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一畫事
-
2 # 清幽竹林聽雨
古人白描有十八種描法,我們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是釘頭鼠尾描,鐵線描,琴絃描,混搭描跟減筆描。指的是隻勾線就能基本體現出物像的大概,或者只有黑白色,又或者是隻有墨色跟紙的顏色(這裡的墨色有可能是硃砂色,也有可能是金色銀色,而紙是有黑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白描可以是工筆畫未染色前的勾線,也可以是小寫意未染色前的勾線。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沒有染色的勾線都叫白描。
而工筆畫,是用熟宣紙或者熟絹,在精瑾白描的基礎上,透過底色,分染,統染,烘染,罩染等層層渲染。古人說的是三礬九染而成的。工筆畫也有色彩豔麗,清新淡雅等各種各樣的畫風,比寫意畫更偏向寫實,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所畫的物像是何物,視覺唯美。以下分享幾張工筆白描跟寫意白描,還有工筆畫圖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的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白描是工筆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是脫離於工筆畫存在的一種繪畫形式。
工筆畫捨棄了光源、明暗和體面,講究“以線立骨”,即用線表達一幅作品的立體,深度,所以白描法可以說是工筆畫中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
《八十七神仙卷》區域性
一 工筆畫的分類中包含白描的表現形式 工筆畫從表現形式上大致分為四大類: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畫。 工筆畫從表現題材上可以分為山水、花鳥、人物三大畫科。 二 白描是什麼?與工筆畫其他種類有什麼區別?白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線描,既是工筆畫的基礎,也可獨立存在,用線條勾勒出物體的形狀,不需要塗顏色,也不用明暗。《送子天王圖》區域性
《送子天王圖》又叫《釋迦降生圖》,為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此為宋人摹本,託名於吳道子。全卷分3段,前段繪送子之神及其所乘瑞獸與天王及侍從天女;第二段繪如來護法神大自在天端坐石上情形;第三段繪淨飯王抱持嬰兒正穩步前行中。
工筆畫中其他的品類都涉及到色彩的運用,譬如:
淡彩:是指在白描的基礎上以墨和花青、藤黃、洋紅、胭脂等透明植物質色(又叫水色)著染。基本方法與重彩相同,但比重彩著染要簡便一些。淡彩強調淡雅、單純、樸素、純淨之美,具有線條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 朦朧的效果。 重彩:是指用筆工整、細密,多以礦物質顏料如硃砂、石青、石綠等不透明石色著染。染色步驟較為複雜,經多次疊染,色彩深沉厚重,富麗堂皇,精緻工整。沒骨:五代時期的徐熙,獨創沒骨畫法,不用勾廓,直接以色彩染出物象之形態與神韻,所以稱它為沒有骨幹的工筆畫。除了不勾輪廓線外,其他部位的線條,如葉筋、花脈、鳥羽等,在染色之後仍要用色線勾畫,並要做到線色融合一 體,或是直接用色染出線的感覺來。三白描的藝術成就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白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法,可以說是線描技法發展的最高、最純的階段。
宋代畫家李公麟正是在這藝術浪尖上的弄潮兒,他使白描技法成為後人學畫所遵從的樣板典範,“猶如群龍之首”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臨李公麟人馬圖
李公麟的樸素淡雅的“白描”,便是從吳道子“不以裝背為妙,只以墨蹤為之”的白畫發展而來。鄧椿 在他的《畫繼》裡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詎容獨步。”因此, 李公麟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畫,被後人稱為”天下絕藝矣”。
李公麟《白描佛像第十三尊者》
說到白描,必須要提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這兩種衣紋描繪風格便是北齊畫家曹仲達和唐代畫家吳道子開創的。
吳帶當風: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後人以吳帶當風之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 的風格。 曹衣出水:佛像彷彿身著薄質而十分貼體的衣服,描繪衣紋的線條多而稠密,整體感覺好像出水溼衣的效果,與吳帶當風相對的一個概念。相對於“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要出現的更早一些。 區別在於“曹衣出水”強調形體美,著意刻畫人物曼妙的體態;“吳帶當風”注重 神態美,傾向於凸顯人物的風度和神韻。“吳帶當風”的風格更是在之前佛畫風格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形成的極具中國特色的藝術樣式,並對後 來的“周家樣”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
“周家樣”指的是繼吳道子之後而起的重要人物畫家周昉,他的佛教畫曾成為長期流行的標準,被稱為 “周家樣”。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卷、《揮扇仕女圖》卷、《調琴啜茗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