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鯰魚,也稱胖頭魚、扔巴、(魚光)魚等。屬鱸形目,暖溫性中小型底層雜食性魚類,約有800餘種,中國黃海、渤海沿岸淺水區常見。海鯰魚頭大、口裂大、齒細密。眼小,眼間隔寬平。體形亞圓柱形,前部粗大,尾部略扁平。體被細小櫛鱗,體膚光滑附著較厚黏液,脊背色棕灰,腹部乳白,腹鰭相連呈圓形,具有吸盤功能,能固定身體於石塊之上。性成熟期腹部呈淡黃色,腹鰭泛紅。一般體長25-30釐米,尾重150-200克,最大個體體長可達50釐米以上,尾重超過500克。
中文學名
長綿䲁
拉丁學名
Sea catfish
別稱
光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目
鱸形目
科
綿䲁科
屬
長綿䲁屬
分佈區域
東海至黃渤海,北韓,日本
簡介
俗稱“海鯰”、“赤魚”。海洋可釣魚的一種。海鯰科。體延長,前部寬平,後部側扁,長約50釐米。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口大,下位,具須三對。無鱗。背鰭、胸鰭皆具硬刺,腹鰭短小,尾鰭叉形。棲息熱帶、亞熱帶近海底層,主食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生活於中國東南沿海等水域。船釣、磯釣皆可,用動物性釣餌。[1]
形態特徵
背鰭91-ⅪⅤ-20:臀鰭98,胸鰭17;腹鰭3。鰓耙6+12。 體長為體高7.8倍,為頭長4.8倍。頭長為吻長3.1倍,為眼徑8.1倍。 體頗延長,鰻形,前部亞圓筒狀,後部側扁。頭中大,寬大於高。吻圓鈍。眼小,上側位。眼間隔較寬,微凹。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頗小,後鼻孔具一短管。口大,前下位,弧形。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後緣下方。牙尖銳,上頜前端具牙3行,中央具犬牙一對,下頜前端具牙2行;最後具3犬牙。犁骨及顎骨均無牙。唇發達。舌厚,圓形。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6。具假鰓。鰓耙粗短。 體被小圓鱗,埋於皮下。側線完全,向後伸達尾鰭基。 背鰭一個,基底頗長,起點在鰓孔上方稍前,前部具鰭條,後部近尾鰭處具短小鰭棘,鰭棘部後方續具細小鰭條,與尾鰭相連。臀鰭延長,基底短於背鰭基,起點在背鰭第二十一鰭條下方,無鰭棘,後端與尾鰭相連。胸鰭寬圓。腹鰭很小,喉位,相互接近。尾鰭短小,不顯著。 體灰黃色,腹部白色,背側具縱行黑色斑塊15個,體側在側線上下方具暗色雲狀斑塊10餘個。眼間隔及眼後具一方形黑斑。背鰭第四至第七鰭條上方具一黑色圓斑。[2]
原產國家
中國
原產省份
浙江
原產地區
黃海、渤海、東海
地理分佈
分佈於中國、北韓、日本。中國產於黃海、渤海、東海。
生活習性
綿䲁為近海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水深40~60米海區,多匍匐海底,不遠距離洄游。一般不結成大群。卵胎生。每年夏末秋初性成熟,生殖期為12~2月。分批產仔。懷胎數數尾到400尾。卵球形,性腺內成熟卵徑約為3毫米。仔魚產出時與成魚同形,全長約為40毫米。仔魚離母體後即營底棲生活。幼魚主要攝食甲殼類,成魚除食甲殼類外還吃頭足類、魚卵和小魚等。黃海中部及鴨綠江外漁場常年可以捕到,以冬季產量最大。15--20釐米,一齡以上可到30釐米。在北方冬季寒冷,一般不能越冬。近些年來,養蝦池利用光魚篩選優良蝦,魚蝦混樣,餌料充足,易長到30釐米。
釣海鯰魚
鯰魚的餌料很簡單以渾餌為主:
蚯蚓(大)、泥鰍、小魚(淡水)、豬肝、羊肝、雞鴨腸子等,切成泥鰍大小的條即可。
巧穿蚯蚓釣鯰魚
前言略,春季至夏初,宜用青蚯蚓,盛夏至秋季宜用蚌肉、青蛙、青蟲、
釣的海鯰魚
裝蚯蚓要用整條的,越大越好。從蚯蚓的頸部穿入,從對面穿出,然後將蚯蚓繞一圈,再穿入,穿出,直到尾部。將鉤尖刺入尾部時,要將尾梢留在外面,其頭、尾皆能蠕動。
釣鯰魚的青蚯蚓應事先置於盆中飼養兩天,盆中的土要用雞血拌合。
釣鉤應選用歪把鉤,這種鉤的鉤柄較長,可避免鯰魚用利齒磨斷釣線。
鯰魚日夜可釣,以夜釣為佳。
