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韓1558
-
2 # 不二齋
無論古代還是今天,書法都和考試是分不開的,現在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隻要有考試,就對考生的字型有要求。
在古代這個現象更加的我嚴重,不僅僅對於字型有要求,對於書體和書法風格也是有要求的。
唐代的顏真卿是楷書大師,但是他早期的書法也受到科舉考試的很大影響,因為他本身也是科舉考試出身。
就比如他早期的《多寶塔碑》,就是唐代典型的考試書體,後來他用篆書筆法,自我變革,才形成了寬博大氣的“顏體”。餘敏中:乾隆二年狀元
後來的這些文人、書法家,也同樣都受到科舉的影響,包括後來的宋四家,米芾其實還寫過蔡京的書法,因為當時蔡京在朝中的地位非常的高,很多考生都學習他的書法。王傑:乾隆年間狀元
到了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歡沈度的書法,整個朝廷上下、士子考生都爭相學習,形成了一種專門的考試書體,叫“臺閣體”。劉春霖:光緒三十年狀元
這種書體,由於乾淨整潔,講究黑、方、光,適合考試,有利於提高卷面分。所以一直延續下來,直到清代。
由於清朝的皇帝喜歡趙孟頫和董其昌,結合明代的臺閣體形成了“館閣體”,和臺閣體一樣適合考試,但是風格更加的甜,更加的規整,已經到了一種極限。陸潤庠:同治十三年狀元
清朝的這些狀元們肯定人人都會受到這種書體的影響,有意義這種字型是根深蒂固的,很難去改變,所以會影響他們一輩子。
所以,清朝的這些狀元能成大家,很少稱為大師的,能進入書法史的更少。黃思永:光緒六年狀元
因為大家的風格都太一致了,沒有了創新和個性。當然也就成不了大師。
這也不怪他們,時代所限。王仁堪:光緒三年狀元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清朝歷史上有一百多位位文科狀元 相比我們那好很多啦 但是一般這種考學的學子他們的字型一般都很規範 字型多工整而少變化和趣味但與前人相比又不夠精彩簡單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下面舉個例子
韓菼
韓菼(1637年-170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狀元。從這幅作品可以明顯的看出有學蘇軾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