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娃叨叨叨
-
2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的語言發育,一直都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從出生到會說話寶寶要經歷好幾個階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熟悉下這個過程,為孩子的語言發育先打下基礎。
孩子學說話的正確過程
1?寶寶0到1歲時,是咿呀學語和初步理解階段,故又稱“先聲期”。孩子說話就跟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製造充分的語言刺激環境,多給孩子放兒歌,或者媽媽唱也可以,適當重複,以增加孩子對語音語句的印象。
2?寶寶1到1歲半時,這時期孩子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能以動物的聲音來代替其名;會模仿自己聽到的聲音,就如你說這是狗狗,孩子就會說狗狗,如同迴音般,故醫學上稱為“迴音語”。
這個時候媽媽需要注意的是,跟孩子對話時語速要放慢,吐詞要清晰、並且接近孩子最近的發展水平。 比如孩子的眼睛看著蘋果,媽媽就要跟隨他的目光一邊指一邊告訴他這是蘋果,並且多重複幾遍,如果孩子對狗感興趣就告訴他這是狗,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什麼“果果,狗狗”,因為這會對孩子學習正確的名詞而造成麻煩。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3?孩子2歲的時候,是孩子的“稱呼期,這個時期的幼兒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如果媽媽準備功課做足了,孩子常常會給你意料之外的驚喜。
4?孩子2歲半到3歲半,這個階段會使用複雜句,喜歡提問,故又稱“好問期”。寶寶開始用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之後,句子的結構越來越複雜,字數也越來越多,表達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語言發展最關鍵期施以最有效的循序引導就會“事半功倍”,使孩子輕鬆掌握母語,俗話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是思維的結晶。”如果媽媽能儘早掌握這些,那麼語言對孩子思維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媽媽這樣做,孩子說話更好更流利
1、媽媽平常要多跟寶寶說說話
有的家長很少同孩子講話,總是以為寶寶太小,同他講話也聽不懂,所以總讓孩子唱獨角戲。這些家長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境中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複印象,腦細胞也是因這些刺激而獲得成長的,這些刺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展。
2 媽媽要多陪寶寶一起聽兒歌,唱兒歌。
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
3媽媽要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還不會講話,表達某種需要時只能用動作或眼神。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給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著水果,家長馬上滿足需要……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我不說話,什麼都能被滿足,幹嘛要說話呢。是呀,家長的這種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與人講話的慾望和開口說話的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往。
4媽媽要多給孩子講兒童故事
經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對於不是非常善於言辭的父母來說,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
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變成一個善於言談的人,在他往後的生活中能獲得許多方便,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去引導,去培養的話,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希望各位媽媽都能掌握教育寶寶說話的正確方式。讓寶寶快速成長。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寶寶會說話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說一下子就會說了的。有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爸爸媽媽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要注重語言輸入以及詞彙量積累的過程。
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最好與寶寶平時,語速放慢,讓寶寶可以看到你的說話時的嘴形,同時也要注意詞彙的重複,這樣可以加深記憶,久而久之,寶寶自然就會開口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