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枕書的小世界

    我覺得寫下《青春之歌》的楊沫,應該可以很好說明這個問題。

    楊沫原名楊成業,1914年9月25日出生於中國北京,當代女作家。 於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作品多是些反映中國歷史的散文和短篇小說。

    她曾是第三、五、六、七屆全中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作協主席團成員……

    但是,她只有中學學歷,不過誰會說這樣的楊沫先生不優秀、不傑出呢?

    她是如此真誠和直接,就是覺著入黨好,它代表未來,自己就想爭取。這時候的她,就是《青春之歌》裡面的林道靜,什麼都不怕,什麼也不介意。

    特殊的經歷和對閱讀的渴望,豐富了寫作

    學歷不高,不等於不愛學習,也不等於不愛讀書。

    楊沫的父母關係不好,這讓她從小就缺少家庭關懷。卻使她在孤寂的時候,就會從書籍、牌匾、對聯以至崑曲中尋找歡樂。

    而閱讀也讓她更有思想。十四歲時,楊沫讀完高小一年級,還差一年才能畢業,但為躲避不夠和諧的家庭,她私自跑到西郊,考進女子中學,過起住校生活。

    在校園裡,她除了應付必要的功課以外,全身心傾注在讀書之中,廣泛涉獵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五四”以後,我們國家反映相容幷包思想的小說、歐洲和日本十八、十九世紀的宣揚個性解放的文學作品深深吸引了楊沫。

    就像我說的那樣,學歷不代表能力,不上學不等於不讀書。你的經歷、你的性格、你的品質,都會讓你優秀,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 2 # 嶺南散淡的人

    一、學歷只是一個人學習的經歷,比如12年經歷就是高中,14年是大專,16年就是本科,繼續上去就是研究生,這是學習的經歷=學歷。還有一個就是學位,表示你的學習、學術水平,學士,碩士、博士。如果你上了本科四年,但是,成績不合格或掛科太多,學校會給你畢業證(學歷),但是,不會頒發你學位證(學士證),因為你雖然學習經歷夠了,但水平沒有達到本科生的要求,以此類推一樣的。

    二、寫出優秀的文章和出版書籍與學歷沒有必然聯絡,特別是你說的這種屬於社會科學範疇,甚至文學上的東西,他們和學歷的關係不大,與讀書關係很大。這裡要搞清楚一點,我們很多人把上學等同於讀書了,這是不完全對的,其一、我們的基礎教育學校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本科教育培養的是各行各業所需要的人才,只有到了碩士,博士階段才培養專業人才,一般碩士和博士都要發表文章,博士一般都可以出版書籍的。其二,我們現在的教育,或者說,我們現在的學生是上學了,但是,沒有讀書,即使讀書也只讀了一些教科書,這是完全不夠的,這也是我們今天教育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學生會考試,但是,不會做事,甚至不會做人,這就是不讀書的問題。

  • 3 # 我是安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讀書,多讀書,多讀好書,你也能寫出文章。也能出版書籍。

    文化和學歷其實是兩回事。有些人學歷高自認為文化也高,其實是自己的一種錯覺。你想,你讀到了博士,學的是機械製造,那只是專業知識,和文化沒關係。

    文化籠統的定義是: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作家樑曉聲說過“文化”可用四句話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其實,我們的生活就需要這樣的文化。

    說到底,文化是一種修養,一種“人文”修養。

    臺灣有位女作家曾被議員在眾人面前大聲質問文化是什麼?