海鯰魚,也稱胖頭魚、扔巴、(魚光)魚等。屬鱸形目,暖溫性中小型底層雜食性魚類,約有800餘種,中國黃海、渤海沿岸淺水區常見。海鯰魚頭大、口裂大、齒細密。眼小,眼間隔寬平。體形亞圓柱形,前部粗大,尾部略扁平。體被細小櫛鱗,體膚光滑附著較厚黏液,脊背色棕灰,腹部乳白,腹鰭相連呈圓形,具有吸盤功能,能固定身體於石塊之上。性成熟期腹部呈淡黃色,腹鰭泛紅。一般體長25-30釐米,尾重150-200克,最大個體體長可達50釐米以上,尾重超過500克。
中文學名
長綿䲁
拉丁學名
Sea catfish
別稱
光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目
鱸形目
科
綿䲁科
屬
長綿䲁屬
分佈區域
東海至黃渤海,北韓,日本
簡介
俗稱“海鯰”、“赤魚”。海洋可釣魚的一種。海鯰科。體延長,前部寬平,後部側扁,長約50釐米。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口大,下位,具須三對。無鱗。背鰭、胸鰭皆具硬刺,腹鰭短小,尾鰭叉形。棲息熱帶、亞熱帶近海底層,主食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生活於中國東南沿海等水域。船釣、磯釣皆可,用動物性釣餌。[1]
形態特徵
背鰭91-ⅪⅤ-20:臀鰭98,胸鰭17;腹鰭3。鰓耙6+12。 體長為體高7.8倍,為頭長4.8倍。頭長為吻長3.1倍,為眼徑8.1倍。 體頗延長,鰻形,前部亞圓筒狀,後部側扁。頭中大,寬大於高。吻圓鈍。眼小,上側位。眼間隔較寬,微凹。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頗小,後鼻孔具一短管。口大,前下位,弧形。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後緣下方。牙尖銳,上頜前端具牙3行,中央具犬牙一對,下頜前端具牙2行;最後具3犬牙。犁骨及顎骨均無牙。唇發達。舌厚,圓形。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6。具假鰓。鰓耙粗短。 體被小圓鱗,埋於皮下。側線完全,向後伸達尾鰭基。 背鰭一個,基底頗長,起點在鰓孔上方稍前,前部具鰭條,後部近尾鰭處具短小鰭棘,鰭棘部後方續具細小鰭條,與尾鰭相連。臀鰭延長,基底短於背鰭基,起點在背鰭第二十一鰭條下方,無鰭棘,後端與尾鰭相連。胸鰭寬圓。腹鰭很小,喉位,相互接近。尾鰭短小,不顯著。 體灰黃色,腹部白色,背側具縱行黑色斑塊15個,體側在側線上下方具暗色雲狀斑塊10餘個。眼間隔及眼後具一方形黑斑。背鰭第四至第七鰭條上方具一黑色圓斑。[2]
原產國家
中國
原產省份
浙江
原產地區
黃海、渤海、東海
地理分佈
分佈於中國、北韓、日本。中國產於黃海、渤海、東海。
生活習性
綿䲁為近海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水深40~60米海區,多匍匐海底,不遠距離洄游。一般不結成大群。卵胎生。每年夏末秋初性成熟,生殖期為12~2月。分批產仔。懷胎數數尾到400尾。卵球形,性腺內成熟卵徑約為3毫米。仔魚產出時與成魚同形,全長約為40毫米。仔魚離母體後即營底棲生活。幼魚主要攝食甲殼類,成魚除食甲殼類外還吃頭足類、魚卵和小魚等。黃海中部及鴨綠江外漁場常年可以捕到,以冬季產量最大。15--20釐米,一齡以上可到30釐米。在北方冬季寒冷,一般不能越冬。近些年來,養蝦池利用光魚篩選優良蝦,魚蝦混樣,餌料充足,易長到30釐米。
釣海鯰魚
鯰魚的餌料很簡單以渾餌為主:
蚯蚓(大)、泥鰍、小魚(淡水)、豬肝、羊肝、雞鴨腸子等,切成泥鰍大小的條即可。
巧穿蚯蚓釣鯰魚
前言略,春季至夏初,宜用青蚯蚓,盛夏至秋季宜用蚌肉、青蛙、青蟲、
釣的海鯰魚
裝蚯蚓要用整條的,越大越好。從蚯蚓的頸部穿入,從對面穿出,然後將蚯蚓繞一圈,再穿入,穿出,直到尾部。將鉤尖刺入尾部時,要將尾梢留在外面,其頭、尾皆能蠕動。
釣鯰魚的青蚯蚓應事先置於盆中飼養兩天,盆中的土要用雞血拌合。
釣鉤應選用歪把鉤,這種鉤的鉤柄較長,可避免鯰魚用利齒磨斷釣線。
鯰魚日夜可釣,以夜釣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