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我很酷487

    從吃貨的嘴巴里,泰和飲食文化的標籤能一咕嚕說出許多:沙鱉子、肚包狗、牛血、烏雞、牛背筋、皮梳骨湯……而讓泰和飲食文化享譽全國,成為抖音新寵的莫過於“泰和早酒”。

    泰和人喝“早酒”的習慣最初來源於農村。夏收夏種,在連軸轉的這個季節裡,莊稼人趁著清晨的涼爽早早就下地幹活,忙到上午九、十點鐘才吃早飯是常有的事。有一句話說得好!早上衝一衝,一天都威風。炒幾個菜,塞進幾大碗飯,喝上一兩碗老冬酒,松筋活血解乏之後的快感讓莊稼人又幹勁十足地投入田野的懷抱。久而久之,農村就有了喝“早酒”的習慣。

    “早酒”成為泰和人的飲食驕傲,還得感謝農貿市場的那些商販,尤其是屠夫,因為他們的早餐就是“殺豬飯”。“庖丁解牛”的典故告訴我們,這些個剝牛殺豬的屠夫最會享受。他們知道豬牛身上哪個部位是精華,而這些精華他們是不會輕易出售的的。豬背筋和牛背筋就是如此,用小刀片下背脊肉上介於瘦肉和肥肉之間的薄薄的一片,用青椒爆炒是最好吃的了,既無肥肉的油膩,又無瘦肉的粗纖維,夾雜著韌性的嚼勁,這肉能不好吃嗎?“篦梳骨湯”亦是如此。他們專剔豬的頸脖和脊背相連處的一排骨肉用來煲湯。因為這段骨頭像梳子一樣排列,取名叫“篦梳骨”,又因為這段骨肉活動量大,兩端有很多嫩骨,每頭豬的篦梳骨也就只能煲一鍋湯,比排骨煲湯更勝一籌,湯味甘甜。喝酒之前來上一碗“篦梳骨湯”咯吱咯吱地嚼著嫩骨一併吞下,那其中滋味只有讓味蕾開口說話才能言表。

    泰和早酒中還有一道久負盛名的菜“炒心血管”,也是屠夫們的傑作。每頭豬的只有一根筷子長的心血管,要炒一盤最少要5根心血管。過去這豬“心血管”是買肉的人最嫌棄的“搭稍”,如今卻是“烏鴉變鳳凰”“一管難求”。大火爆炒,紅辣椒、青辣椒、大蒜伺候,這盤菜吃起來跟吃石耳似的,爽脆可口。

    如今,泰和早酒已不是屠夫的專利了,泰和縣各鄉鎮的早酒都獨具特色。橋頭鎮的豆腐、香菇、山野菜,沙村鎮的肚包狗、牛血,苑前鎮市場上的“再添一碗”牛骨牛雜湯,螺溪鎮的紅燒牛排牛腳牛尾巴,沿溪鎮的贛江河魚混搭、南溪的紅燒烏雞,碧溪的石雞燉火腿。想一餐吃盡泰和“早酒”的這些美味佳餚已不可能。

    有好事者想把“早酒名餚”引入賓館飯店,甚至別出心裁的為早酒菜取了像“豬三傑”“牛三寶”“乾鍋雞”這些文雅的菜名。但來泰和喝早酒的還是認個死理,吃聾子雞必到聾子師傅店裡去。想吃到正宗的豬背筋、牛背筋必到老羅早酒店。難怪那些食客願意先逛菜市場,買下想吃的食材再去找師傅加工,因為他們知道,手藝才是菜品味道是否正宗的唯一選擇。最終,老羅早酒的菜因為炒得好傳播廣,成為了泰和早酒從農村走向縣城的一個標杆。

    菜好吃只能飽腸胃,而早酒的中心詞是酒,離開酒,泰和早酒就沒有了那份豪氣和酷爽。

    自古就是水陸通衢富庶之地的泰和,以“地產嘉禾,和氣所生”而得名。魚米之鄉自然有釀酒傳統。但鄉下的老冬酒雖然帶著淡淡的甜味好喝但酒勁大,加上黏稠度高,幾杯下肚就會感覺腸胃發脹作飽,不勝酒量的很容易喝醉,這樣一來一桌豐盛的菜就無福享受了。於是熱情好客的泰和人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喝酒方法---啤冬,就是將啤酒和冬酒按照一定的比例兌製成混合酒。一般的兌制比例是1:3(冬酒:啤酒),如果酒量好,兌制比例就改為1:2。鮮爽的啤酒混合著醇厚的冬酒,這特殊的啤冬喝起來酣暢淋漓,十幾二十碗都不覺得醉,難怪喝早酒有個不成文的規矩“24杯起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來者都是客,每天早上,泰和菜市場周圍的早酒加工店都異常熱鬧。大快朵頤、笑聲不斷,泰和人交友的豪氣和義氣在推杯換盞漸入佳境。

    “去泰和幹嘛?”

    “喝早酒”

    早酒文化儼然成為外地人對泰和的美好向往,成為身在異鄉的遊子想念家鄉朋友時一抹最難以忘懷的鄉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一瞬間或者事,你突然覺得父母蒼老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