    她說: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開啟,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繫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怎麼自賣菜小販接過找來的零錢?他,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生命。

    文化是一種廣泛的,綜合素質的表現。是對萬物的悲憫,是歷史的積澱,是對老祖宗遺留的文明承上啟下的傳遞。居廟堂之高憂其民,是處江湖之遠憂其君。是是一人飲酒醉的清醒,是眾人樂樂的難得糊塗……

    學歷是對你某一階段成績的肯定。是對專業知識的認可。但是,學歷高的不一定都有文化,有文化的也不一定都是學歷高。

    文化是海,我們都是弄潮兒,潮水褪去,誰是裸泳?站沙灘望一眼便知

  • 4 # 彤嘭嘭

    寫作與學歷不關係不是特別大,當然也不是不識字就能寫。但是很多好的寫作者或者作家之所以能成功,還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天賦異稟

    天賦異稟或者是純靠自己本身天賦能成為好的寫作者這種機遇率很小。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各行各業,都有令人羨慕的天賦的人存在,這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只有羨慕。寫作也是如此,就有人有源源不斷的文思和出口成章的能力。

    自己的愛好和勤奮

    ① 個人愛好

    很多人都是從喜歡閱讀開始,才慢慢走上寫作之路的。很多寫作者在自己的成長中,因為喜歡閱讀,在閱讀中會常常寫出一些感慨或者因為閱讀的積累,慢慢對寫作有了愛好,逐漸往寫作者發展,也可能因此長時間的閱讀和寫作積累,逐漸達到可以著書立說的高度。

    ② 後天的勤奮和積累

    除了繪本類以圖為主的書籍外,一本書的字一般都在幾十萬字左右,所以書籍的創作時間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很多作者作品都是慢慢積累而成的,而且很多人即便寫了書也並不是專職作家,是在自己的工作之餘慢慢積累而寫成的。比如說早期部落格很流行的時候,有一位叫考拉小巫的人,把自己考研、出國學英語的經驗分享在部落格上,她的部落格點選率很高,後期她就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出版了一本名為《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這本書就是基於考拉小巫部落格作品的的一個作品集,她更新好久的部落格作品集合,乾貨非常多。

    我在看《你沒有退路,才有出路》這本書中也看到了一個因為勤奮而出書的例子:一本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書籍《法醫秦明》,這本書的作者秦明就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法醫。秦明因為見慣生死在就有感而發,將自己工作中見到的案例寫下來發在網上,後來就有有出版社找到他出書。而這本書的書名也是因為秦明不知道怎麼起名字,而直接就用自己的職業和姓名結合起來,將書籍的名字定為《法醫秦明》。

    可見很多寫作者的出版書籍都是靠自己的勤奮和積累逐漸完成的。

    寫作相對來說門檻不高。

    就很多行業來說,寫作這個行業的門檻相對還是較低的,對專業和學歷的要求並沒有很硬性的要求。

    很多作家甚至都是理科生,或者從事其它與文字關係不大的工作。比如俄國作家契訶夫,不僅是個作家,還是位醫生,他並不擁有文學方面的高學歷,但是他在文學界的地位不是一般作家所能企及的。

  • 5 # 老夏分析師

    這年頭確實學歷很重要,但是學歷不等同於能力,不等於文化水平,也不等於寫作能力。

    看到這個提問,我就立馬想到一個人:韓寒,80後作家,出生在上海。1999年,他就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退學了,後面又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

    再往後,他有了多重的身份:作家、導演、職業賽車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日子過的豐富多彩。

    一個人學歷不高,只能證明他沒有適應中國殘酷的人才過濾制度,但並不能證明他沒有天賦或者某方面的優勢,一個人不擅長一種或幾種科目的正常現象被稱為"偏科",這也是應教的弊端之一。

    其實我們手中的學歷證書也只是代表了我們所在專業領域的受教育程度,是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醫學,建築,外語,管理等等。而能不能寫出優秀的文章,和你的知識儲備,閱讀量,人生閱歷和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一、知識量的儲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胸中無墨,何以成文?

