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望一萬年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堪稱整個大明的“脊樑”,他的剛正、無私,為烏煙瘴氣的明朝官場留下了一縷清風。他曾先後擔任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

    世人對他最好的評價莫過於“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不僅是一種氣節,更是一種中國傳統士子的風骨。

    北宋大家張載曾為中國士子寫下了“為什麼要學習?”“學習後幹什麼?”的“標準答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面對自古以來最大的“染缸”——官場,面對權勢、利益的誘惑,于謙都保持了高潔的言行,這堪稱奇蹟。

    張載的橫渠四句自從誕生就是中國士人的普遍性座名銘,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可以肯定的是,于謙做到了。他的一生幾乎完全可以用橫渠四句來概括。

    我們可以用一個故事來看他的清廉與剛正: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此人作威作福,為謀取私利,更是肆無忌憚。每當內閣朝會時,各級官員為了討好他,都給他送各種財物珠寶以討好他。

    但每次於謙上朝時,他總是空手而去,同僚都勸他:“你不想向王振送貴重的物品,你也應該多多少少帶一點家鄉的特產給他吧,多少有些人情來往,這樣他才不會挑你的毛病,找你的麻煩。”

    于謙聽了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袖子,慨然道:“(什麼都沒有),唯清風兩袖,我做官是為天下黎民 ,非是為了討好某個人,只要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家國百姓,我又為什麼要擔心別人的看法呢?”

    每次看完這個故事,我本人都是很感嘆,如果天下多一點這樣的好官,哪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強盛的。

  • 2 # 東北虎不吃人

    英雄于謙

    于謙的一生,是我們現代社會要以其為榜樣的。

    最開始於謙展露伸手的時候是幫明宣宗數落起兵謀反的漢王朱高煦, 于謙的嚴厲振詞把漢王嚇得跪拜地上發抖,也許這時候 于謙已經展示出他那正直的氣質,進而升官。

    于謙做巡撫的時候,鞠躬盡瘁,為民辦實事,此為官能力值得我們欽佩。

    最重要的是 于謙的清廉,回京為官時候, 于謙被“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重視,意見經常被採納,也正是這個原因,于謙在朝中威望和背景很高深。大太監王振掌權,每個人進見都是拿禮物送給王振,只有 于謙兩手空空,有人勸 于謙, 于謙甩了袖子,只有清風。後來 于謙還寫了詩: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也正是因為這件事, 于謙被王振陷害入獄,準備殺害,可是于謙的威望阻擋不了,官吏,百姓,就連藩王都上書請求釋放 于謙,王振被震驚了,只能釋放。相信這都是 于謙自身品質結下太多的人緣。

    後來也先率瓦剌進犯京師,王振挾持明英宗御駕親征,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細節不說了,由於王振各種愚蠢的決策,導致幾十萬明軍被砍殺,自己命喪黃泉,明英宗被俘。此時訊息傳到京城,朝廷大亂,甚至有的人提出了南遷,這時候讓我們想起了南宋。可是南宋是由於沒有像 于謙的人,明朝有 于謙,在這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 于謙站了出來,怒斥建議南遷之人,自主承擔保衛京師,其他人也被提升計程車氣,重立朱祁鈺為明代宗,穩住陣腳。後來由於在 于謙正確的軍事排程和指揮,打的也先無話可說,守住的京城。

    于謙為官沉穩,遇事聲色不變,又能在關鍵時刻說出令皇帝安慰的話語。最後被伏的明英宗由於 于謙的機智對答(其實代宗不想讓英宗回來的,皇帝寶座誘人),從蒙古地界回到朝中。

    這裡說下, 于謙保衛京城的巨大功勞,他卻沒有接受所有的賞賜。明英宗回來也有 于謙的功勞,但是明英宗不但沒有感激他,卻賜死於他。

    這就是後來發生的奪門之變。主導奪門之變的人都是由於于謙正直清廉得罪的人,還有之前被怒斥南遷的人,奪門成功後,明英宗聽信奪門功臣的讒言,賜死 于謙……斬決。

    于謙被押往自己曾經保衛的京城城門外,仍然挺直身軀,大義凜然,不向權貴低頭。後來抄家的官員去搜 于謙的家,發現這是一件非常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為 于謙家中沒有一點金銀財寶。一個緊密上鎖的正屋裡,當他們好奇的開啟後,裡邊只有當初代宗賜給他的蟒袍和寶劍!

    于謙死後很多官員都痛哭並祭奠他,就連兇手明英宗都後悔不已。明朝後來的皇帝也都為 于謙正名昭雪。

    最後總結用 于謙的詩來概括: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有空大家旅遊不妨去杭州西湖 于謙祠堂看看這位英雄,感受他的正義清廉氣息。

    所以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三年的人想轉行做IT,是學JAVA還是web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