勁,越細想越有問題,實在是博大精深,捉摸不透。

    這句話是不是病句呢?我也只能說說我自己的觀點,畢竟小漢字裡有大學問。

    分析病句,首先得劃出句子成分,提練出主謂賓。

    1 從句子成分看:

    漢語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主謂賓。主語,人或事或物;謂語,表明狀態;賓語,被支配的物件。

    比如,我(主)吃(謂)飯(賓)。

    除了主謂賓,還有定狀補。其中定狀是句式中最常見最常用的。定語,對主賓語起到限制或歸屬作用;狀語,對謂語動詞狀態的形容闡述;補語,對賓語狀態補充說明。

    比如,我(主)很認真地(狀)吃(謂)完了(補)飯(賓)。

    這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下一般句式成分,複雜的句子不是三言兩語說清的。

    再看這一句,很容易劃出成分,

    杜甫(主語)是(謂語)中國唐朝時期的(定語)偉大(狀語)詩人(賓語)。

    成分完整,還有可能存在語意重複,邏輯矛盾混亂,有歧義等語病。

    再從這個角度分析,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

    很多人認為唐朝與時期重複,從書面語角度說,算是重複。然而,從意思上說,時期有強調唐朝之意。這樣的表述很多,尤其是口語。

    比如明清兩代時期,我這個人...這是常見的,可以這樣表達,去掉,也可。去或不去,這句話都是通順的。

    再從邏輯來看,

    杜甫是詩人,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

    定語“唐朝”起限定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杜甫只是在唐朝時期偉大,是有問題的。

    杜甫的偉大可能貫穿整個詩詞時代,甚至是現在,將來,這一點是毋需質疑的。只要有詩,文學,必提杜甫。

    所以,這句話應該這樣表達:

    杜甫是中國偉大的唐朝詩人。

    這句話是表達方面,語序方面有問題,從語法句式上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於小學生而言,只有對杜甫有所瞭解的,才有點兒知道的可能性。更多的,還是從語意重複上思考修改。

    改成,杜甫是中國唐朝的偉大詩人。也算是正確了。

    但將兩種修改比較一下,杜甫是中國偉大的唐朝詩人。是不是更為準確點。

  • 9 #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我個人覺得是病句,討論如下: 先把主幹找出來:主謂賓構成語義是“杜甫是詩人”,語法正確、邏輯靠譜、主題表述切合實際,所以,應該是正句,沒毛病;再看添技加葉部分,注意“杜甫”是主語,“是”判斷詞作謂語,“詩人”是賓語,除此都是點綴的定狀補語,顯而易見“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是定語用來修飾賓語“詩人”的。 再讀,毛病就來了: 這個定語,“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表達何意?我們“唐朝時期”的“偉大”是何方神聖?你能定義清楚嗎?偉大本身是形容詞非名詞,又沒借代意義,所以搭配出現了問題,病在此處!“唐朝時期”與“偉大”在語義上,地位相同,都是來修飾賓語杜甫的,而原句變成“唐朝時期”修飾“偉大”了,這是癥結。 如果調整文字,把“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中的“的”字後移,定語為“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意思就清晰了,語言就通順了,沒有定語修飾定語的意思了;原來是“的”字作怪,它作為定語的代詞,有自己的位置,一般出現在賓語前,可這裡,它跑到“偉大”的前面來,即形容詞的前面了,是“的”字弄錯了位置導致了病句! 個人認為:正確的表述是“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偉大的詩人”。

  • 10 # 雲居山人01

    這個句子沒有語病!

    “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

    認為這個句子有語病的人對疊加定語的排列順序不理解。現代漢語疊加定語的排列應遵循以下順序:

    1、表領屬性的,時間或處所的;

    2、指稱或數量的短語;

    3、動詞或動詞短語;

    4、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5、名詞或名詞短語;

    6、帶“的”的放在不帶“的”的之前。

    其中“中國”是表領屬的,放在最前沒有問題;“唐朝時期的”是表時間的且帶“的”,緊接著“中國”更沒有問題;“偉大”是形容詞,與“詩人”這個中心語結合得最緊密,所以一定要放在“詩人”的前面。

    有些人認為這個句子不夠簡潔,有些囉嗦。這是很錯誤的。“杜甫是詩人。”這個主幹能給我們的資訊太少,幾乎沒有意義。加上“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這幾個定語,就完全不一樣了,意義一下子就豐富起來了。“中國”不僅點出了杜甫的國籍,而且透露出說話人的自豪感;“唐朝時期的”瞬間把我們帶回大唐時代,讓我們從杜甫的詩作裡瞭解大唐,體會大唐;“偉大”則強調了杜甫在唐朝乃至中國詩歌史上的崇高地位!這麼豐富的內涵就由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定語表達出來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中每個角色最好看的而且不用抽的面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