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兮2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殷前“文字”大合集》

    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夏朝的考古發掘一直沒有能坐實的結論,因此我們總是將中華的「開元史」定位在殷商王朝。而之所以夏朝存在的結論一直無法被坐實的最關鍵之原因,其實就是「文字」。根據現代考古學的標準來說,夏朝無論是在「文明標準」還是「文化標準」方面,都是能完全達標的。比如大型的城邑遺址與青銅器,被譽為「夏都」的河南「二里頭遺址」完全符合,而且它所處的方位與中國史書文獻中的「夏都」的位置「伊、洛兩水」完全能夠實現完美匹配。

    然而,卻還是栽在了「文字」這一項,因為沒有發現二里頭有文字,雖然疑似的,但是也無法破譯,所以無法找到關於「夏」的「標識」,就無法坐實二里頭為「夏都」,殊為可惜!

    基於此,我們長期認為只有在進入殷商時期後,中國才算進入文字時代,中華先民才會使用文字。平心而論,這一個觀點在幾十年前,看起來還是挺公允的,因為確實沒有發現比殷商更早的文字,就算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疑似文字,可是數量也很少,關鍵還是那點:沒有發現已成系統,總是無法給專家們串聯起來比對破譯。

    於是,我們只好說這些疑似文字是無意識的符號或純粹就是符號,又或是萌芽文字(但還沒有成熟)。

    時間斗轉星移,發展到今年的2018年,距離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已經快100年了,不知不覺間,那些不被學術界承認的疑似文字,出土得越來許多,數量可觀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的相似結構與聯絡,讓我們再也無法忽視它們,因為畢竟甲骨文目前出土的文字數量有4500多個,雖然能辨認的只有2000個上下,但是學界一直對甲骨文都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甲骨文不可能是石頭蹦出來的!

    按照殷墟甲骨文的成熟程度,少說也有一兩千年的發展與演變過程,這是眾所周知的共識!

    況中國在殷商前一不缺星羅密佈的「滿天星斗狀」的氏族部落社會遺址:人口數量絕對槓槓的,這麼多人口卻不會使用文字,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二是不缺比殷商王朝規模低的國家遺址,如距今6000年前的「良渚遺址」、5500年前的「楊宮寨遺址」、4000多年前的「石峁遺址」都是完全具備具有強制性公權力的國家都城特徵的遺址。

    因此,那些“疑似文字”雖然依然無法破譯,但他們正以越來越豐富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 2 # 阝東木每言燕

    甲骨文是比什麼書更早的文字

    如果按全世界來說,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下來是象形文字,接下來就是甲骨文(甲骨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象形的文字)

    如果按中國的來說,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了。

    文字的順序是:甲 金 篆 隸 楷 草 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