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想入手一臺日系車,但是同事都說日系車安全性不好……不如買歐美車。是這樣嗎?
6
回覆列表
  • 1 # 車有範兒

    範兒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日系車皮薄,偷工減料,安全性低,吸能車不可靠這種言論。那麼範兒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日系車是不是真的就偷工減料,安全性很差?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張表格,這是一些歐洲車系與日系車系鋼板厚度的一張表格。

    從這種表格上的資料就可以看得出來,日系車和歐美車系在鋼板厚度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大家都是半斤八兩,基本上各大主流廠家的車皮厚度均處在0.7毫米-0.9毫米之間,加上厚度大約為0.15毫米左右的油漆,也就是在0.85-1.05之間。

    當然,現在很多汽車的覆蓋件並不使用金屬,而是複合材料。尤其是在前後保險槓這些部位,具備一定的韌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按上去自然會軟一些。但這已經是汽車行業的大趨勢,不是日系車的專利。

    日系車皮薄的“詬病”是怎麼來的?

    從歷史上來說,日系車的表面“鐵皮”厚度確實相較歐美更薄一些,這是不同國家造車理念不同所導致的。歐美系車與日系車對比確實同級別車型更有質感一些,這體現在底盤的支撐強度、造車工藝、做工、NVH等方方面面。但是造車是一個平衡的藝術,你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必然在某方面有所取捨。

    日系車強調的是車輛使用的週期性,認為超長年限使用一輛汽車是最能高效利用資源的。日本人認為,可靠性、油耗、維護成本可能比行車的質感更重要一些。至於行車質感,普通家用車無需考慮太多。而歐美系車一直保持沉穩、嚴謹的風格,所以在車輛質感方面要比日系車更紮實。

    而現在,德系和日系的造車理念都在互相靠攏,德系車希望控制成本,在價格上更親民一些,比如大眾的Lavida、朗行什麼的。而日系車在行車質感方面也在向歐洲車靠攏,比如增加底盤的支撐強度,提高懸掛的韌性,增加隔音物料等等。

    車皮的厚度是否關係安全?

    其實車身的厚度與安全性一點關係都沒有,車皮不是安全件,不用糾結於車皮薄厚,車皮最大的作用覆蓋車身,讓車輛美觀、減小風阻,保護車外的行人。

    車身覆蓋件,並不影響車輛安全性。

    一個人身體強壯與否,

    與你的面板厚度沒有關係,

    而關鍵在於肌肉和骨骼。

    每一款車都有自己的安全測試評分,車輛的安全與否不是透過我們敲敲鐵皮厚不厚就能下定論的。沒有任何一個安全測試機構,會評價車輛鐵皮厚度、以及車輛碰撞後的形變程度。它們只考核碰撞後,車輛能否對車內乘員有效的保護。只要碰撞後駕駛艙不變形、車門正常開啟、座椅不脫位,即便車頭車尾變形再嚴重,都是一輛安全的車!

    與此同時,一款安全性高的車,不僅要對車內人員給予最大的保護,更要為車外人員安全考慮。而在行人保護的評判標準,則是要求車輛在低速行駛時與行人發生碰撞後,車輛的衝擊力不會對行人的頭部 、骨盆以及腿部造成嚴重傷害。這也是很多汽車採用了較軟保險槓、搭載緩衝泡沫、同時取消立標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說,車身覆蓋件太過厚重與堅硬的話,其實是不安全的!

    換句話說,即便一輛車沒有安裝任何覆蓋件,車皮厚度為零,在對乘員的保護程度上,也不會有所縮水。但是,對於車外行人就是災難般的存在。

    汽車本身沒有絕對的安全,即便是一輛全世界安全係數最高的汽車,如果駕駛人員沒有足夠多的交通安全意識,一樣會發生危險,真正的安全,是每一個參與交通出行人的安全意識。

    範兒態度

    範兒的出發點是非常客觀的,實際上也是如此。既然沒有一家汽車安全測試機構測試鐵皮的厚度,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糾結於這個問題呢?車皮的厚度並不代表車的安全效能,與其關注車皮厚度,不如多關注車架結構、材料、緩衝吸能、剛度。

    迴歸話題,都說日本車一撞就爛,是不是真的?其實是真的。但這得承認,不僅僅是日本車,其實很多車也都是這樣的。因為對於安全性來說,駕駛艙外的結構就是為了保全駕駛艙、而可以犧牲掉的。想象一下吧:如果車輛碰撞後車頭、車尾都完好無損,而駕駛艙變形嚴重,這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所以說,我們要公平的對待問題。說的粗糙一點,車有的是,但生命只有一次,一切都是以人為本,汽車無非也是為我們人類服務的。在給我們提供了便利的情況下,也要為其他人考慮安全性。所以,你還在糾結鐵皮厚度這一無聊的概念嗎?

    觀其車,知其人,我們不只是懂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為什麼需要美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