    很好的寫作能力首先要具備非常豐厚的知識儲備,而知識儲備最直接的獲取的方式就是閱讀。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沒有輸入就不會有輸出。

    為什麼閱讀如此重要,因為寫作實在是一種創作,一種藝術,鍛鍊這種能力或者說學習這門藝術,將迫使你不斷正視自己,審視自己,改進提高自己,絞盡腦汁地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一切組織起來,運用起來。

    而想要實現這所有的一切,閱讀就是基礎,就是前期的輸入。當你想要將思維轉換為書面語言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因為閱讀使自己得到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東西。

    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是一種高階的閱讀方式,是我們將輸入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進行的輸出表達。

    二、閱歷

    很多人認為,閱歷比學歷更重要。沒錯,文章優秀與否,不在於他拿到了多少的畢業證書,在於個人的努力和專研,對生活的解讀和認識。

    生活的歷練和善於觀察人性的智慧,對寫作者而言,比高學歷重要太多了。

    很多人雖然沒有所謂的高學歷,但他走過許多路,看過許多風景,接觸過很多人,有過很多生活的體驗,心中有很多的故事,同樣寫到讀者的內心,這不是專業知識的堆砌,是經歷所賦予的。寫作其實就是將你在心中構思的故事用文字描繪出來,這個故事可以是你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是真實的,而豐富的閱歷使自己能有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故事。

    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理解方式。

    閱歷是自己或者別人的經歷,通過個人思考沉澱下的東西。

    三、思考

    為什麼有些人看一本書看完就忘,有些人可以記得故事的大概,有些人卻能領會到作者的意圖,感受到作者的情緒和想表達的東西,是因為思考的原因。

    同樣的,除了閱讀,寫作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我們在寫東西之前,往往都有一個構思的過程,確定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文章的提綱是怎樣的。

    因而寫出來的東西通常都會圍繞著一個主題來展開。我們在寫東西的時候,通常都是想一句,寫一句。所以寫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通過思考得來的。

    我們在寫完之後,一般也會重頭到尾檢查一遍或數遍。所以整個寫作的過程,其實時經過了思維展開收攏的階段。寫作是一種書面表達。書面表達的速度遠不如口頭表達,所以書面表達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剔除了很多的冗餘資訊,是經過思考後沉澱下來的表達。

    善於思考的人,更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也更能洞察出很多東西,然後,用文字記錄下來。

    優秀的作者並非都擁有了高學歷,只是他們看了很多書、走了很多路、遇到了很多人、經歷很多事、聽了很多故事,並善於思考人生,洞察人性,而寫出了很多自己的感悟。

  • 6 # 易心讀書

    為什麼有些人學歷不高,卻能寫出優秀的文章甚至出版書籍呢?

    學歷不高卻能寫出優秀的文章,想必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不然怎能

    不按套路出牌

    社會經歷

    自身一套學習方法

  • 7 #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這種現象在網路小說的市場中特別明顯。那些網路小說的大神級別以及白金大神級別。其實文化程度都很一般,真正的高材生還是比較少的,很多都是高中和大學學歷研究生或者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比較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最主要的還在於,知識的積累和堅持。就拿我弟弟來說,他小時侯看過了很多網路小說,就是他上初中高中基本都是看小說。包括大學畢業以後和大學期間都是沒有斷過小說,

    所以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很多時間都把學習的時間浪費在了看小說上。但是這也給他們寫網路小說奠定了很結實的基礎。我記得有一個網路大神,他就是小時候他看過的我摞書籍用牛車拿三車都拉不完實體書。

    所以日積月累造就了他們有豐厚的網路文學底蘊,在兩千年以後網路文學開始流行,尤其是網路小說開始大範圍的進行普及,那些人就抓住了。這一次機會很多人都成了網路大神。有的甚至年入千萬上億的也比較多。

    所以現在網路小說是很難出現大神級別的人物。除非你有很強的文學底蘊。而且我落小說中在於堅持每天至少8000字或者是4000字。有的甚至1萬次兩萬字。

    我記得有一個我落大神寫小說七年時間裡,每天都在堅持,包括過年時間都沒有斷更過。所以說他們的得到與他們的付出是成正比例的。

  • 8 # 老張學聊

    水漲不一定船高

    泥多不見得佛大,水漲未必船高。

    一、低學歷寫出“好文章”、“出書”一定有豐厚的閱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學歷不高之所以能寫出優秀文章甚至出版書籍,是因為這些人一定會博覽群書,有對大量文學作品內質的深刻領悟和閱讀的情感體驗,有豐厚的文學積澱和底蘊。在長期的閱讀中,他們積累了大量的優美語言,融匯了眾多文章的表現形式,被潛移默化了大量或寫人或寫景或敘事或議論或抒情的的方式方法……

