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人直語
-
2 # 橙子oy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劉勰所寫的一部文藝理論著作。所謂“文心”,劉勰解釋道:“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這個命題並非劉勰首創。陸機《文賦序》就說過:“餘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其用心。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劉勰所寫的一部文藝理論著作。所謂“文心”,劉勰解釋道:“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這個命題並非劉勰首創。陸機《文賦序》就說過:“餘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其用心。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採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鑑賞的美學規律。《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每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面。
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
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在有韻文為物件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在無韻文為物件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
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採”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鑑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