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靜說育兒
-
2 # 可愛的嚶嚶醬
摘自一篇文章:
美國一項正在進行的大型研究的初步資料顯示,研究人員發現,在記錄重型智慧裝置和電子遊戲使用情況的兒童腦部掃描中,存在“不同的模式”。
這項耗資3億美元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的第一波資訊顯示,那些每天使用這類裝置超過7個小時的9歲和10歲的孩子顯示出大腦皮層過早萎縮的跡象。皮層是大腦處理感官資訊的最外層。
我節選了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從這段話的意思來看,經常上網、對著電腦這些,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畢竟本來就有輻射。
研究社交媒體和青少年健康的 Megan Moreno 在 2016 年參與了建議的制定,她在當時表示:“父母在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如何面對媒體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既有可能是積極的影響,也有可能是消極的影響。父母應當設立期望和邊界來保證孩子對於媒體的經驗是積極的。關鍵是在家裡要注意媒體的使用。”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可以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分享一個寶寶學習漢字的經驗。未來孩子的教育也不要忽視,待寶寶三四歲時,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本身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1.上網時間長,特別是上網打遊戲看影片的時間長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為影片的原理是每秒60張以上的幻燈片,大腦習慣了這樣快速的被動的資訊輸入,會養成不愛動腦筋的習慣。
2.上網時間長,那麼和家人溝通及同伴交流的時間就少了,會影響親子關係及社會交往能力。
3.上網時間長,動手玩耍的時間就少了,會影響動手操作能力。
4.上網時間長,課外閱讀的時間就少了,孩子的知識儲備及閱讀理解的訓練就少了,會有學習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