    二、低學歷寫出“好文章”、“出書”一定有豐富的生活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提煉。

    三、低學歷寫出“好文章”、“出書”,一定會有長期的寫作歷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出真知。俗語說:只說不做假把式,只做不說傻把式,會說會做才是好把式。

    泥多不一定佛大,水漲不一定船高。低學歷之所以“船高”,能寫出“好文章”甚至“出書”,源於他們的苦讀,他們有對生活的深刻品味和長期的寫作實踐。許許多多高學歷的人之所以“水漲”——學歷高卻語言羞澀,是因為他們缺乏博覽群書的積澱,少有生活的積累,淡漠“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的淬鍊。

    水漲未必船高!

  • 9 # 人魚薇沫談成長

    【人魚薇沫】學歷不代表知識和學習力呀,有位70多歲的奶奶,初學寫字就能寫出小說被出版,是因為閱歷豐富。

    1.書籍能帶給別人什麼

    帶給別人的是智慧、知識或是價值感,或是情感的疏解等,如果一本書什麼也不能帶給別人,那麼是不會有人出版的,除非自費,那也賣不掉啊。

    所以重點看的是能寫出來什麼,學歷再高,不能轉化成對別人有用價值的文字,當然就寫不出來了。

    2.和高學歷沒有必然關係

    我們的文學群中有位在農村種地的50歲左右婦女,最近一年連連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快入作協了,很是令我們羨慕。

    她的所在地是扶持她的,有活動必要她參加,她不寫的時候也會催她寫。

    這就是所謂的運氣加努力

    3.想寫書請學習

    寫作也是一門技術,也要系統的學習,內裡要注意的事項是有很多的。

    並不是網文就沒有框架結構,而且更嚴格,因為面對的讀者更多,沒有結構就沒有骨血,這故事立不起來,立不起來軟趴趴不好看。

    我就是因為這個寫的網文撲街了,重新開始學自媒體。

    所以高學歷和出書沒關係,學歷低如安意如,中專,也出了很多書,寫作水平是非常高的。

  • 10 # 清泉梅子999

    1、苦難的生活經歷。他們的共同之處,都經歷過生活的苦難,經歷了常人所沒經歷的痛苦,雖然沒有所謂的學歷文憑,但是特殊的經歷就是他們創作源泉的寶貴財富。也就是說“經歷勝過學歷”。

    2、認真學習的態度。我想他們在開始一項寫作工程時,一定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遇到難題,碰到釘子是常有的事,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拔掉釘子,他們會去查閱資料,會更加努力的讀書,甚至會走訪各行各業的人,會做很多的採訪筆記、寫很多的讀書心得。。。

    3、甘於寂寞的品質。作家都一定擁有這樣的品質,如果他們喜歡熱鬧、喜歡在人堆裡鑽來鑽去,好不容易空下來時又惦念著網上還沒有發貨的雜七雜八、可有可無的商品,不能安靜下來,不能享受獨處的時光,請問怎麼能寫出作品來呢?此外,他們還要能抵擋住來自方方面面的誘惑,包括物質的、精神的,要甘於平庸,甘於孤獨。

    4、堅持不懈的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只有一直寫,堅持寫甚至重頭再來才能完成一個作品,達到勝利的頂峰。

    總之,作家能寫出經典是有理由的,我們寫不出來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我們畢竟是俗人,雖然可能我們的學歷很高,但要命的是我們不具備上述作家的品質,我們不是他們。(謝謝您的閱讀,一家之言,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小偷闖進居民家,偷吃居民食物後中毒死掉了,責任該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