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雙方實力對比——曹操20萬,孫劉聯軍5萬,結果是曹操北撤,損失過半。
第九——白溝河之戰
1400年,大將軍李景隆率軍60萬人,進抵白溝河,謀攻燕王朱棣,燕王聞訊,率馬步軍20萬人迎戰。朱棣戰場表現勇猛,適時抓住反攻的機會,帶領精騎突出重圍,順風勢放火,揮師猛攻,建文帝軍隊潰散,死傷10餘萬人,燕師乘勝追擊,李景隆率餘眾逃往濟南。
雙方實力對比——朱棣20萬,李景隆60萬,結果是李景隆60萬幾乎損失殆盡,朱棣勝利。
第八——鉅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迫使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也因此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雙方實力對比——楚軍五萬,諸侯聯軍數十萬,秦軍四十萬。結果秦軍全軍覆沒。
第七—— 鄱陽湖之戰
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再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
雙方實力對比——朱元璋20萬,陳友諒65萬。結果是朱元璋以傷亡萬餘代價全殲陳友諒。
第六——兗州之戰
192年,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中,不僅以少勝多,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招降了三十餘萬軍隊,整編為青州軍。
第五——陰晉之戰
在《吳子》一書中記載的這次戰役,發生在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少勝多而擊敗。但這場戰役並沒有被《史記》和其它史料記載,有沒有此戰都是令人懷疑的。
雙方實力對比——魏國5萬,秦國50萬。結果是秦國大敗,秦國退出河西之地。
第四——彭城之戰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
雙方實力對比——項羽3萬,劉邦56萬。結果是劉邦全軍覆沒。
第三——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了一系列侵略吞併的戰役,其中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開始衰敗滅亡,而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雙方實力對比——東晉8萬,前秦80餘萬。結果是東晉以五千軍隊的傷亡換來了前秦的滅亡。
第二——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雙方實力對比——綠林軍1.7萬,王莽43萬。結果是王莽軍全軍覆沒,王莽新朝也隨之滅亡。
第一——護步達岡之戰
這是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的戰略決戰,阿骨打殲滅遼軍七十萬,遼國主力盡滅。
雙方實力對比——金國2萬,遼國70萬。結果是遼國70萬幾乎全軍覆沒,金國崛起。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雙方實力對比——曹操20萬,孫劉聯軍5萬,結果是曹操北撤,損失過半。
第九——白溝河之戰
1400年,大將軍李景隆率軍60萬人,進抵白溝河,謀攻燕王朱棣,燕王聞訊,率馬步軍20萬人迎戰。朱棣戰場表現勇猛,適時抓住反攻的機會,帶領精騎突出重圍,順風勢放火,揮師猛攻,建文帝軍隊潰散,死傷10餘萬人,燕師乘勝追擊,李景隆率餘眾逃往濟南。
雙方實力對比——朱棣20萬,李景隆60萬,結果是李景隆60萬幾乎損失殆盡,朱棣勝利。
第八——鉅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迫使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也因此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雙方實力對比——楚軍五萬,諸侯聯軍數十萬,秦軍四十萬。結果秦軍全軍覆沒。
第七—— 鄱陽湖之戰
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再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
雙方實力對比——朱元璋20萬,陳友諒65萬。結果是朱元璋以傷亡萬餘代價全殲陳友諒。
第六——兗州之戰
192年,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中,不僅以少勝多,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招降了三十餘萬軍隊,整編為青州軍。
第五——陰晉之戰
在《吳子》一書中記載的這次戰役,發生在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少勝多而擊敗。但這場戰役並沒有被《史記》和其它史料記載,有沒有此戰都是令人懷疑的。
雙方實力對比——魏國5萬,秦國50萬。結果是秦國大敗,秦國退出河西之地。
第四——彭城之戰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
雙方實力對比——項羽3萬,劉邦56萬。結果是劉邦全軍覆沒。
第三——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了一系列侵略吞併的戰役,其中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開始衰敗滅亡,而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雙方實力對比——東晉8萬,前秦80餘萬。結果是東晉以五千軍隊的傷亡換來了前秦的滅亡。
第二——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雙方實力對比——綠林軍1.7萬,王莽43萬。結果是王莽軍全軍覆沒,王莽新朝也隨之滅亡。
第一——護步達岡之戰
這是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的戰略決戰,阿骨打殲滅遼軍七十萬,遼國主力盡滅。
雙方實力對比——金國2萬,遼國70萬。結果是遼國70萬幾乎全軍覆沒,金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