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門俠

    太平歌詞,過去說相聲幾呼都會唱,曲調單一,沒多大藝術價值,演唱出來也不歡快,業餘人合唱太平歌詞的人很多,有一些有樂感嗓子又好,很多比相聲演員唱的都好,後來相聲大多回到小劇場,外面演出幾呼沒有了,也不用圈人了,到解放後加上相聲改革,也就不用了,誰也沒想到,丟了老掉牙的舊東西在發達的今天還有人願意聽,在有些人眼裡,太平歌詞,民間小調,勝過世界名曲,如今的中國和玩古玩一樣,越老的東西越值錢,就一樣老了就不值錢了,就是人類自己。

  • 2 # 使用者11905157991

    在過去整個曲藝行業屬於一個龐大的江湖體系,所謂的“金皮彩掛評團調柳”說的就是這個江湖體系,那麼在這個體系裡面,相聲只佔很小一部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江湖體系?

    因為藝人謀生艱難,這種江湖體系就等於自發的行業公會,他在各個江湖行業間設定行業壁壘,進行自我保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單口相聲裡的“八大棍”,這就是相聲從評書裡劃出來的一塊。

    為什麼太平歌詞會成為相聲的唱?

    第一、因為其他的“唱”都有行業歸屬,哪怕就是數來寶和蓮花落也有行業歸屬,那是屬於丐幫“窮家門”的。在晚清末年“窮家門”的勢力很大,而且他們根本不像武俠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正義,大多和官府勾結起來欺壓其他弱小,相聲前輩高鳳山就因為唱數來寶捱過“窮家門”的毆打…。

    所以說相聲必須要有一門屬於自己的“唱”,於是沒人看得上的太平歌詞就成了相聲的本門唱。

    第二、太平歌詞的曲調簡單,原生態的太平歌詞幾乎就是半說半唱,而且以說故事為主。整個曲藝行業是相通的,太平歌詞的許多傳統作品都脫胎於其他曲藝形式,比如《鷸蚌相爭》《單刀會》都取材於竹板書,《勸人方》取材於京東大鼓…,包括後來郭德綱整理的《擋諒》也是取材於戲曲舞臺的《戰土臺》。

    在過去學習相聲沒有實用教材,所有的傳授都來自口傳心授,太平歌詞對於相聲來說就類似《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教育。具體有沒有作用,各家見仁見智,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太平歌詞的意義不大。

    為什麼郭德綱要強調太平歌詞的重要性?

    因為郭德綱在太平歌詞上下了功夫,沒有人是輕易成功的,郭德綱也不例外。

    太平歌詞在民國時曾經很時新,出現了大量演員和作品,甚至還專門錄了唱片,我們可以把它看成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但是到後來建國後太平歌詞就沒落了,主要原因是表演形式和題材跟不上時代。同樣是半說半唱,快板出了王高李三大派,而太平歌詞卻消失了,甚至連“御子板”也不被人知。

    郭德綱學相聲是典型的傳統方式,就是“記問”。對於他來說,有義務將自己學習的相聲知識傳承下去,其中就包括太平歌詞。相聲以及曲藝沒落是不爭的事實,郭德綱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他只能是盡己所能,儘量的去儲存一份完整。

  • 3 # 元芳有看法

    太平歌詞在當下相聲中的應用來講,其實作用並不大,而且真正喜歡和懂的並不多。現在的觀眾對相聲的理解其實很簡單,就是聽一聽樂一樂,只要說的大家哈哈大笑,這就是好相聲。

    太平歌詞是相聲的基本功,是相聲源頭功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相聲初期走上街頭招纜觀眾的由頭,說學逗唱中的唱,講的就是太平歌詞,只不過經過數十年來的創新變化之後,唱的範圍越來越廣,新的學唱形式已經慢慢取代了太平歌詞。

    藝術是講究傳承的,而相聲又是講究門派、傳承嚴謹的一門藝術,郭德綱對相聲藝術的傳承還有懷著深深敬畏感的,在相聲藝術樣式和表演形式上一直在力求迴歸傳統相聲,比如他上臺從來都要有桌子,都要穿長衫,而不是很多社團那樣西裝革履兩人個話筒而已。

    郭德綱認為相聲演員不能忘了太平歌詞這項基本功,本意就是認為不能忘了老祖宗的相聲樣式,不能搞的不倫不類,即使是創新也要站在傳統的角度,而不是顛覆性的改造,所以他對太平歌詞的要求是發自初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代絕世美人,王語嫣的原型,夏夢為何被才子金庸痴戀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